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常識》第七課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教案
既然自私的產生、消失并不是同人類社會的產生、消失相一致的,那么,從這個意義上,更不能說它是人的本質。
(2)它錯誤地把動物的“自保性”混同于“人性自私”(板書)
自我保存的本能,是動物和人類都有的屬性,但卻表現出不同的情況。因此不能混同。動物遇到危險時,只會本能地反抗或逃遁。人遇到危險時,也有趨利避害的本能,但當 情況特殊時,人可以把利讓給別人,把害留給自己。大家非常熟悉抗美援朝時期的英雄邱少云,假如單純的是趨利避害的話,受本能的驅使,那本能該告訴他,撲滅身邊的火焰,而且 初時只須吹灰之力,但他為什么一動不動任火將其燒死呢?后來也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一個人真會在生死關頭為了大多數人的利益而選擇這種痛苦的死亡嗎?
討論中也有同學提出“一個人會留下最后一份食物給別人吃嗎?”“會把剩下的最后一口水給別人喝嗎?”我想對同學們說,會的,就因為他是人,所以他可以做到。邱少云是接受過黨多年教育的志愿軍戰士,所以,為了他人的生命安全,為了整個戰役 的勝利,他可以制約自己的本能。
1998之夏抗洪搶險中,當濁浪排空、驚濤擊岸的時候,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江總書記謂為“這是生死系于一念的時刻”,有多少子弟兵為了他人的生命讓出了自己的救生衣;有多少洪區百姓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眼看著洪水淹沒了自家的一方土地、一片家園。
(教學建議:教師可選抗洪搶險的錄像片斷放給學生看;也可事先安排學生講一、兩個典型的事例)
所以,有人說,人的思想境界越高,就越能自覺地運用社會屬性控制和調節人的自然屬性。
對照他們的行為,再把動物本能的“自保性”說成人的本質,用以證明“人性自私”,很顯然是對人的本質的曲解。
在討論中,也有同學提出了這樣的命題“人人都有個人利益”,所以“人人都是自私的”。
“雷鋒再無私、高尚,他也拿了國家發給的衣服,領了國家發給的津貼,所以,英雄人物也像普通人一樣有自私的一面”。
這種觀點的錯誤還在于:
(3)它錯誤地把個人正當利益與“自私”混為一談(板書)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69頁第2自然段,看一看什么是個人利益。
(學生看書后回答)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個人利益是人類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就有的,所以,確實人人都 有個人利益。而且,人也只有有個人利益,才能生存和發展,關鍵的問題是個人利益不等于 自私。
自私的本質是損人利己,如果是爭取合理的、正當的個人利益,沒有損人,就不能算自 私,非但如此,還要受到法律的保護。我們國家的很多法律就是維護人的正當個人利益的。
請學生舉例來分析和說明。
(4)“人性自私論”不符合歷史現實(板書)
設問:假如自私是人的本質的話,那么,就應該是人不分男女老幼、高低貴賤,所有人、所有人的所有舉動,該都是出自自私,都是在私欲的驅使之下的,事實上是這樣的嗎?
古往今來,每個國家、民族都涌現過一批具有遠見卓識、品德高尚的志士仁人和杰出人 物。他們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心甘情愿地為之做出貢獻,甚至赴湯蹈火、流血犧牲也在 所不辭。我們敬仰的周恩來總理,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普遍愛戴,就是因為他有著大公無私的、高尚的品德。1976年1月8日,周總理與世長辭,聯合國決定下半旗一周表示哀悼。當時,有的成員國代表表示反對,聯合國秘書長講了這樣三句話:“世界上有哪個國家的總理終生只有一個夫人?有哪個國家的總理在國外銀行沒有一分錢私人存款?有哪個國家的總理,終生受人民愛戴 !?”反對的人無言以對,下半旗的決定因此而順利通過。 即使在資本主義社會,私有制社會中也有舍生取義、救國救民的志士仁人。同學們都喜 歡看《泰坦尼克號》這部影片,但我想講的卻是有關泰坦尼克的真實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