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教學設計(精選2篇)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內容
本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必修部分“生活與哲學”模塊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一框內容。第七課包括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兩個框題。第一框共設三個目題:第一目論證聯系的普遍性,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第二目論證了聯系的客觀性,證明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第三目說明聯系的多樣性。聯系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唯物辯證法是科學的世界觀,又是指導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本單元在全書中處于特別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學生分析高二學生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看問題處于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發展階段,形象思維比較強,抽象思維在逐步發展。哲學是一種思維科學,理論比較抽象,學生沒有實際的體驗而無法理解抽象的理論,造成學習上的困難。因此在教學中結合身邊具體事例和當今時政,善于利用學生身邊的,貼近學生思想、生活、經驗的例子,創造愉悅的教學情境。三、設計思想教學中貫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把握時代性,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實際的學生生活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經驗,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去體驗,感知哲學,從而親近哲學,讓學生明白其實生活充滿哲學,“生活處處皆哲學”。堅持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在課堂上創造故事情境、體驗情境等方法運用各種具體形象的材料將抽象的哲學原理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以增強教學效果,從而激發學生想象和思考的積極性,建構生活化的課堂。應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采取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學習方式。四、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識記理解聯系的含義,聯系的特性及其方法論要求。 2、結合生活實例,運用相關原理分析問題,培養學生全面地、聯系地看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ǘ┻^程與方法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應用多媒體等手段收集處理信息。通過具體的事例使學生理解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普遍聯系的,說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這種聯系具有客觀性,多樣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ㄈ┣楦、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學會把握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和多樣性,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自覺維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增強環保意識。自覺地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作到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形成辯證的思想方法。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事物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難點:事物聯系的客觀性與人的活動的關系(人們能夠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系)六、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一、聯系的含義 二、聯系的普遍性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任何事物都處在聯系之中。2、每一個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3、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三、聯系的客觀性
1、聯系的客觀性的含義2、自在事物的聯系與人為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3、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4、聯系是客觀的,并不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系無能為力的,人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創造條件,建立起新的、具體的聯系。四、聯系的多樣性1、事物聯系的多樣性2、方法論要求
(1)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2)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設置活動導入新課)ppt:(試試看)以“踏花歸去馬蹄香” 或“深山藏古寺”為題作畫 問:我們班上有沒有同學會畫畫,如果以這兩句詩為題作一幅畫,你會怎樣立意構圖,才能使這幅畫成為佳作、名畫。引導:為什么畫面有和尚卻不見寺廟呢?為什么只畫蝴蝶或蜜蜂,而不畫花呢?點題:同學們做畫中已經運用了哲學上的一個重要觀點。---聯系的觀點。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請同學們看書,明確哲學上所講的聯系是什么?聯系有哪些特征?ppt:課題“世界是普遍聯系的”“聯系的含義” 問:聯系指的是一種關系,到底是什么關系呢? 問:是誰與誰的相互關系呢?問:事物的聯系具有什么特點?問:請同學們說說聯系的普遍性表現在哪些方面?你怎么理解?請就上述事例進行說明。 (根據學生的歸納 ppt展示聯系的普遍性的三個表現)點撥:是不是只有在自然界中存在任何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的相互關系呢?同學們還能舉其他例子說明嗎。 