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精選10篇)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篇1
授課日期:
課 題
2.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課 時
教 學
目 標
1、知識目標
識記:(1)唯物主義及其表現(xiàn)形式;(3)唯心主義及其表現(xiàn)形式。
理解: (1) 正確認識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2))區(qū)分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分析:(1)從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論斷來分析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2)從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判斷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2、能力目標:(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維能力。
3、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本課學習,了解哲學發(fā)展的歷史,明確哲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生活、學習中自覺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
教學重點
會考考點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基本形態(tài)
高考考點
考點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特點
考點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特點
考點3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特點
考點4唯心主義及其形態(tài)
考點5主觀唯心主義
考點6客觀唯心主義
教學難點
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及主要代表觀點
使用教具
常規(guī)教學工具,多媒體
方法點津
列舉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論,進行分析、判斷。
分析日常生活中人們的言行并結合本課知識進行歸類、總結。
課 型
講授分析
授課時數(shù)
2
教學過程
2.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學生活動:“學生講壇”提前布置,由2名學生在收集資料,認真?zhèn)湔n的基礎上分別講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相關知識,教師在此基礎上補充。
(提示:觀點介紹中要把握基本觀點、觀點的局限性、代表人物或是著名命題舉例等三個方面)
(一)唯物主義
1.基本觀點――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2.三種基本形態(tài)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a.基本觀點――否認世界是神創(chuàng)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
b.局限性
a.這些觀點只是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jù);
b.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如水、火、氣、土等,這就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
c.代表人物――古希臘的泰勒斯、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德謨克利特(集大成者);在中國產(chǎn)生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其代表人物是王夫之、范縝、張載等。
舉例:泰勒斯認為“水”是世界的本原;阿那克西米尼認為“空氣”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認為“火”是世界的本原;德謨克利特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西周時已形成的“五行學說”,把世界的物質本原歸結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到后來宋明時期張載、王夫之等哲學家提出的“元氣學說”,把世界的物質本原歸結為“元氣”。萬物氣聚則生,氣散則死。
(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a.基本觀點――在總結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從而豐富和發(fā)展了唯物主義。它克服了樸素唯物主義物質觀直觀猜測的缺陷,有了科學的根據(jù),并用這種物質觀批判宗教唯心主義,具有歷史的進步意義。
舉例:又稱資產(chǎn)階級唯物主義,產(chǎn)生17世紀英國,發(fā)展于18世紀法國,到達頂峰是19世紀德國
b.局限性
a.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
b.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并不是唯物的(“意見支配世界”)
c.代表人物――霍布斯、培根、洛克、狄德羅、霍爾巴赫、費爾巴哈等人
舉例:這種機械性的特點典型地表現(xiàn)在關于“人是機器”的論述之中,他們的分析方式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話。英國哲學家霍布斯《利維坦》“物質世界是一個大機器,是各種機械的集合,一個活生生的人也不過是一架完全按力學規(guī)律運動的機器而已,心臟不過是發(fā)條,神經(jīng)不過是游絲,關節(jié)不過是些齒輪,甚至連欲望、忿怒、愛情、恐懼等情感活動,也是純粹機械原因引起的。”
(3)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a.基本觀點――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guī)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b.地位――它是現(xiàn)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chǎn)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c.代表人物――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鄧小平等
(二)唯心主義
1.基本觀點
――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2.兩種基本形態(tài)
(1)主觀唯心主義
a.基本觀點――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jīng)驗、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第一性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
b.代表人物――德國的費希特、英國的貝克萊大主教、中國的孟軻、王守仁
舉例:貝克萊“存在就是被感知”
(2)客觀唯心主義
a.基本觀點――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xiàn)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xiàn)。
b.代表人物――柏拉圖、黑格爾、中國的老子和莊子(道生萬物)、朱熹
舉例:把某種“客觀精神”當作世界萬物的本原的哲學學說,這種“客觀精神”,在古希臘柏拉圖那里叫“理念”,在黑格爾那里叫“絕對精神”,中國古代哲學家朱熹則稱之為“理”。
(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兩大基本陣營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在于對物質和意識關系誰是第一性的回答
2.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具有從屬的意義
why:
因為各種辯證法或形而上學的思想總是附屬于唯物主義或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
舉例:形而上學主要是靜止的、片面的、孤立的觀點看問題,代表人物是笛卡兒、斯賓諾莎、洛克、萊布尼茨等人,以及法國唯物論者;如事物“是非此即彼的,矛盾的雙方中正確者必居其一。”牛頓:“絕對空間,就其本性來說,與任何外在的情況無關,始終保持著相似和不變。”“絕對的純粹的數(shù)學的時間,就其本身和本性來說,均勻的流逝而與任何外在的情況無關。” 辯證法的集大成者是黑格爾《小邏輯》。一般來說,形而上學最終容易陷入唯心主義泥潭,辯證法很容易出現(xiàn)完全思辨的唯心主義。
3.反對二元論的錯誤觀點
舉例:笛卡兒認為,所有物質的東西,都是為同一機械規(guī)律所支配的機器,甚至人體也是如此。同時他又認為,除了機械的世界外,還有一個精神世界存在,這種二元論的觀點后來成了歐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
課外作業(yè)
1. 結合課堂的學習和自己的閱讀收獲,給每一個哲學學派收集1-3個經(jīng)典的哲學命題,體驗其中的哲學原理。
2.完成作業(yè)本的題目。
課后體會
本節(jié)課從哲學的基本問題出發(fā),根據(jù)對第一性問題的回答引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進而學習了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三個基本形態(tài)以及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和兩個基本形態(tài),在學習中要主義各種哲學學派的基本觀點和代表人物,最好能分析和體會他們觀點中的局限性。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什么是唯物主義?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是什么?
(2)什么是唯心主義?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是什么?
(3)了解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
2、能力目標
理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個對子。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懂得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教學重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分別是什么。
教學難點: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的基本觀點和局限性。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舊課)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么——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
2、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哪兩個方面——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其中第一個問題是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對這問題的不同回答,會出現(xiàn)什么不同的結果?——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1、什么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
本質 世界的本質是物質 世界的本質是意識
先后 世界上先有物質后有意識 世界上先有意識后有物質
決定 物質決定意識 意識決定物質
反映 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物質是意識的反映
我們現(xiàn)在學的必修四,主要是誰的哲學呢?——馬克思主義哲學。現(xiàn)在問題出來了,是不是只有馬克思的哲學才是真正的哲學呢?在馬克思之前是不是就不存在哲學、哲學家了呢?如果存在,之前的哲學又稱什么哲學呢?今天,我們要弄個究竟的就是唯物主義在人類的文明歷史長河中到底經(jīng)歷了那些基本形態(tài)呢?
