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a.認真貫徹宗教信仰自山政策 b.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c.完善土地承包經營責任制 d.加大對農業的投入
答案:b
解析:上述關于該“風水寶地”的正反兩方面的認識及不同結果.充分說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和巨大作用,因此選b。其他均非題旨。
2.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務是培育“四有”公民
這也是學習重點之一。認識這一根本任務才能加深對中同特色禮會主義文化建沒的理解,加深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等內容的理解。
發展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最根本的落腳點就是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拓展延伸: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足一個統一的整體,其中每一項都包含著不同層次的內容。有理想,是指在全黨牢固樹立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在全民族牢固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牢固樹立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堅定信念;有道德,是指在全社會樹立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的社會主義道德;有文化,是指社會主義公民應當具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擁有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所必備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本領;有紀律,是指要遵守以維護全體人民共同利益為目的的行為規范。
“四有”之間相輔相成,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缺一不可。“四有”中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是對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方面的要求,有文化則是對人的科學文化素質方面的要求。理想是人們的主要精神支柱。有了革命理想,才能自覺運用道德和紀律約束自己,才能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強大動力。道德與理想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有理想與有道德是一致的,理想的破滅也常常伴隨著道德的淪喪。紀律是理想和道德的表現,也是實現理想、遵循道德的保證。科學文化知識是堅定理想、遵守道德和紀律的重要基礎。作為新時期培養人的目標,“四有”全面反映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對全體公民的社會政治理想、道德情操、科學文化素養、民主法制和紀律觀念全面發展的要求。
◇點撥:“相關鏈接”引用鄧小平的光輝論斷說明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特別是強調了樹立崇高理想的重要意義。
◇課堂練習:
XX年3月和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相繼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要求各地各部門大力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上述舉措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這表現為( )
①是提高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需要②是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基礎③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④是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