引導:怎么理解每一個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小結:從同學們的分析中,我們知道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系的。每一個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過渡: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能不能說“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都存在聯系呢?” 請說說理由。 點評:同學們的分析中告訴我們事物的聯系還具有什么特點? 過渡:從上面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了世界上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具體的、有條件的,任何事物都處于聯系中。同學們說說我們的學習處于哪些聯系中?古人認為學子應該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社會的今天,能不能只讀書,而不問窗外事呢?師:是的,我們既要學習書本知識,也要關心國家大事。同學們知道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 快了,卻帶來了什么問題?師:請同學們根據收集的資料結合p55探究活動,來談談人與自然是什么關系?人類應該怎樣與自然相處?師:我國在經濟發展中是怎么處理好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國家實施了什么發展戰略?點題:同學們的分析不僅應用了許多時政熱點材料和國家的政策方針,而且應用了學過的《經濟生活》的有關知識。同時還運用了今天學習的哲學原理。說說看,從人與自然的關系,經濟與環境的關系到國家提出的政策說明聯系的什么特點? 師:如何理解聯系的客觀性?師:人可以改造自然,創造出世界上原本不存在的東西,使自然帶上人類活動的烙印,自然物呈現出“人化”的特點。是否違背了聯系的客觀性?師:這說明什么?師:聯系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我們不能主觀臆造并不存在的聯系去代替事物的真實聯系。那么是不是人們在聯系面前就無能為力、無所作為了呢?ppt歸納:聯系具有客觀性的表現過渡:如何理解聯系的多樣性?聯系有哪些形式?ppt歸納:聯系具有多樣性
ppt(連一連)請對號入座:說出下列俗語、諺語屬于哪種形式的聯系魚兒離不開水 瓜兒離不開秧-----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牽一發而動全身------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
唇亡齒寒-----
師傅領進門 修行靠個人-----和尚與寺廟 ------小結: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有條件的,生活中事物的聯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時表面看來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他們之間也不是沒有任何聯系,一個事物與其他事物可能要經過很多中間的環節才能發生聯系。
提問:學習聯系多樣性原理對我們有什么啟示?(鞏固新課 )(用ppt展現本框知識結構體系) 總結:(與學生一起回顧)這節課我們學習什么? (課堂延伸)我們中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該怎樣保護環境。請就這個課題設計活動方案。思考,動筆構圖并說明理由,在全班進行交流。生:用和尚來表現深山中隱藏著古寺。 生:用蝴蝶或蜜蜂來表現馬蹄踏過花叢留有花的香味。 生:花與蝴蝶是聯系的,香味是畫不出來的,蝴蝶為什么追逐馬蹄呢?不正是體現“馬蹄”的香么。寺廟與和尚存在著客觀的必然聯系。崎嶇的山路上有和尚在挑水,說明這深山中必有寺廟。 自主學習(閱讀課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歸納聯系的含義以及聯系的三個特點。生: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生:事物之間和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答: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學生分析:(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任何事物都處在聯系之中。(2)每一個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3)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生 :蝴蝶、踏花、馬蹄、花香等事物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馬蹄踏過花叢,才會留下香味,花香吸引蝴蝶。說明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生 :任何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相互聯系著,各種生物要生存、繁衍還需要大自然提供陽光、空氣、水等無機環境! :我們可以認識到自然中存在的蝴蝶、踏花、馬蹄、花香之間的相互關系,并利用這種關系來畫畫,說明自然界與人類活動、人的思維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的。生:自然災害影響了人類的生存,一個地方發生了災情牽動著全國乃至世界人民的心,臺風是一種自然現象,超強臺風帶來強降雨、狂風,造成山體滑坡,阻礙交通,影響旅客的出行,學生無法到學校學習、活動,同時造成房屋倒塌,人員傷亡等社會問題。生: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乃至整個世界,任何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是相互聯系的,而這些周圍的事物又和周圍的事物相聯系,所以我們說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
生:每個事物都由內部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各個部分、各個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如一棵植物是由根、莖、枝、葉、花等部分組成的,如果把它的根或莖或某個部分鏟除掉,就會枯死了。生:動物作為一個有機體是由內部各個器官組成的,如果它的內臟被掏掉,縱使有充足的陽光、水分等,也無法存活。生:馬是由頭、身子,四肢,尾巴等各個器官有機組成的,才成其為一匹馬,如果你在馬的身上安裝的是大象的頭,老鼠的尾巴,那它就成了四不象的怪物了。…… 生:不是。聯系的普遍性是說事物都與周圍的事物存在聯系,而不是任意兩個事物都有聯系。周圍事物的存在是這兩個事物聯系的條件。如前面的馬蹄香,馬蹄與蝴蝶能夠聯系起來,是因為蝴蝶與花香的內在聯系,馬蹄踏過花叢,留下香味,吸引蝴蝶。所以花香是馬蹄與蝴蝶聯系的條件。