其實唯物主義的發(fā)展狀態(tài),是與具體科學分不開的。
我們很清楚:對于書本、桌椅、房子這些東西,一般人都會相信它們是客觀存在的。因為我們天天接觸、使用它們,這很容易理解。但是有些事物,比如,地球是一個平面還是球體?是地球圍繞太陽轉,還是太陽圍繞地球轉?天上有沒有神仙,地下有沒有閻王?宇宙、地球、生命和人類是怎樣產(chǎn)生的?這些問題,在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的前提下,可就不那么容易回答了。因此就產(chǎn)生了唯物主義的第一個形態(tài)——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2、唯物主義
(1)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
①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產(chǎn)生發(fā)展于古代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它否認世界是神創(chuàng)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但是,但由于歷史條件的局限,缺乏科學的根據(jù)與論證,這些觀點只是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jù),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如水、火、氣、土等,這就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
在其萌芽時期就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現(xiàn)象看作是無限多樣性的統(tǒng)一,并且在某種具有固定形體的東西中,在某種特殊的東西中去尋找這個統(tǒng)一。如古希臘哲學家泰利斯認為,萬物產(chǎn)生于水,并經(jīng)過各種變化之后又復歸于水。中國古代的五行說認為,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等。隨著人們實踐范圍的擴大和理論思維能力的提高,樸素唯物主義逐步擺脫了把世界本原歸結為某種具體物質形態(tài)的局限性。歐洲出現(xiàn)了德謨克利特、伊壁鳩魯?shù)脑游ㄎ镎摚J為一切事物都是由不能再分的物質微粒原子組成的,開始從物質結構上研究世界的本原。原子論,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最高成就。中國古代唯物主義者則認為宇宙萬物是由一種極細微的流動的物質“氣”構成的,氣是世界的本原,提出了氣一元論。如戰(zhàn)國時期荀子認為,物質性的、統(tǒng)一的氣構成自然界的萬物,而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荀子還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可貴命題。東漢王充提出:“天地合氣,萬物自生。”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范縝在說明神形關系時說:“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北宋張載認為:“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這些都是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唯物主義思想的樸素反映。
資料:
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泰勒,作為西方哲學思想的第一開創(chuàng)人,他首先擺脫了神創(chuàng)論的觀點,提出并探討了世界的本原問題。他認為“水”是萬物的本原,萬物皆從水中產(chǎn)生,最后又復歸于水。整個宇宙就是靠水蒸氣維持的有生命的機體。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他認為,萬物的本原是“火”,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火構成的。宇宙的生成過程是“火生氣,氣生水,水生土,土又還原成火。火生化一切,一切又復歸于火”.世界就是一團按一定規(guī)律不斷燃燒和熄滅的永恒的活火。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他認為,原子和虛空是世界萬物的本原。原子是一 種最小的、不 可見的、不能再分的物質微 粒;虛空則是原子運動的場所,也是實在 的存在。他認為萬物是由于原子的大小、 形狀、次序和位置的不同及其彼此碰撞結合而成的。
(過渡)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進入了資本主義時代。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產(chǎn)生,哲學的形態(tài)也發(fā)生了變化,出現(xiàn)了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②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17世紀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種事物是不同元素組成的,元素是組成化合物的基本單位,各種元素的分子又可以分解為原子。原子是當時科學所能達到的對物質結構的最深層次的認識,因而,人們就認為原子就是最小的物質單位,原子的屬性就是一切物質形態(tài)的不變的屬性,各種元素的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轉化。哲學家用這一理論來研究世界的本原,于是得出了:物質就是原子,原子就是世界的本質的結論。這就是近代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作為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代表,主要有f.培根、t.霍布斯、j.洛克等的英國唯物主義者。雖說在科技上比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但培根、霍布斯所生活的時代,尚處在資本主義生產(chǎn)的手工工場階段。近代自然科學處于形成和發(fā)展的初期,機械力學占首要的中心的地位,而其他自然科學部門還很不成熟。當時實踐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水平?jīng)Q定了人們只能主要用機械力學的原理來論證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這就使得這一時期的唯物主義思想具有機械性的特點。——機械性——整個世界是由機械運動所絕對決定的,事物、現(xiàn)象和人的思想都是靜止不變的,如果有變化,也只有數(shù)量和位置的機械變化,否認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形而上學性(孤立、片面、靜止地看問題)
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哲學包含某些辯證法因素,但機械性、形而上學性是它的主要特點,而且在社會歷史領域里仍然是持唯心主義觀點。它企圖用機械運動的觀點來解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切現(xiàn)象和過程,把各種運動形式都歸結為機械運動,否認事物因內(nèi)部矛盾而引起的發(fā)展。離開人的社會性、人的歷史發(fā)展來研究社會現(xiàn)象,只考察引起人們活動的思想動機,不探究思想動機背后的物質原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屬于社會意識的現(xiàn)象當成社會發(fā)展的決定力量。
(過渡)形而上學唯物主義雖然肯定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但卻認為原子是不變的,不可分割的最小物質單位。這顯然不能解釋千變?nèi)f化的物質世界,說明不了日新月異的科學發(fā)展。這種唯物主義形態(tài)必然會被另一種更科學的形態(tài)所代替。
(過渡)放射性現(xiàn)象、電子的發(fā)現(xiàn)使得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原子論開始站不住腳,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從發(fā)展中的科學中漸漸產(chǎn)生。
③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 它是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40年代,總結了無產(chǎn)階級斗爭的歷史經(jīng)驗和自然科學的新成果,批判地繼承了人類文化的優(yōu)秀成果,特別是在批判地吸取了g.w.f.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nèi)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nèi)核”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產(chǎn)生是哲學上的偉大變革。它克服了機械唯物主義的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實現(xiàn)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tǒng)一;克服了機械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用唯物主義觀察社會歷史,揭示了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建立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體系,實現(xiàn)了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有機統(tǒng)一。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關于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fā)展的最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的概括和總結,是馬克思主義全部學說的理論基礎、無產(chǎn)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總結:
代 表 觀 點
唯
物
主
義 總體觀點 世界的本質是物質,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基礎
形 式 古代樸素
唯物主義 荀子、王充、范縝、王夫之 把哲學上的物質等同于一種或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
近代機械
唯物主義
(形而上學) 費爾巴哈
培根 把自然科學的物質結構概念等同于哲學物質概念,缺乏辯證法思想
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馬克思、恩格斯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過渡)第一,播放掩耳盜鈴的動畫,讓學生判斷,以此作為過渡——唯心主義
第二,看看先人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1、物是觀念的集合
2、上帝支配著地球上的萬事萬物
3、心外無物
4、存在就是被感知
5、我思故我在
這五句話分別站在哪個角度去闡述對世界的看法的?它們分別體現(xiàn)了唯物主義的觀點還是唯心主義的觀點?
現(xiàn)在我們對這五句話進行分類,看看這些話是不是都是表述同樣的一個內(nèi)容。從主語來分析,第1、3、4、5都是圍繞著“我”去闡述對世界的看法,而第2卻是從上帝的角度出發(fā),認為上帝主宰著世界上的萬物。這兩類有什么不同呢?
3、唯心主義
(1)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
①主觀唯心主義
把人的主觀精神(目的、意志、感覺、經(jīng)驗、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
結合教材p12探究來開展——人的靈明(人的思維)和天地萬物有什么關系?沒有人的靈明就沒有世界嗎?王守仁的這種觀點是屬于什么觀點的呢?——人類思維需要對感覺的依賴,但他將人的主觀精神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第一性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是屬于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資料:比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chǎn);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②客觀唯心主義
把客觀精神(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xiàn)實的物質世界只有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xiàn)。
回歸到第二點上,讓學生進行總結。
代 表 觀 點
唯
心
主
義 總體觀點 世界的本質是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形 式 主觀唯心主義 王守仁、貝克萊等 世界是由主觀精神創(chuàng)造的
客觀唯心主義 一切宗教、黑格爾 世界是由客觀精神(某種神靈或某種不可捉摸的理念)創(chuàng)造的
4、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和辯證法、形而上學的關系
剛才我們學習了哲學的兩個主要派別。在哲學的發(fā)展歷史上,除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之外,還有就是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但它們是附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怎個附屬呢?我們可以用下面的關系來區(qū)分:
辨證的 辨證的
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
形而上學的 形而上學的
辯證法的觀點是: 聯(lián)系的、發(fā)展的、全面的觀點
形而上學的觀點是: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
對于這組關系,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來理解:比如一位同學這次考試考了60分,大家如何去評價他呢?是不是就認為這位同學不好呢?
(提問若干學生,從學生的回答里引導他們辨別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練習:讓學生判斷下列哪個是唯物主義,哪個是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思想和觀點:
(1)“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
(2)“天下無獨燃之火;世間安得有無體獨知之精?”
