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一、學習指導
(一)知識網絡
(二)課程標準要求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內容有:識記聯系普遍性、聯系客觀性的含義;理解自在事物的聯系和人為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事物聯系的多樣性和條件性;觀察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運用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分析生存環境和人類活動的關系,說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堅持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努力從錯綜復雜的聯系中認識和發現事物本質的、固有的、內在的聯系,認真分析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在實際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學會用全面的、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做到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三)學法指導
1.運用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方法,觀察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樹立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從而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自覺維護人類生存的環境。
2.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認識不同事物的聯系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使自己在認識事物時分清主次,重視那些間接的、本質的和長遠的聯系,以及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中間環節,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3.運用心靈反思法,回憶自己在生活中曾經有過的某一項小發明、小創造或者是某一項成功的創意,反思當時的過程以及促成成功的各種因素,體驗出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以及積極創造有利于事物發展的條件。由此得出結論:聯系雖然是客觀的、有條件的,但并不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系無能為力。人們可以根據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這是成功的秘訣之一。
新教材新學案思想政治 ④ 必修第七課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4.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分析社會發展和日常生活中的種種聯系,說明自在事物的聯系和人為事物的聯系都具有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提高認識、運用事物之間客觀聯系的自覺性。如新型工業化道路中的兩個趨勢、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
二、知識點撥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這一觀點在唯物辯證法整個理論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辯證法的第一個總特征。承認世界的普遍聯系是唯物辯證法的邏輯起點。不理解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就無法理解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要準確理解“世界是普遍聯系的”這個基本命題,必須掌握好以下知識。
(一)聯系的普遍性
1.聯系的含義:所謂聯系,就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
2.普遍聯系的三個層次:任何事物都處在聯系之中;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
例題:科技蛙是生活在大洋洲熱帶地區的一種青蛙,在原有的生態環境中與其他生物“和平共處”,但在“入侵”夏威夷島后,科技蛙卻打破了那里的生態平衡。這一事例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
①聯系是普遍的,因而具體事物在聯系系統中的作用是確定不變的②聯系是普遍的,但具體事物之間的聯系是特殊的、可變的③聯系是普遍的,因而具體事物之間的聯系是絕對的、無條件的④聯系是普遍的,但具體事物之間的聯系是相對的、有條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