生:比如,電風扇由發動機、扇葉等部分組成,這是風扇這一事物的內部聯系,而風扇要給人帶來清風,就必須給它插上電源,沒有電,風扇就不會工作了,電源是風扇能給人帶來清風的條件。 ……生:有條件的。 (學生三言兩語)生:與同學、老師、家長……的關系。生:學習與活動、娛樂(打球、上網)的關系。生:不僅要學習書本知識,還要關心國家大事、了解社會。……生: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生:資源、環境問題等又影響人類生存、發展與經濟的增長。(學生活動,學生課前把收集的材料包括圖片、數字、文字及視頻等制作ppt,以小組為單位,派代表展示,從人類活動對自然的影響,以及自然對人類生存、發展的影響兩個方面進行探討展開分析。)生:自然是人類的生存環境,自然的存在發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人類活動違背自然規律,破壞了生態平衡,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自然就會懲罰人類、報復人類。生:當今人類的濫砍濫伐, 濫捕濫獵等行為,破壞了生態的平衡,造成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空氣、水質污染嚴重,影響人類的健康。生:我們要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做自然的朋友,與自然和諧相處!禾岢隹茖W發展觀,可持續發展戰略。生:提出五個“統籌”,要統籌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生: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實現經濟增長速度、質量、效益的有機統一。生:節能減排!郝撓档目陀^性。 生:人與自然的聯系是本身固有的,不是外界強加的,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生:蝴蝶與花香,和尚與寺廟的聯系是客觀的,不是主觀臆造出來,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生:人可以改造自然,創造出世界上原本不存在的東西,這是意識能動作用和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的表現,人類通過實踐活動創造出新的社會關系,給客觀世界打上深深的人類活動的烙印。但仍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 生:說明自在事物的聯系與人為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生:不是的。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但并不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系無能為力,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聯系。 在經濟發展造成資源環境等問題后,人類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提出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今天提倡的生態經濟、循環經濟等模式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整理歸納聯系具有客觀性的表現及要求)生:有直接和間接聯系,內部和外部聯系,本質和非本質聯系,必然和偶然聯系,長遠和眼前聯系 ……學生課堂演練
生:我們不僅要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聯系,還要把握那些間接的、本質的和長遠的聯系,重視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中間環節。
生: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生: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生:事物是普遍聯系的,生:懂得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要自覺的運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辦事情。生:我們還深刻地認識到人與自然環境是密切聯系的。人類要保護環境,愛護自己的家園。(課后作業)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啟動學生思維,導入教學內容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文本,是學習的重要資源和工具,學生要善于利用教材進行學習。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歸納知識,建構知識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理解教學內容,做到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統一。 從具體的例子中理解抽象的哲學原理,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分析自身的學習與周圍事物的聯系,做一個懂得學習的人。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實際,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 精心設疑,啟發引導,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主動收集各種資料用于學習。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 通過教學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人類的生存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從而增強環保意識,自覺 維護自然環境。引導學生回顧第二單元學過的知識說明,溫故知新 回歸課本用已學的知識去解釋、說明生活中的問題,既強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又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信念,用以規范自己的行為,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七、教學小結與反思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景讓學生探究知識,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把握概念與原理,充分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以及學生的生活經歷,注重體驗與感受,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思考、辨析,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處理好學科知識與生活經驗的關系,學生的學習不能脫離課本,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適時地從生活中回到課本,同時帶著所學的知識再走向生活。利用社會熱點問題的探究,培養學生良好的環境意識,大局意識,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實現了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掌握科學世界觀的同時,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論去解決自己實際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做到學以致用,懂得處理學習與生活的關系,處理自己與他人、社會的關系,努力把自己溶入到社會中。