(3)“人病則憂懼,憂懼見鬼出。”
(4)“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
(5)“氣者,理之依也。”
唯心主義思想和觀點:
(1)“心外無物”;
(2)“存在即被感知”;
(3)“物是觀念的集合”。
一元論和二元論的問題
板書設計:
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1、什么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
2、唯物主義
(1)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
3、唯心主義
(1)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
4、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和辯證法、形而上學的關系
課后小結: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篇3
第二框題 二、(第七課時)(一)、唯物主義 ◇課堂探究:你同意這位學者對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的理解嗎?談談你的看法。 ◇探究提示:不同意。唯物主義承認存在決定思維,唯心主義承認思維決定存在,不能以追求物質滿足看成是唯物主義,也不能以追求精神滿足看成是唯心主義,唯物主義者也追求精神的滿足,唯心主義者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只能在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意義上使用,如果給它們加上別的意義,就會造成混亂。 1.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分歧。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的。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課堂探究:(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觀點,是唯物主義的還是唯心主義的? (2)簡要辨析上述觀點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探究提示:(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觀點屬于唯物主義。 (2)上述觀點屬于樸素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否認世界是神創(chuàng)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但是這些觀點只是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jù);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 2.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否認世界是神創(chuàng)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但是,這些觀點只是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jù);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如水、火、氣、土等,這就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在總結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豐富和發(fā)展了唯物主義。但它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因而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 (3)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guī)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它是現(xiàn)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chǎn)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名言題化:(結合課本p10名言)恩格斯指出:“凡是斷定精神對自然界說來是本原的……組成唯心主義陣營。凡是認為自然界是本原的,則屬于唯物主義的各種學派。”據(jù)此回答1~2題。 1.恩格斯的上述論述表明( ) 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不否認意識反映物質 b、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意識能否正確反映物質的問題 c、凡是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的就是辯證唯物主義 d、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兩大基本派別 答案:d 解析:恩格斯的論斷說明了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d項正確,應;選。其余選項均是錯誤的。 2.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在根本觀點上是正確的,但也有不足之處,它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 ) a、缺少辯證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斷發(fā)展中的物質世界 b、它在自然觀上是唯物的,在社會歷史觀上卻是唯心的 c、否認意識反映物質 d、往往把物質的具體形態(tài)當作世界的本原 答案:d 解析:a項否認其承認物質世界是錯誤的,因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承認物質決定意識,只是把物質與物質的具體形態(tài)混為一談,不選a。b項屬于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與題干不符。c項是區(qū)分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標準,也不選。 (二)、唯心主義(第八課時)◇課堂探究:(1)人的靈明和天地萬物是什么關系?沒有人的靈咀就沒有世界嗎? (2)王守仁看到了人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但從中引出了錯誤的結論,為什么? ◇課堂提示:(1)先有天地萬物,后有人的靈明,因為物質決定意識。人的靈明是后天形成的,意識源于物質,人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結果,是生物進化的結果。沒有人的靈明就沒有世界屬于主觀唯心主義,是不科學的。 (2)雖然王守仁看到了人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但是他看世界是站在唯心主義立場上,顛倒了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認為人的意識決定客觀物質,因而導致了錯誤的結論。 1.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1)主觀唯心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jīng)驗、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第一性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 ◇課堂探究:(1)把理看作世界的主宰,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觀點? (2)你認為理和天地萬物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探究提示:(1)這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觀點,把上帝、理念等看作世界的本原。 (2)理依賴于天地萬物,天地萬物是理的源泉,決定理,理是天地萬物的反映,有些是虛幻、歪曲的反映。 (2)客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xiàn)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xiàn)。 ◇課堂練習:下列觀點屬于主觀唯心主義的是( ) ①物是觀念的集合②上帝支配著地球上的萬事萬物③氣者,理之依也 ④心外無物⑤存在即被感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②屬于客觀唯心主義,③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應舍去。 2.哲學史上還存在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 縱觀哲學發(fā)展的歷史,我們除了看到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外,還可以看到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但是,相對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來說,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具有從屬的意義。這主要因為各種辯證法或形而上學的思想總是附屬于唯物主義或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 ◇課堂練習:自有人類以來,思想領域內(nèi)的斗爭就一刻也沒有停止過,而哲學上的斗爭是最高形式的斗爭。這里說的哲學上的斗爭,最根本的是( ) a、物質和意識的斗爭 b、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斗爭 c、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 d、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 答案:c 解析:本題的關鍵是對哲學領域的幾個“對子”的掌握,弄清各個“對子”在哲學上的地位即“對子”之間的關系。題中b、c、d項都是哲學上的斗爭形式。因為哲學上研究的最根本問題是關于世界的本原問題,因此,哲學上的斗爭,最根本的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其他斗爭都從屬于這一斗爭。故應選c。 本課小結:本課從哲學的基本問題人手,對哲學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進而分析唯物主義及其三種基本形態(tài),并對其全面看待,然后分析唯心主義及其兩種基本形式,最后揭示在哲學發(fā)展史上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分歧是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兩大派別的。
本課板書:
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原因百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舸爭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存在決定思維流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和 唯心主義思想
唯心主義——思維決定存在主觀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篇4
(新人教必修4)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什么是唯物主義,什么是唯心主義;理解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內(nèi)容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如何區(qū)分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和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
2.能力目標:
初步具有自覺運用唯物主義理論知識,分析和把握社會生活現(xiàn)象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實踐中堅持辨證唯物主義觀點,自覺反對和批判唯心主義。
【學習重難點】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課前預習 自主探究】
立足基礎,課文導讀
(1)唯物主義的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唯心主義的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 ___ 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哲學的兩大基本派別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 _____
一、唯物主義
合作探究一: 閱讀課本p12虛框2內(nèi)容
(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觀點,是唯物主義的還是唯心主義的?(直接寫在課本上)
(2)簡要辨析上述觀點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二、唯心主義
合作探究二:
材料一: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陳設,總之,構成大宇宙的一切物體,在心靈以外沒有任何存在;它們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材料二:理生萬物,理主動靜;未有此氣,已有此理,未有這事,先有這理;萬一山河大地都陷了,畢竟理卻只在這里……若在理上看,則雖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 1 )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觀點分別是什么?二者有何共同性?
( 2 )材料二的觀點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有影響,請列舉它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基礎自測】
1.唯物主義是哲學上的基本派別之一,其根本觀點是認為( )
a.世界的本質是物質而不是意識
b.人腦是產(chǎn)生意識的物質器官
c.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
d.自然界先于人類而存在
2.對于神靈,有人認為“信則有,不信則無”.這種觀點是 ( ) a.是正確的,它否認了神靈的存在
b.是錯誤的,它肯定了神靈的存在
c.是正確的,它看到了觀念是可以改變的
d.是錯誤的,因為神靈的有無是個無法確定的問題
3.“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這種觀點屬于( )
a.懷疑論 b.可知論 c.不可知論 d.唯心主義
4.下列觀點屬于唯物主義的是 ( )
a.心外無物
b.“理性”、“意見”支配著歷史的發(fā)展
c.神靈創(chuàng)造了世界,決定著自然的變化
d.社會的存在與發(fā)展不依賴于人的意識
5.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在根本觀點上是正確的,但也有不足之處,它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 )
a.缺少辨證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斷發(fā)展中的物質世界
b.它在自然觀上是唯物的,在社會歷史觀上卻是唯心的
c.否認意識反映物質
d.往往把物質的具體形態(tài)當作世界的本原
6.有人認為,人腦產(chǎn)生意識,就像肝臟分泌膽汁一樣.這種看法屬于( )
a.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b.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c.機械唯物主義觀點 d.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7.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這是因為 ( )
①它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guī)律 ②它正確地反映了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要求 ③它已達到哲學發(fā)展的最高峰 ④它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孔子提出“畏天命”“獲罪于天,無所禱也”.這是( )
a.機械唯物主義觀點 b.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c.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d.客觀唯心主義觀點
9.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 )
a.是又一個哲學的基本問題
b.是唯物主義同唯心主義斗爭的表現(xiàn)形式
c.是從屬于唯物主義同唯心主義的斗爭,并同這種斗爭交織在一起的
d.是高于唯物主義同唯心主義斗爭的
10.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長相。你是駱駝,就不要去唱蒼鷹的歌,駱駝照樣充滿魅力。這是一個 命題( )
a.唯心主義 b.唯物主義 c.悲觀主義 d.教條主義
我國南北朝時期的范縝說:“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英國哲學家貝克萊認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回11—12題。
11.從哲學上看,上述兩種觀點
a.都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b.都認為物質是世界的本質
c.前者是唯心主義,后者是唯物主義
d.前者是唯物主義,后者是唯心主義
12.上述材料中的兩種觀點都是圍繞 作出的回答( )
a.世界觀與方法論關系問題 b.思維決定存在問題
c.人類社會是否具有客觀性問題 d.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
13.下列屬于唯物主義觀點的是( )
①存在即被感知 ②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③人病則憂懼,憂懼見鬼出 ④理在氣先
a.①②④ b.②③ c. ②③④ d. ②
14.一切唯心主義者都主張( )
a. 世界是不可認識的 b. 世界統(tǒng)一于意識
c. 事物是感覺的集合 d. 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15、辨析:
凡唯物主義都是正確的,凡是唯心主義都是錯誤的.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1)唯物主義及其表現(xiàn)形式;(3)唯心主義及其表現(xiàn)形式。
理解:(1)正確認識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2))區(qū)分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2、能力目標:(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維能力。?
