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三)、億萬人民的創建活動
1、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文化的源頭是各式各樣的社會實踐,是改造自然的實踐、改造社會的實踐、人的自我改造的實踐,是廣大人民群眾在實踐活動中的創造。因此,正如舊志在“七一”講話中所說:“繁榮社會主義文化要立足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必須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的要求,結合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積極進行文化創新,努力繁榮先進文化,把億萬人民緊緊吸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偉大旗幟下。”
◇課堂探究:你參加過哪些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對上述觀點進行說明?
◇探究提示:(1)參加過哪些活動,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說明。如參加過學校組織的“創建文明學校、爭做文明學生,我為學校添光彩’’的演講活動;助殘扶貧、尊老愛幼的青年志愿者活動;從我做起,告別不文明言行的“三講一樹”活動等。
(2)參加活動后的體會可圍繞提高了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加強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等方面來談。
(1)多彩的形式:
人民群眾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形式。例如,以“講文明樹新風”為主題的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活動,各級黨政機關開展的創先爭優、依法行政、公正執法、做人民滿意公務員活動,以及社會各界組織的“希望工程”“送溫暖”“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計劃”“扶殘助殘”公益活動等。
◇點撥:“相關鏈接”專題介紹青年文明號活動,分析其目的和作用。
(2)偉大的意義:
這些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人民群眾“移風易俗”、改造社會的偉大創造,也是人民群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徑。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使人們在自覺參與的過程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覺悟得到啟發,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意識得到增強,道德境界得到升華。這對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正在產生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
◇點撥:“相關鏈接”描述了青年志愿者活動,引導學生感悟其精神,升華道德境界,增強參與意識。
(3)必然的選擇:
投身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做新時期中國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和建設者,是當代中國青年成長、成才的必然選擇。
◇拓展延伸:在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涌現出的先進人物和英雄模范,像孔繁森、張海迪、徐洪剛、韓素云、李國安、徐虎、李素麗等,在全社會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提出的一些響亮口號,如“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崗位學雷鋒,行業樹新風”“單位做個好職工,社會做個好公民,家庭做個好成員”等,不斷激勵著人們。
◇課堂練習:
XX年7月,全國60萬大中專學生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全面展開。他們開展千村科技扶貧、萬戶健康普查、掃盲、法律宣傳進萬家等活動。總理對他們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并提出殷切希望。通過“三下鄉”活動,能夠使青年學生( )
①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覺悟得到啟發②物質生活得到充實,生活水平得到提高③道德意識得到增強,道德境界得到升華④精神生活得到充實,精神面貌得到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