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教學設計 篇2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本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必修部分“生活與哲學”模塊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一框內容。第七課包括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兩個框題。第一框共設三個目題:第一目論證聯系的普遍性,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第二目論證了聯系的客觀性,證明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第三目說明聯系的多樣性。聯系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唯物辯證法是科學的世界觀,又是指導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本單元在全書中處于特別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學生分析高二學生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看問題處于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發展階段,形象思維比較強,抽象思維在逐步發展。哲學是一種思維科學,理論比較抽象,學生沒有實際的體驗而無法理解抽象的理論,造成學習上的困難。因此在教學中結合身邊具體事例和當今時政,善于利用學生身邊的,貼近學生思想、生活、經驗的例子,創造愉悅的教學情境。三、設計思想教學中貫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把握時代性,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實際的學生生活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經驗,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去體驗,感知哲學,從而親近哲學,讓學生明白其實生活充滿哲學,“生活處處皆哲學”。堅持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在課堂上創造故事情境、體驗情境等方法運用各種具體形象的材料將抽象的哲學原理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以增強教學效果,從而激發學生想象和思考的積極性,建構生活化的課堂。應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采取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學習方式。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識記理解聯系的含義,聯系的特性及其方法論要求。 2、結合生活實例,運用相關原理分析問題,培養學生全面地、聯系地看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ǘ┻^程與方法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應用多媒體等手段收集處理信息。通過具體的事例使學生理解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普遍聯系的,說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這種聯系具有客觀性,多樣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學會把握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和多樣性,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自覺維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增強環保意識。自覺地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作到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形成辯證的思想方法。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事物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難點:事物聯系的客觀性與人的活動的關系(人們能夠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系)六、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一、聯系的含義 二、聯系的普遍性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任何事物都處在聯系之中。2、每一個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3、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三、聯系的客觀性
1、聯系的客觀性的含義2、自在事物的聯系與人為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3、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4、聯系是客觀的,并不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系無能為力的,人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創造條件,建立起新的、具體的聯系。四、聯系的多樣性1、事物聯系的多樣性2、方法論要求
。1)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2)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設置活動導入新課)ppt:(試試看)以“踏花歸去馬蹄香” 或“深山藏古寺”為題作畫 問:我們班上有沒有同學會畫畫,如果以這兩句詩為題作一幅畫,你會怎樣立意構圖,才能使這幅畫成為佳作、名畫。引導:為什么畫面有和尚卻不見寺廟呢?為什么只畫蝴蝶或蜜蜂,而不畫花呢?點題:同學們做畫中已經運用了哲學上的一個重要觀點。---聯系的觀點。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請同學們看書,明確哲學上所講的聯系是什么?聯系有哪些特征?ppt:課題“世界是普遍聯系的”“聯系的含義” 問:聯系指的是一種關系,到底是什么關系呢? 問:是誰與誰的相互關系呢?問:事物的聯系具有什么特點?問:請同學們說說聯系的普遍性表現在哪些方面?你怎么理解?請就上述事例進行說明。 (根據學生的歸納 ppt展示聯系的普遍性的三個表現)點撥:是不是只有在自然界中存在任何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的相互關系呢?同學們還能舉其他例子說明嗎。 引導:怎么理解每一個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小結:從同學們的分析中,我們知道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系的。