3、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本課學習,了解哲學發(fā)展的歷史,明確哲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生活、學習中自覺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
二、教學的重點、難點:
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及主要代表觀點
三、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學生講壇”提前布置,由2名學生在收集資料,認真?zhèn)湔n的基礎上分別講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相關知識,教師在此基礎上補充。
(提示:觀點介紹中要把握基本觀點、觀點的局限性、代表人物或是著名命題舉例等三個方面)
(一)唯物主義
1.基本觀點――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2.三種基本形態(tài)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A.基本觀點――否認世界是神創(chuàng)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
B.局限性
a.這些觀點只是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jù);
b.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如水、火、氣、土等,這就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
C.代表人物――古希臘的泰勒斯、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德謨克利特(集大成者);在中國產(chǎn)生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其代表人物是王夫之、范縝、張載等。舉例:泰勒斯認為“水”是世界的本原;阿那克西米尼認為“空氣”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認為“火”是世界的本原;德謨克利特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西周時已形成的“五行學說”,把世界的物質本原歸結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到后來宋明時期張載、王夫之等哲學家提出的“元氣學說”,把世界的物質本原歸結為“元氣”。萬物氣聚則生,氣散則死。
(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A.基本觀點――在總結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從而豐富和發(fā)展了唯物主義。它克服了樸素唯物主義物質觀直觀猜測的缺陷,有了科學的根據(jù),并用這種物質觀批判宗教唯心主義,具有歷史的進步意義。
舉例:又稱資產(chǎn)階級唯物主義,產(chǎn)生17世紀英國,發(fā)展于18世紀法國,到達頂峰是19世紀德國
B.局限性
a.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
b.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并不是唯物的(“意見支配世界”)
C.代表人物――霍布斯、培根、洛克、狄德羅、霍爾巴赫、費爾巴哈等人
舉例:這種機械性的特點典型地表現(xiàn)在關于“人是機器”的論述之中,他們的分析方式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話。英國哲學家霍布斯《利維坦》“物質世界是一個大機器,是各種機械的集合,一個活生生的人也不過是一架完全按力學規(guī)律運動的機器而已,心臟不過是發(fā)條,神經(jīng)不過是游絲,關節(jié)不過是些齒輪,甚至連欲望、忿怒、愛情、恐懼等情感活動,也是純粹機械原因引起的。”
(3)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篇6
教學目標
1.識記:唯物主義及其表現(xiàn)形式;唯心主義及其表現(xiàn)形式;
理解:正確認識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區(qū)分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2.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維能力。
3.通過對本課學習,讓學生懂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在實際工作、生活、學習中,我們要自覺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
難點: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的基本觀點和局限性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新課導入
視頻欣賞:掩耳盜鈴
思考:掩耳盜鈴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哲學道理?
環(huán)節(jié)二:新知探究
哲學的基本問題
思維(意識)與存在(物質)的關系問題
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
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
1.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是,認為意識是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是,認為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2.唯物主義發(fā)展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在西方大約產(chǎn)生于公元前7—6世紀的古希臘,其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和德謨克利特;
在中國產(chǎn)生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其代表人物是王夫之和范縝。
①正確性
否認世界是神創(chuàng)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
②局限性
A.把物質=物質的具體形態(tài)
B.具有猜測性,沒有科學依據(jù)
(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
①正確性
豐富和發(fā)展了唯物主義,肯定世界本原是物質
②局限性
A.物質=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
B.機械性
形而上學性
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不徹底性)
機械性:自然界的各種現(xiàn)象都被歸結為力學過程,用力學規(guī)律解釋一切,甚至動物和人都被看作是受力學支配的機器。用機械運動解釋一切現(xiàn)象。
形而上學性:靜止、孤立、片面地看問題。
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不徹底性)承認自然界是客觀的;認為“理性”、“意識”支配社會的發(fā)展
(3)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
辨證唯物主義:在承認物質決定意識的前提下,承認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不僅承認物質決定意識,還能聯(lián)系、發(fā)展、全面地看問題;
歷史唯物主義:克服了“‘理性’、‘意識’支配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觀念,提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把唯物辨證的觀點貫穿到社會歷史領域。
第一次實現(xiàn)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統(tǒng)一,唯物辨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辨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tǒng)一。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二)唯心主義
1.唯心主義的基本形態(tài)
唯心主義把意識視為世界的本原
(1)主觀唯心主義
把人的主觀精神(目的、意志、感覺、經(jīng)驗、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第一性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
(2)客觀唯心主義
把客觀精神(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xiàn)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xiàn)。
圖片展示代表人物及其觀點
環(huán)節(jié)三:心靈感悟
真理是時間的產(chǎn)物,而不是權威的產(chǎn)物。——培根
權利的相互轉讓就是人們所謂的契約。——霍布斯
給我物質,我就用它造出一個宇宙來。——康德
一切確定的皆否定。——斯賓諾莎
環(huán)節(jié)四:行為提升
結合漫畫和本框的學習,談談你對下列觀點的理解:
觀點一:凡是唯物主義都是科學的,都是我們應該提倡的。
觀點二:凡是唯心主義都是非科學的,我們應該徹底否定。
環(huán)節(jié)五:課堂小結
懂了哲學,“不管什么時候、干什么工作都會給你方向、給你思路、給你辦法。”(你如果想提高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就必須學習哲學。哲學在使你獲得智慧和提升思維能力方面有獨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環(huán)節(jié)六:當堂達標
古希臘米利都學派的代表人物泰勒斯提出了“水是萬物的本原”的論點,春秋時代《管子》書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萬物的根源”的學說。上述觀點。
A.是完全正確的,屬于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B.不符合客觀實際,屬于唯心主義的觀點
C.是一種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存在不足之處
D.否認了意識是物質的產(chǎn)物和反映
七、教學反思
1.巧設教學情境,化抽象為具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特點,研究相應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教學預期效果。根據(jù)本課特點,采用了情境式教學法。在情境的選擇過程中,使用了教材現(xiàn)有的相關鏈接和專家點評中的材料以及古今中外著名哲學家的著作、言論,并以學生喜愛的漫畫、flash等形式來呈現(xiàn),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易于被學生所接受,又能體現(xiàn)新課程要求。
2.構建表格框架,化雜亂為有序。對于相似知識點較多的教學內(nèi)容,學生容易混淆,分不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表格方式進行處理,可起到化繁為簡的效果。在進行課堂小結時,以知識框架形式呈現(xiàn),可使學生的知識系統(tǒng)化、整體化。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篇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什么是唯物主義?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是什么?什么是唯心主義?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是什么?了解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
2、能力目標
理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個對子。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懂得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分別是什么。
教學難點: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的基本觀點和局限性。
三、教學方式
講授法、學生歸納總結法
四、教學反思:學生對這一問題有很強的想象能力,但沒有一個理性的把握。要求教學時讓學生自己對一些問題自己總結,本框內(nèi)容比較復雜,要詳細分析,并要控制好課堂紀律。
(一)導入:
某位學者問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回答:“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學者說:“我追求精神的滿足,是唯心主義者;你追求物質的滿足,是唯物主義者。”
你同意這位學者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劃分嗎?談談你的看法。
總結:不同意。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的。唯物主義承認存在決定思維,唯心主義承認思維決定存在,不能以追求物質滿足看成是唯物主義,也不能以追求精神滿足看成是唯心主義,唯物主義者也追求精神的滿足,唯心主義者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只能在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意義上使用,如果給它們加上別的意義,就會造成混亂。
(二)進入新課:
一、唯物主義
1、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分歧):
對思維(意識)和存在(物質)何者為本原問題的不同回答。
⑴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
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⑵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
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解決探究
2、唯物主義發(fā)展的三種形態(tài)
三種形態(tài)正確性局限性共同點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否認世界是神創(chuàng)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A.具有猜測性,
B.沒有科學依據(jù);
C.把物質歸結為物質的具體形態(tài)在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問題上,都堅持物質決定意識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克服了古代唯物主義的樸素性和直觀性,豐富和發(fā)展了唯物主義A.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
B.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辨證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tǒng)一;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認識都是唯物辯證的正確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guī)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們?nèi)罕姷母纠妗?/p>
是現(xiàn)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chǎn)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古希臘的泰勒斯,作為西方哲學思想的第一開創(chuàng)人,他首先擺脫了神創(chuàng)論的觀點,提出并探討了世界的本原問題。他認為“水”是萬物的本原。接著,赫拉克利特又認為,萬物的本原是“火”。而在中國,則存在“五行”學說(水、火、木、金、土雜,以成萬物)。這些古代的哲學家把哲學物質歸結為某種或某幾種具體形態(tài),堅持了以“物”為本。但是這卻把世界的復雜簡單化。他們對世界觀本原的.認識只是一種可貴的猜測,由于當時科學發(fā)展的限制,不可能被科學證實。這便是哲學的第一個基本形態(tài)——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見上表,
(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17世紀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種事物是不同元素組成的,元素是組成化合物的基本單位,各種元素的分子又可以分解為原子。原子是當時科學所能達到的對物質結構的最深層次的認識,因而,人們就認為原子就是最小的物單位,原子的屬性就是一切物質形態(tài)的不變的屬性,各種元素的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轉化。
哲學家用這一理論來研究世界的本質,得出:世界就是原子,原子就是世界的本質。這就是近代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3)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
當19世紀末20世紀初自然科學得到更進一步的發(fā)展時,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原子論開始站不住腳。對它影響最深的是物理學領域的兩大發(fā)現(xiàn)。
A、放射性現(xiàn)象:具有放射性現(xiàn)象的元素在放射過程中,一種元素會轉化為另一種元素。比如鐳。在放射過程中,它會生成惰性氣體氦和氡。由此可見,原子是不是不變的?
