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課堂探究]選擇你最熟悉的一項,談談自己的見解,與同學們交流共享。
(二)學生活動 (第二組)
第二組的一同學介紹地處華東地區的有代表性的蘇州園林,具有宜興地方特色的紫砂壺及常州龍城端午節賽龍舟的熱鬧場景,同時展示和介紹江南水鄉的民居建筑,風俗習慣,體育運動等,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感受水鄉文化的豐富多彩,感悟水鄉江南帶來了優雅的文化內涵。
其他同學介紹處于內陸的滇黔文化。西南地區屬于邊陲山寨,因交通不便,與內地交往不甚密切,加上云貴高原地勢險要,地形復雜多樣,多民族交錯雜居,因而滇黔文化含有特定的多樣化民族個性。通過以上兩組同學相關資料的介紹,引導學生思考并總結吳越文化與滇黔文化存在著顯著差異。(此處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問題,如:吳越文化與滇黔文化有何差異、 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差異、 你還知道中華文化的哪些其他典型文化)
◆華東地區人工雕飾的文化資源較多,西南地區原生態文化資源占多數;
◆吳越文化流動和開放性強,滇黔文化內斂性強;
◆吳越文化精致典雅,滇黔文化熱情奔放;
◆滇黔文化較吳越文化更具有多樣性的特征。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由此看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地區差異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三)學生活動 (第三組)
第三組的同學交流我國不同民族的語言文字及有代表性的建筑。
例如,聞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克孜爾千佛洞等中華文化的瑰寶,是古代的漢族,鮮卑族,吐蕃族以及西域各族的藝術家和勞動人民共同創造的。許多少數民族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創造了優秀的民族文學,從而使同學感悟到在中華文化的百花園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進一步體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包容性——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
(四)學生活動 (第四組)
第四組學生主要交流中華文化的現實性,繼承性和發展性。例如,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進一步增強,古老的中華文化不斷與西方文化交融,出現了很多網絡文化,企業文化的等各種文化,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也在不斷發展。
這時教師可以及時將中國人設計的2008年奧運的體育圖標引入課堂。
2006年8月7日,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倒計時兩周年之際,北京奧組委發布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體育圖標。圖標如下:
[問題探究]北京2008年奧運會體育圖標的設計給我們在新的形勢下如何創新和發展古老的中華文化有哪些啟發、
(學生自主學習。分組討論是課堂探究的核心環節,要求學生在收集素材的基礎上充分交流,教師給予過程指導)
四。師生總結,形成共識
四個小組發言后,教師將四組的信息進行交流和匯總,將以上資料歸納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引導學生討論:如何對待我國不同區域文化的多樣性、
通過討論,師生共同得出結論: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著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們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