每一個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過渡: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能不能說“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都存在聯系呢?” 請說說理由。 點評:同學們的分析中告訴我們事物的聯系還具有什么特點? 過渡:從上面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了世界上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具體的、有條件的,任何事物都處于聯系中。同學們說說我們的學習處于哪些聯系中?古人認為學子應該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社會的今天,能不能只讀書,而不問窗外事呢?師:是的,我們既要學習書本知識,也要關心國家大事。同學們知道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 快了,卻帶來了什么問題?師:請同學們根據收集的資料結合p55探究活動,來談談人與自然是什么關系?人類應該怎樣與自然相處?師:我國在經濟發展中是怎么處理好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國家實施了什么發展戰略?點題:同學們的分析不僅應用了許多時政熱點材料和國家的政策方針,而且應用了學過的《經濟生活》的有關知識。同時還運用了今天學習的哲學原理。說說看,從人與自然的關系,經濟與環境的關系到國家提出的政策說明聯系的什么特點? 師:如何理解聯系的客觀性?師:人可以改造自然,創造出世界上原本不存在的東西,使自然帶上人類活動的烙印,自然物呈現出“人化”的特點。是否違背了聯系的客觀性?師:這說明什么?師:聯系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我們不能主觀臆造并不存在的聯系去代替事物的真實聯系。那么是不是人們在聯系面前就無能為力、無所作為了呢?ppt歸納:聯系具有客觀性的表現過渡:如何理解聯系的多樣性?聯系有哪些形式?ppt歸納:聯系具有多樣性
ppt(連一連)請對號入座:說出下列俗語、諺語屬于哪種形式的聯系魚兒離不開水 瓜兒離不開秧-----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牽一發而動全身------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
唇亡齒寒-----
師傅領進門 修行靠個人-----和尚與寺廟 ------小結: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有條件的,生活中事物的聯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時表面看來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他們之間也不是沒有任何聯系,一個事物與其他事物可能要經過很多中間的環節才能發生聯系。
提問:學習聯系多樣性原理對我們有什么啟示?(鞏固新課 )(用ppt展現本框知識結構體系) 總結:(與學生一起回顧)這節課我們學習什么? (課堂延伸)我們中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該怎樣保護環境。請就這個課題設計活動方案。思考,動筆構圖并說明理由,在全班進行交流。生:用和尚來表現深山中隱藏著古寺。 生:用蝴蝶或蜜蜂來表現馬蹄踏過花叢留有花的香味。 生:花與蝴蝶是聯系的,香味是畫不出來的,蝴蝶為什么追逐馬蹄呢?不正是體現“馬蹄”的香么。寺廟與和尚存在著客觀的必然聯系。崎嶇的山路上有和尚在挑水,說明這深山中必有寺廟。 自主學習(閱讀課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歸納聯系的含義以及聯系的三個特點。生: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生:事物之間和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答: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學生分析:(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任何事物都處在聯系之中。(2)每一個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3)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生 :蝴蝶、踏花、馬蹄、花香等事物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馬蹄踏過花叢,才會留下香味,花香吸引蝴蝶。說明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生 :任何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相互聯系著,各種生物要生存、繁衍還需要大自然提供陽光、空氣、水等無機環境。……生 :我們可以認識到自然中存在的蝴蝶、踏花、馬蹄、花香之間的相互關系,并利用這種關系來畫畫,說明自然界與人類活動、人的思維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的。生:自然災害影響了人類的生存,一個地方發生了災情牽動著全國乃至世界人民的心,臺風是一種自然現象,超強臺風帶來強降雨、狂風,造成山體滑坡,阻礙交通,影響旅客的出行,學生無法到學校學習、活動,同時造成房屋倒塌,人員傷亡等社會問題。生: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乃至整個世界,任何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是相互聯系的,而這些周圍的事物又和周圍的事物相聯系,所以我們說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
生:每個事物都由內部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各個部分、各個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如一棵植物是由根、莖、枝、葉、花等部分組成的,如果把它的根或莖或某個部分鏟除掉,就會枯死了。生:動物作為一個有機體是由內部各個器官組成的,如果它的內臟被掏掉,縱使有充足的陽光、水分等,也無法存活。生:馬是由頭、身子,四肢,尾巴等各個器官有機組成的,才成其為一匹馬,如果你在馬的身上安裝的是大象的頭,老鼠的尾巴,那它就成了四不象的怪物了! 生:不是。聯系的普遍性是說事物都與周圍的事物存在聯系,而不是任意兩個事物都有聯系。周圍事物的存在是這兩個事物聯系的條件。如前面的馬蹄香,馬蹄與蝴蝶能夠聯系起來,是因為蝴蝶與花香的內在聯系,馬蹄踏過花叢,留下香味,吸引蝴蝶。所以花香是馬蹄與蝴蝶聯系的條件。