B、電子的發(fā)現(xiàn):原子是不是最小的微粒呢?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篇8
一、學習指導
(一)知識網(wǎng)絡
(二)課程標準要求
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內(nèi)容有:識記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什么問題展開的,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和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是什么,相對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來說,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僅具有從屬的意義。理解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內(nèi)容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學會判斷什么樣的觀點是唯物主義的、什么樣的觀點是唯心主義的,識別不同哲學派別的本質,理解古今中外許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論,表達著各自的哲學思想,反映了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爭辯、形而上學與辯證法的不同。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認識世界,用辯證唯物主義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實踐。
(三)學法指導
1.運用辯證發(fā)展的觀點理解。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有一個歷史發(fā)展的過程,唯物主義在其歷史發(fā)展中經(jīng)歷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三種基本形態(tài),唯心主義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兩種基本形態(tài)。二是要全面理解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作用,切忌片面性和絕對化。
2.運用比較的方法理解。比如,將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進行比較、將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進行比較、將二元論與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觀點進行比較等。
3.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學習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后,要理解如果用這兩種觀點指導自己的實際生活,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要在實際生活中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反對主觀主義。
二、知識點撥
在第一框明確了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探討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內(nèi)容,即對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這部分教材編寫的邏輯順序是:第一目是唯物主義。唯物主義的含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即首先介紹什么是唯物主義,然后再談唯物主義發(fā)展中形成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第二目是唯心主義。唯心主義的含義──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即首先介紹什么是唯心主義,然后再談唯心主義發(fā)展中形成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
要準確理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一知識,需要掌握以下內(nèi)容。
(一)唯物主義
1.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2.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合理性:否認世界是神創(chuàng)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局限性:這些觀點只是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jù);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這就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合理性:在總結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豐富和發(fā)展了唯物主義。局限性:它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因而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
(3)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評價與意義: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guī)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它是現(xiàn)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chǎn)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例題:下列說法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是( )
a.分子、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b.水是萬物之原
c.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 d.人的生活就是追求物質的滿足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及三種基本形態(tài)的理解。題干考查的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a項是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c項是辯證唯物主義觀點,d項追求物質的滿足與承認物質是世界的本原問題不是一回事。正確答案為b。
(二)唯心主義
1.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
意識是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2.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
(1)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把人的主觀精神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第一性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
(2)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把客觀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xiàn)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xiàn)。
3.正確認識唯心主義哲學對人們認識發(fā)展的意義
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決定物質,顛倒了物質和意識的關系,把意識視為世界的本原,其觀點在世界本原問題上是錯誤的。
唯心主義哲學看到了人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就其局部范圍而言,對人們認識的發(fā)展有著或多或少的借鑒意義。
例題:下列屬于唯心主義觀點的是( )
a.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 b.氣者,理之依也
c.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d.存在即被感知,物是感覺的集合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唯心主義基本觀點的理解,也檢測大家對古語的理解能力。a項的意思是說,宇宙萬物不是神造的,而是天地陰陽自身矛盾運動的結果,是唯物主義的觀點;b項的意思是說,氣作為物質實體是“理”存在的依據(jù),“理”不能脫離“氣”而存在,是唯物主義的觀點;c項的意思是說,物質實體乃是產(chǎn)生精神的基礎,精神不過是物質實體的一種作用,是由物質派生出來的;d項主張世界的事物都依賴于人的感覺而存在,存在的東西是被人們感覺到的東西,物質是人們感覺的集合體,這是意識決定物質的觀點。正確答案為d。
(三)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
1.各種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思想總是附屬于唯物主義或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之中
2.在哲學史上,沒有游離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外的辯證法或形而上學的獨立派別
例題:下列關于辯證法和形而上學與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關系的論述,正確的是( )
a.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哲學上與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并列的兩大獨立的基本派別
b.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總是從屬于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
c.辯證法屬于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屬于唯心主義
d.辯證法和形而上學要么與唯物主義結合,要么同唯心主義結合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哲學中存在的“兩個對子”關系的理解。雖然從思想觀點上看,哲學中存在“兩個對子”,但從獨立的基本派別來看,則只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故a項錯誤。b項將“兩個對子”的關系顛倒。在哲學史上,既有辯證法與唯物主義的結合,也有辯證法與唯心主義的結合,既有形而上學與唯物主義的結合,也有形而上學與唯心主義的結合,故選d項。
三、學習自評
(一)單項選擇題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的問題展開的。( )
a.物質和意識有沒有同一性 b.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
c.世界是否是神創(chuàng)造的 d.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
2.《尚書·洪范》認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這是( )
a.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b.辯證唯物主義
c.客觀唯心主義 d.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3.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局限性表現(xiàn)在( )
①習慣于把各種運動都歸結為機械運動,用機械力學原理解釋一切現(xiàn)象②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③不能理解人類社會的物質性,不能將唯物主義貫徹到社會領域中④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
①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guī)律②是無產(chǎn)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③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④是對過去一切舊哲學思想的徹底否定
a.① b. ①② c. ①②③d.①②③④
5.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形態(tài),即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它們的區(qū)別是( )
a.前者認為世界是由神創(chuàng)造的,后者認為世界是由人的意識創(chuàng)造的
b.前者承認物質決定意識,后者承認意識決定物質
c.前者夸大了意識的作用,后者否認了意識的作用
d.前者認為客觀事物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后者認為物質世界是客觀精神的表現(xiàn)
6.17世紀的法國哲學家笛卡兒認為,物質的本性是廣延,精神的本性是思想,二者彼此獨立、互不相干。這種觀點( )
a.客觀公正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問題
b.是獨立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外的第三個基本派別
c.從屬于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和斗爭
d.是把物質和精神看作兩個彼此獨立的本原的二元論觀點
(二)非選擇題
1.辨析:承認物質利益就是唯物主義,強調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義。
2.一位少婦來到拍賣行,要求拍賣她丈夫公司的電話號碼和汽車牌照。“夫人,這可是上上的吉祥數(shù)啊!”拍賣行經(jīng)理看過號碼,對少婦說,“你瞧!電話號碼是‘發(fā)發(fā)發(fā)我就要發(fā)’(8885918),汽車牌照是‘要發(fā)一路發(fā)發(fā)發(fā)’(1816888)。您丈夫真的同意把它們賣掉嗎?”“我不知道。”少婦抽泣起來,“因為他開的公司破產(chǎn),幾天前他跳樓自殺了。”
這則事例是對什么世界觀的辛辣諷刺?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四、能力拓展
1.“杞人憂天”的寓言故事被當作笑柄,但以今天的觀點來看,有人認為“杞人”憂得其理、憂得其所,你同意這個觀點嗎?如果同意,你能從哪些方面說明其“理”、“所”?杞人憂天中的“熱心人”勸說杞人轉憂為喜的觀點屬于什么哲學觀點?為什么?
2.許多人都愛花,有的愛菊,有的喜梅,有的推崇牡丹。但在哲學家的眼中,“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是人類的精神、思維。我們應如何正確看待人類精神、思維這一“花朵”的作用?如果片面夸大思維的作用,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錯誤?屬于什么哲學觀點?
