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每個娃娃都有一個瑯瑯上口的名字:“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和“妮妮”,在中國,疊音名字是對孩子表達喜愛的一種傳統方式。當把五個娃娃的名字連在一起,你會讀出北京對世界的盛情邀請“北京歡迎您”……這些都體現出我們中華文化的深刻內涵和巨大的包容性。
[板書]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時事導入,富有時代感,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二、分組分工,明確任務
中華文化不但源遠流長,而且博大精深。為了進一步探究中華文化的內涵,底蘊,我們將學生分成四組,每組探究一個中心問題,并引導圍繞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這一核心問題進行擴展,發散。四組的中心問題分別是:
1、中華文化“獨樹一幟,獨領風騷”,那么,中華文化的“獨特性”是怎樣表現的呢?
2、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在地區,空間上有沒有差異呢? 能否就集中典型的中華區域文化加以比較?
3、同屬中華文化,我國各民族文化有沒有獨特之處?各民族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作出了怎樣的獨特貢獻?舉例說明。
4、在新時代下,我國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有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舉例說明。
[教師建議]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了解學習目標和各小組任務。
2、要求:每組同學必須完成自己所在小組的學習任務,能積極思考本小組的問題,并能作簡要的概括。此外,要關注并參與其他小組的學習任務。
3、同一小組的同學要注意分工基礎上的合作。
4、可以用多種材料說明問題。
5、鼓勵或建議學生積極參與交流,自信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探究離不開明確的主題,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也需要學生課前作適當材料收集準備。此環節有利于加強學生學習的針對性。目的性)
三、合作探究,師生共同釋疑
課堂的教學過程主要是由每一組的組長把本組搜集的有用信息進行展示,解說,然后將五組的信息進行相互交流與匯總,教師參與討論,適當引導并作最后總結。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基礎上(時間大概為10分鐘左右),各小組交流成果,教師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及時設疑,答疑,釋疑。
(一)學生活動 (第一組)
首先由第一組負責的同學進行交流。通過對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中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的描述及其給后人帶來的影響的分析,說明了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以其輝煌而悠久的歷史,豐富而絢麗的內涵,鮮明而獨特的風格,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位置。
接著其他同學補充交流:!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列舉的由中國傳到歐洲等地的重要發明的相關材料,然后講解。
表中所展示的中國歷史四個階段大致是春秋到西漢,東漢到東晉,南北朝到北宋初年,北宋到明中期。從總體上看,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范圍內一直處于優勢地位,是推動世界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
此時教師適時作一個總結: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長期處于世界的前列,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總的來說,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中華民族在認識,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創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和艱苦奮斗精神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通過以上兩位同學的講解能夠從中體會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獨特性”——獨樹一幟,獨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