生:比如,電風扇由發動機、扇葉等部分組成,這是風扇這一事物的內部聯系,而風扇要給人帶來清風,就必須給它插上電源,沒有電,風扇就不會工作了,電源是風扇能給人帶來清風的條件。 ……生:有條件的。 (學生三言兩語)生:與同學、老師、家長……的關系。生:學習與活動、娛樂(打球、上網)的關系。生:不僅要學習書本知識,還要關心國家大事、了解社會。……生: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生:資源、環境問題等又影響人類生存、發展與經濟的增長。(學生活動,學生課前把收集的材料包括圖片、數字、文字及視頻等制作ppt,以小組為單位,派代表展示,從人類活動對自然的影響,以及自然對人類生存、發展的影響兩個方面進行探討展開分析。)生:自然是人類的生存環境,自然的存在發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人類活動違背自然規律,破壞了生態平衡,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自然就會懲罰人類、報復人類。生:當今人類的濫砍濫伐, 濫捕濫獵等行為,破壞了生態的平衡,造成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空氣、水質污染嚴重,影響人類的健康。生:我們要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做自然的朋友,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提出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戰略。生:提出五個“統籌”,要統籌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生: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實現經濟增長速度、質量、效益的有機統一。生:節能減排。……生:聯系的客觀性。 生:人與自然的聯系是本身固有的,不是外界強加的,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生:蝴蝶與花香,和尚與寺廟的聯系是客觀的,不是主觀臆造出來,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生:人可以改造自然,創造出世界上原本不存在的東西,這是意識能動作用和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的表現,人類通過實踐活動創造出新的社會關系,給客觀世界打上深深的人類活動的烙印。但仍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 生:說明自在事物的聯系與人為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生:不是的。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但并不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系無能為力,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聯系。 在經濟發展造成資源環境等問題后,人類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提出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今天提倡的生態經濟、循環經濟等模式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整理歸納聯系具有客觀性的表現及要求)生:有直接和間接聯系,內部和外部聯系,本質和非本質聯系,必然和偶然聯系,長遠和眼前聯系 ……學生課堂演練
生:我們不僅要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聯系,還要把握那些間接的、本質的和長遠的聯系,重視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中間環節。
生: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生: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生:事物是普遍聯系的,生:懂得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要自覺的運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辦事情。生:我們還深刻地認識到人與自然環境是密切聯系的。人類要保護環境,愛護自己的家園。(課后作業)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啟動學生思維,導入教學內容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文本,是學習的重要資源和工具,學生要善于利用教材進行學習。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歸納知識,建構知識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理解教學內容,做到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統一。 從具體的例子中理解抽象的哲學原理,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分析自身的學習與周圍事物的聯系,做一個懂得學習的人。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實際,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 精心設疑,啟發引導,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主動收集各種資料用于學習。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 通過教學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人類的生存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從而增強環保意識,自覺 維護自然環境。引導學生回顧第二單元學過的知識說明,溫故知新 回歸課本用已學的知識去解釋、說明生活中的問題,既強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又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信念,用以規范自己的行為,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七、教學小結與反思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景讓學生探究知識,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把握概念與原理,充分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以及學生的生活經歷,注重體驗與感受,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思考、辨析,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處理好學科知識與生活經驗的關系,學生的學習不能脫離課本,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適時地從生活中回到課本,同時帶著所學的知識再走向生活。利用社會熱點問題的探究,培養學生良好的環境意識,大局意識,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實現了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掌握科學世界觀的同時,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論去解決自己實際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做到學以致用,懂得處理學習與生活的關系,處理自己與他人、社會的關系,努力把自己溶入到社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