五、相關信息
(一)二元論
二元論與一元論相對立,認為世界有兩個本原。它把物質和意識絕對對立起來,認為物質和意識是兩個各自獨立、相互平行發(fā)展著的實體,誰也不產(chǎn)生誰,誰也不決定誰,都是世界的本原。這種觀點錯誤之處在于:它肯定精神不依賴于物質而獨立存在,這本身就是唯心主義的觀點;它雖然承認物質獨立的本原,但在說明物質和精神的關系時,又把精神說成是唯一具有能動性的力量,必然倒向唯心主義。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國的笛卡兒和德國的康德。
(二)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哲學的最初形態(tài),是原始的、自發(fā)的唯物主義。其主要特征是以自然原因去解釋自然現(xiàn)象,把萬物的“本原”歸結為某種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它是依靠籠統(tǒng)的直觀,即通過經(jīng)驗觀察再加上想象和猜測而形成的理論,具有明顯的自發(fā)性和樸素性。如古希臘的泰勒斯認為水是世界萬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認為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中國的五行說認為宇宙萬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構成的。在西方,古代唯物主義的最高理論形式是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創(chuàng)立的原子說,他認為不同形態(tài)和重量的原子構成不同的事物;在中國,則主要表現(xiàn)為“元氣論”,認為氣是世界的本原。值得強調的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是與樸素辯證法結合在一起的,確信世界萬事萬物都處于運動變化之中。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又稱機械唯物主義,它以近代實驗科學對自然現(xiàn)象的實證研究為基礎,以新的實證知識和科學方法論證了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古代唯物主義的樸素性和自發(fā)性。它認為,物質就是原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質單位。但由于它把世界歸結為原子,歸結為物質結構的一個層次,既經(jīng)不起自然科學的檢驗,也經(jīng)不起唯心主義的攻擊。它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解釋世界,看不到世界上的事物和現(xiàn)象之間的普遍聯(lián)系和變化發(fā)展,或者只承認機械的聯(lián)系和機械運動,因而表現(xiàn)出機械的、形而上學的局限性。這種唯物主義還有其不徹底性,即在自然觀上是唯物主義的,而在歷史觀上則是唯心主義的。17世紀英國的唯物主義、18世紀法國的唯物主義以及19世紀40年代德國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是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著名代表。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中最徹底、最科學的形態(tài),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紀中葉創(chuàng)立的,它不僅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且在社會歷史領域中堅持了唯物主義。(此問題在第三課詳細學習)
(三)唯心主義在人類認識發(fā)展中的作用
唯心主義的存在客觀上促進了唯物主義的發(fā)展。正是唯心主義的不斷攻擊,才使得唯物主義的物質觀不斷進步。近代唯物主義認為物質就是構成世界的最小微粒原子,而當科學證明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構成時,唯心主義就嘲笑和攻擊唯物主義說,原子不見了,物質消失了,唯物主義的大廈垮塌了。唯物主義正是在應對這種攻擊的過程中,修改自己關于物質的定義,最終獲得了關于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的科學認識。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表現(xiàn)在世界的本原問題上,“除此之外,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這兩個用語本來沒有任何別的意思”(恩格斯),這也就是說,只有涉及世界本原問題時,唯心主義確定無疑是錯誤的,而離開這個問題,唯心主義的很多觀點都是很有價值的,甚至可以說,很多精致的唯心主義比許多粗糙的唯物主義對人類認識的貢獻要大得多。
人類最早的意識是一種原始神靈的觀念,從世界觀上說,它無疑是唯心主義的觀念,但在原始時代,人能產(chǎn)生這種觀念本身就是人類認識和人類發(fā)展史上的重大飛躍,只有人類才有神靈的觀念。在后來很長的歷史時期中,廣大勞動人民都把信仰某種宗教和神靈變?yōu)榱朔纯菇y(tǒng)治階級的力量,推動了歷史的進步。唯心主義一般都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這是人類認識得以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內(nèi)在動力。一些非常有名的唯心主義命題雖然從本體論上是唯心的,但也深刻地突出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尤其是在人們還沒有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能動性的時候,這些思想起碼起到了啟蒙的作用。如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我可以懷疑一切,但有一點不可以懷疑,那就是我正在懷疑。他極度地強調了懷疑、思考對人的重要性,同時也鼓勵人們運用自己的理智去改造世界和把握人生,而不是盲目地相信上帝。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篇9
第二框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課程標準》要求援引經(jīng)典作家的言論,說明對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學。解釋哲學的基本問題。這一框主要是通過對哲學存在和發(fā)展的具體形態(tài)的介紹,讓學生從中感受什么是哲學。圍繞著這個問題,教材設計了兩目:第一目主要是通過對歷史上各種不同的唯物主義哲學的介紹,從中概括出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第二目主要是通過對歷史上各種不同的唯心主義哲學的介紹,從中概括出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
學生分析
學生對這一問題有很強的想象能力,但沒有一個理性的把握。要求教學時讓學生自己對一些問題自己總結。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什么是唯物主義?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是什么?
2.什么是唯心主義?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是什么?
3.了解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
二、能力目標
理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個對子。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懂得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分別是什么。
教學難點: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的基本觀點和局限性。
教學方式
講授法、學生歸納總結法
教學用具
采用制作powerpoint課件的方式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 課前探究
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初步了解教材的內(nèi)容,有條件的可以通過網(wǎng)絡下載一些關于哲學派別的故事。
二、導入新課
教學導言:北宗六祖神秀有偈語: 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時時常拭免,不使染塵埃. 少林六祖慧能偈語: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慧能的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 。這樣的思想屬于屬于唯心主義的,而且在上節(jié)課我們也接觸過唯物主義,那他們兩個派別的分歧是什么呢?他們的基本觀點又是什么呢?
情景營造:以講故事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興趣。
三、 教學結構
(一)唯物主義
1、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物質決定意識。
2、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辨證和歷史唯物主義
(二)唯心主義
1、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
2、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
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
(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辨證法和形而上學的關系
四、師生互動
(一)唯物主義
1、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教學過渡:學生閱讀p11,探究活動:學者與民工
課堂設問:談談你對這則材料的看法?
