第二框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二)非選擇題
1.辨析:事物被人所喜愛就有價值,被喜愛的程度越高,其價值就越大。
2.鄧小平說:“生產關系究竟以什么形式為最好,恐怕要采取這樣一種態度,就是哪種形式在哪個地方能夠容易比較快地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就采取哪種形式;群眾愿意采取哪種形式,就應該采取哪種形式。”
這里的“最好”意味著什么?在這里,判斷“最好”的標準是什么?
四、能力拓展
1.某國有企業職工李某,工作認真負責,盡心盡力,常常為了自己企業的發展而放棄個人休息、交往和娛樂。后來,他發現該企業存在偷稅行為,就寫了一封檢舉信告發了該企業。
“為企業發展而放棄個人休息”與“寫信檢舉該企業”是否是相互矛盾的行為?如何評價李某的這兩種價值選擇?
2.談談你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這一價值取向的理解。
五、相關信息
現階段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三個重要價值取向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符合人類歷史活動的基本規律,體現了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的統一,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定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最根本、最高的價值觀。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中國共產黨提出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遵循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規律,集中體現了我國各族人民的利益,因而它成為衡量現階段我國人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重要標準。
“三個有利于”: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凡是符合“三個有利于”的思想和行為,就是有價值的;對“三個有利于”的促進作用越大,其價值就越大。“三個有利于”是判斷我國改革開放和各項工作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