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在活動中探究新知,在交流中熏陶文化——《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教學設計
錢新華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識記:文學藝術對中華文化的意義;科學技術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標志。
2、理解: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見證,是中華文化對世界文化的貢獻;不同區域的文化形成原因、關系及對中華文化的意義;各民族文化特征、關系及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能力目標:
1、結合中華文化獨特的發展歷程,理解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特點。
2、感悟中華文化巨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不同區域的文化和各個民族的獨特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文化標識。
2、熱愛中華文化,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團隊精神和愛國情感。
[教材內容及分析]
第六課包括兩個框題。本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既是對第六課中華文化內容的一個詮釋,又是對上一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的一種深化,在第六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習本框,要在人類和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探究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內涵、獨特的特點。
本框分為三目。第一目“獨樹旗幟,獨領風騷”,由一個活動導入。在這個活動中,分別引用外國作家、專家、學者對中國的瓷器、園林建筑以及科學發明的高度評價,再現了中華文化的特色以及對世界的貢獻。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體現在方方面面,教材從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兩方面加以說明。這一目主要從具體材料入手,提出課堂探究,然后從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角度論證中華文化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分析了不同區域文化的形成原因與其之間的關系。我們知道,任何一種文化的產生、演變、豐富和發展都有一定的生存環境,受特定地理和歷史環境的影響,我國形成了不同的地方文化,它們既漸趨合一,又保持各自特色。為了說明上述觀點,教材采用相關鏈接的方式,以吳越文化和滇黔文化這兩個極富特色的地方文化為例,說明了地理、歷史因素對文化的影響。我國各地區的文化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生活習俗等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區域特征。不同的區域文化對生活在該區域的人們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第三目 “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分析了各民族文化的異彩紛呈,論證了各民族文化是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
通過本課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自覺學習,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熱情。
本框教學重點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教學難點是不同地區文化的區域特征。
[教材過程和教學策略]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情景導入]播放視頻《奧運吉祥物:五個福娃含義各不同》。
(請同學們看視頻、并思考福娃所傳遞的精神跟我們的中華文化的關系)福娃是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吉祥物,看完視頻介紹,大家能說出福娃們的名字嗎。他們所傳遞的精神跟我們中華文化有什么關系嗎?
說明: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吉祥物,其色彩與靈感來源于奧林匹克五環,來源于中國遼闊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們喜愛的動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們傳遞友誼、和平、積極進取的精神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望。福娃是五個可愛的親密小伙伴,他們的造型融入了魚、大熊貓、藏羚羊、燕子以及奧林匹克圣火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