提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主要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的。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意識決定物質。
2、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
教學過渡:接下請學生閱讀p11下面的綜合探究,辨別哪些觀點是屬于唯物主義的,哪些觀點是屬于唯心主義的。在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發(fā)展歷史上,形成了許多的學派,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學生閱讀p11-12,歸納總結,完成下列表格)
唯物主義形態(tài) 基本觀點 局限性或優(yōu)點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辨證和歷史唯物主義
(二)唯心主義
1、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
唯心主義把意識視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對意識有不同理解。 形成了兩中基本形態(tài)。
2、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
分為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請同學們閱讀p12-13,歸納總結,完成下列表格
唯心主義形態(tài) 基本觀點
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
(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辨證法和形而上學的關系
課堂設問:如何理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這“兩個對子”
提示:哲學中的這“兩個對子”是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
(1) 二者的區(qū)別表現(xiàn)在:他們所回答的是哲學中的兩個不同問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在于對世界本原問題的不同回答。凡是主張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是世界本原的,就是唯物主義觀點;凡是認為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意識是世界本原的,就是唯心主義的觀點,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根源于對世界究竟處于怎樣一種狀態(tài)的問題所作出的不同回答。堅持用聯(lián)系的、發(fā)展的、全面的觀點看世界的,屬于辯證法;采取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世界的,屬于形而上學。
(2) 二者的聯(lián)系表現(xiàn)在:辨證法和形而上學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又受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影響和制約。辯證法和形而上學之所以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因為:第一,人們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一般說來,首先需要解決世界的本質是什么問題,然后才進一步解決這個世界的狀況怎么樣的問題。第二,如何解決世界的本原問題,規(guī)定了在解決問題的狀況怎樣問題上的方向。第三,辯證法和形而上學作為兩種思想觀點從來不存在游離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外的獨立的辯證法或形而上學的哲學派別,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具有影響和制約作用,是因為客觀事物本身既是物質的,又是聯(lián)系的、發(fā)展的。正確地、如實地揭示世界的本質,不僅要堅持唯物的觀點,而且要堅持辨證的觀點。沒有辨證的觀點就不可能把唯物主義觀點貫徹到底,就不可能成為徹底的唯物主義者。
情景感悟
(1) 通過探究一,從學者與民工的對話中我們可以認識到,當前還存在許多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曲解。把物質享受看成唯物主義,追求精神滿足看作唯心主義,是一種庸俗化理解。事實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只能在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意義上使用,如擅自給它加上別的意義,就會造成混亂。
(2) 通過探究二,我們可以體會到我國古代豐富的哲學思想。我國古代思想家對世界本原問題的探討包含了樸素唯物主義的思想,它否認神創(chuàng)造而認為世界是物質的,本質上是正確的,但由于它將一些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等同于物質,不可避免地有一定的局限性。
(3) 通過探究三,感悟主觀唯心主義的錯誤。在王守仁看來有了人的靈明才有了天地萬物,沒有了人的靈明就沒有了世界,這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這種觀點錯在將人們認識世界離不開感覺夸大為世界的存在依賴于人的感覺,是非常荒謬的。
(4) 通過漫畫《大樹的對話》感悟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對人類的影響。唯物主義的思想和方法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使人們不斷獲得成功,結出累累碩果;唯心主義被稱為“不結果實的花”,一旦人們在思想上陷入唯心主義并用這種思想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必然會導致失敗,同時我們還應認識到,既然是“姹紫嫣紅”的花,就其某些部分而言,對人們認識的發(fā)展會有或多或少的借鑒意義。
(5) 通過漫畫《一人騎二馬》感悟哲學沒有任何中間路線可走,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兩大基本派別,任何派別,從根本上說或者屬于唯物主義陣營,或者屬于唯心主義陣營,如果將物質或精神看作是兩個彼此獨立的本原,看似公允,事實上卻是在唯物和唯心間搖擺不定,就好象一人騎兩馬,非常危險。此漫畫很形象地說明了哲學基本派別的劃分問題。
教學總結
本框我們學習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一些知識,唯物主義這一目的基本邏輯結構是: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唯心主義這一目的基本邏輯是: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
配套練習
1. 唯心主義的兩中基本形式( )
a形而上學唯心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
b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c徹底的唯心主義和不徹底的唯心主義
d自然觀上的唯心主義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
2. 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種具體實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這種觀點屬于( )
a樸素唯物主義
b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c辨證唯物主義
d歷史唯物主義
3. 一切唯心主義者都主張( )
a事物是感覺的集合
b事物是“觀念”的影
c世界統(tǒng)一于精神
d世界是不可認識的
4.“社會經(jīng)濟形態(tài)的發(fā)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這種觀點屬于( )
a歷史唯心主義 b機械唯物主義
c辨證唯物主義 d歷史唯物主義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體,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創(chuàng)造的,它的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都是按規(guī)律燃燒著、按規(guī)律熄滅著的永恒的活火。”據(jù)此回答5—7題。
5.赫拉克利特的觀點屬于( )
a機械唯物主義 b樸素唯物主義
c辨證唯物主義 d唯心主義
6.赫拉克利特的這一思想被列寧評價為“對辨證唯物主義原則的絕妙說明”。這一評價說明,赫拉克利特( )
a把唯物主義根本觀點與樸素辨證法思想結合在一起
b把唯物論和認識論科學地統(tǒng)一起來
c是現(xiàn)代唯物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
d對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辨證,因而是科學的
7.“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長相。你是駱駝就不要去唱蒼鷹的歌,駱駝照樣充滿魅力。”這段話是一個( )
a唯物主義命題 b唯心主義命題
c悲觀主義命題 d教條主義命題
8.在農(nóng)業(yè)調整過程中,一些基層干部不研究市場,不懂行情,胸無良策,拍腦袋決策,給工作帶來很大損失,上述材料中的“拍腦袋決策”屬于( )
a否認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
b肯定物質決定意識的唯物主義觀點
c否認物質決定意識的唯心主義的觀點
d否認人能夠認識客觀事物的錯誤觀點
9.有人說,重視物質利益就是唯物主義,強調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義,請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的認識。
參考答案
1.b 2.a 3.c 4.d 5.b 6.a 7.a 8.c
9.(1)凡是承認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就是物質的反映,就是唯物主義;反之,就是唯心主義。重物質利益和強調精神文明并不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
(2)追求物質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義,如果違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不顧客觀條件,主觀蠻干地追求物質利益,就是唯心主義;強調精神文明不一定就是唯心主義,如果在承認物質決定意識的前提下,重視意識的能動作用,強調精神文明,正是辨證唯物主義的表現(xiàn)。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篇10
一、教學內(nèi)容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塊4《生活與哲學》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二框題內(nèi)容。這一框主要是通過對哲學存在和發(fā)展的具體形態(tài)的介紹,讓學生從中感受什么是哲學。圍繞著這個問題,教材設計了兩目:第一目主要是通過對歷史上各種不同的唯物主義哲學的介紹,從中概括出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第二目主要是通過對歷史上各種不同的唯心主義哲學的介紹,從中概括出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二、學情分析高二的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高中政治學習方法,經(jīng)過對前面哲學入門知識的學習,學生對哲學知識已經(jīng)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但是,相對初學者來說,哲學這門學科的概念、知識仍然較為抽象、深奧。為此,在處理教材方面,必須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學習情景,化抽象為具體。三、設計思想教師提供素材,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問題,由學生圍繞情境和探究問題,在教師引導下進行自主閱讀討論交流,開展合作探究,啟迪思維,聯(lián)系實際,完成教學目標。在情境的選擇過程中,注意使用教材現(xiàn)有的相關鏈接和專家點評中的材料以及古今中外著名哲學家的著作、言論,采用學生喜愛的漫畫、flash等形式來呈現(xiàn),這樣可以使學生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理解更具體、生動、形象,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寓教于樂!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唯物主義及其表現(xiàn)形式;唯心主義及其表現(xiàn)形式。
理解:正確認識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區(qū)分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運用:從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言論來分析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從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判斷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2.能力目標: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本課學習,讓學生懂得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在實際工作、生活、學習中,我們要自覺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
難點: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的基本觀點和局限性六、教學過程(一)課前準備教師主導活動學生主體活動事先收集準備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言論、漫畫、flash小動畫等情境材料并制作好多媒體課件復習舊課,預習教材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收集有關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方面的寓言故事、成語、名言等(二)課堂教學教學 內(nèi)容 教學活動設計意圖多媒體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導入新課請同學們討論:漫畫中的人能釣到魚嗎?為什么?看漫畫思考以漫畫導入,生動、形象,又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展示漫畫:挖個坑也能釣大魚!新課教學設問:你同意這位學者對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的理解嗎?談談你的看法。(教師可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節(jié)課所講的知識回答,也可作如下設問引導學生回答: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區(qū)分標準是什么?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能這樣區(qū)分的嗎?我們應當怎樣區(qū)分二者呢?)聯(lián)系上節(jié)課所學知識思考回答借助教材p12材料,引導學生理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別的分歧: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世界的本原問題展開;前者認為物質是本原,物質決定意識;后者則認為意識是本原,意識決定物質。展示材料:某位學者問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學者:“我追求精神的滿足,是唯心主義者;你追求物質的滿足,是唯物主義者。”1、唯物主義
(1)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分歧
展示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分歧比較表填寫表格圖表式簡潔、明了,培養(yǎng)學生概括、比較、綜合能力展示表一: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分歧比較表
(2)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
設問:(1)上述材料所反映的觀點,是唯物主義的還是唯心主義的? (2)簡要辨析上述觀點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學生聯(lián)系教材思考并回答選取哲學史上唯物主義典型代表的著名觀點,在具體事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并得出: 唯物主義三種形態(tài):①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于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②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③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正確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guī)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要求材料一:泰勒斯,古希臘米利都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希臘七賢之一。他首先提出并探討了世界的本原問題,認為“水”是萬物的本原,萬物皆從水中產(chǎn)生,最后又復歸于水。材料二:原子是由英國化學家約翰·道爾頓提出的。18XX年他發(fā)表“原子說”,提出所有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17世紀法國哲學家伽森狄認為宇宙由原子和虛空構成,原子是永恒運動的,虛空是原子運動的場所。世界是物質的世界,“物質是按一定次序結合的,不可分、不可滅的原子的總和。”材料三:19世紀末20世紀初,自然科學又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物理學領域的兩大發(fā)現(xiàn)。其一是放射性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具有放射性現(xiàn)象的元素在放射過程中,一種元素會轉化為另一種元素。其二是電子的發(fā)現(xiàn)。這一發(fā)現(xiàn)表明原子不是最小的物質單位,其中還有電子這一更小的微粒,而且電子可以隨著自身速度變化而變化。展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比較表填寫表格圖表式簡潔、明了,培養(yǎng)學生概括、比較、綜合能力展示表二: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比較表2、唯心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與客觀唯心主義設問:(1)“心”與天地萬物是什么關系?沒有“心”就沒有世界嗎?(2)把理看作世界的主宰,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觀點?你認為理和天地萬物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學生聯(lián)系教材思考并回答選取哲學史上唯心主義典型代表的著名觀點,在具體事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并得出: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①主觀唯心主義:把主觀精神視為第一性②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原材料一:王陽明,明朝哲學家,稱自己的哲學為“心學”,主張“心外無物”,“心”即天地萬物的主宰,“心”決定并產(chǎn)生一切。 材料二:朱熹說:“理生萬物”,“理主動靜”,“未有這事,先有這理”;“萬一山河大地都陷了,畢竟理卻只在這里”。“所謂理與氣,此決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則二物混淪,不可分開”;“若在理上看,則雖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繼續(xù)引導:大家能否再舉出一些反映主客觀唯心主義的例子呢?學生列舉事例檢驗學生知識遷移、舉一反三的能力主觀唯心主義: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寓言故事《掩耳盜鈴》等。 客觀唯心主義:“上帝是萬物的主宰”;柏拉圖:“世界是“理念”的影子“;黑格爾:“絕對精神”產(chǎn)生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等。展示唯心主義的兩種形態(tài)比較表填寫表格借助圖表培養(yǎng)學生概括、比較、綜合能力展示表三:唯心主義的兩種形態(tài)比較表3、哲學史上還存在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過渡)設問:楚人能如愿找到他的寶劍嗎?你認為他犯了什么錯誤呢?學生討論并回答激發(fā)興趣,自然過渡到新知識播放flash動畫寓言故事“刻舟求劍”設問:寄生藤和主干樹是什么關系?引用類比法、圖示法,形象、生動、直觀地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和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兩個對子”的關系:相對于前者斗爭而言,后者之間的斗爭具有從屬的意義展示:寄生藤在自然界存在一種藤類的植物,它的生長必須要依附在主干樹,以吸收所需的養(yǎng)分。離開了主干,它們就沒法生存。展示:辨證的唯物主義 形而上學的 辨證的唯心主義 形而上學的延伸思考:對于如何評價一位同學,是否就看他成績的優(yōu)秀與否就可以衡量了呢?大家該如何去評價他呢?(提問)學生思考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辯證法和形而上學課堂小結引導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所講知識點采用知識框架形式,清晰、明了地幫助學生理清本節(jié)課知識點展示本節(jié)課知識框架作業(yè)布置完成課后練習鞏固知識、擴展思維七、教學反思1、巧設教學情境,化抽象為具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特點,研究相應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教學預期效果。根據(jù)本課特點,采用了情境式教學法。在情境的選擇過程中,使用了教材現(xiàn)有的相關鏈接和專家點評中的材料以及古今中外著名哲學家的著作、言論,并以學生喜愛的漫畫、flash等形式來呈現(xiàn),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易于被學生所接受,又能體現(xiàn)新課程要求。 2、構建表格框架,化雜亂為有序。對于相似知識點較多的教學內(nèi)容,學生容易混淆,分不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表格方式進行處理,可起到化繁為簡的效果。在進行課堂小結時,以知識框架形式呈現(xiàn),可使學生的知識系統(tǒng)化、整體化。附:1、漫畫:挖個坑也能釣大魚!2、表一: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分歧比較表派 別圍繞問題分 歧唯物主義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物質和意識誰是第一性)物質是本原,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意識是本原,意識決定物質。表二: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比較表(多媒體展示)
唯物主義形態(tài)
基本觀點
局限性或優(yōu)點古代樸素唯物主義1、否認世界是神創(chuàng)造的; 2、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只是一種猜測,沒有科學根據(jù)。把物質歸結于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1、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2、意識具有主觀能動性。正確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guī)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現(xiàn)時代的思想智慧。表三:唯心主義的兩種形態(tài)比較表(多媒體展示)唯心主義形態(tài)
基本觀點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第一性的東西,認為客觀事務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客觀唯心主義 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xiàn)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xiàn)。3、知識框架:
哲學的兩大
陣營唯心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對 立
課后練習: 恩格斯指出:“凡是斷定精神對自然界說來是本原的……組成唯心主義陣營。凡是認為自然界是本原的,則屬于唯物主義的各種學派。”據(jù)此回答1~2題。 1.恩格斯的上述論述表明( ) 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不否認意識反映物質 b、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意識能否正確反映物質的問題 c、凡是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的就是辯證唯物主義 d、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兩大基本派別 2.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在根本觀點上是正確的,但也有不足之處,它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 ) a、缺少辯證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斷發(fā)展中的物質世界 b、它在自然觀上是唯物的,在社會歷史觀上卻是唯心的 c、否認意識反映物質 d、往往把物質的具體形態(tài)當作世界的本原 3.下列觀點屬于主觀唯心主義的是( ) ①物是觀念的集合 ②上帝支配著地球上的萬事萬物 ③氣者,理之依也 ④心外無物 ⑤存在即被感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⑤ 4.自有人類以來,思想領域內(nèi)的斗爭就一刻也沒有停止過,而哲學上的斗爭是最高形式的斗爭。這里說的哲學上的斗爭,最根本的是( )a、物質和意識的斗爭 b、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斗爭c、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 d、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5.在農(nóng)業(yè)結構調整過程中,一些基層干部不研究市場,不懂行情,胸無良策,拍腦袋決策,給工作帶來巨大的損失。上述材料中的“拍腦袋決策”屬于( )a.否認物質決定意識的唯心主義觀點 b.否認人能夠認識客觀事物的錯誤觀點c.否認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 d.肯定物質決定意識的唯物主義觀點6.許多同學高考前找算命先生算命,或者去寺廟求簽測前程,這種做法屬于( )a.唯物主義 b.不可知論 c.客觀唯心主義 d.主觀唯心主義7.孔子認為:“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孟子認為:“萬物皆備于我”。兩種觀點的主要區(qū)別在于( )a、前者強調客觀條件,后者強調主觀條件 b、前者是客觀唯心主義,后者是主觀唯心主義c、前者屬于唯物主義的觀點,后者屬于唯心主義的觀點 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強調意識反映物質8.辯證法同形而上學的斗爭( )a.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b.從屬于唯物主義同唯心主義的斗爭,并同這種斗爭交織在一起 c.是唯物主義同唯心主義斗爭的表現(xiàn)形式 d.高于唯物主義同唯心主義的斗爭
9.有人說,重視物質利益就是唯物主義,強調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義。請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的認識。
參考答案:
1.d 2.d 3.c 4.c 5.a 6.c 7.b 8.b
9.答案要點:
(1)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凡是承認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就是唯物主義;反之,就是唯心主義。重視物質利益和強調精神文明并不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
(2)追求物質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義,如果違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不顧客觀條件,主觀蠻干地追求物質利益,就是唯心主義;強調精神文明不一定就是唯心主義,如果在承認物質決定意識的前提下,重視意識的能動作用,強調精神文明,正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表現(xiàn)。
⑶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只能在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意義上使用,否則就會造成混亂。
點評: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一課,其內(nèi)容是一個相對抽象的理論問題。教學內(nèi)容中涉及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區(qū)別本身具有一定的理論難度,再加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二者的形式,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區(qū)別等知識點,使教學內(nèi)容抽象而繁雜。但本課內(nèi)容對學生在實際工作、生活、學習中,做到自覺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有重要意義。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情境、體驗、感悟、運用”是本課設計的最大特點。本課針對高二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和教材內(nèi)容,選擇了古今中外著名哲學家的著作、言論作為教學情境,,并與學生相對感興趣的漫畫、flash動畫視頻等形式相結合來呈現(xiàn),把學生引進主動學習、探究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去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化抽象的內(nèi)容為具體,使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感悟、運用教材知識點。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符合新課程理念。整節(jié)課在教師設置情境,引導、啟發(fā)學生思考、回答、總結、過渡中完成,把時間和空間給予了學生,使學生思維的“火花”得到很好地碰撞,有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針對本課相似概念較多的情況,采用了許多圖表法,便于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點,明確各自的區(qū)別,把相對容易混淆的概念通過借助圖表的方法得以較好地理清。在資源的選擇上,注意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能把教材現(xiàn)有資源與課外資源相結合,較好地為教材內(nèi)容服務。
總之,該教學設計較好地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有很強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