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教學設計授課日期:
課 題
2.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課 時
教 學
目 標
1、知識目標
識記:(1)唯物主義及其表現形式;(3)唯心主義及其表現形式。
理解: (1) 正確認識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2))區分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分析:(1)從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論斷來分析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2)從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判斷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2、能力目標:(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維能力。
3、態度、價值觀目標:本課學習,了解哲學發展的歷史,明確哲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生活、學習中自覺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
教學重點
會考考點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基本形態
高考考點
考點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特點
考點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特點
考點3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特點
考點4唯心主義及其形態
考點5主觀唯心主義
考點6客觀唯心主義
教學難點
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及主要代表觀點
使用教具
常規教學工具,多媒體
方法點津
列舉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論,進行分析、判斷。
分析日常生活中人們的言行并結合本課知識進行歸類、總結。
課 型
講授分析
授課時數
2
教學過程
2.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學生活動:“學生講壇”提前布置,由2名學生在收集資料,認真備課的基礎上分別講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相關知識,教師在此基礎上補充。
(提示:觀點介紹中要把握基本觀點、觀點的局限性、代表人物或是著名命題舉例等三個方面)
(一)唯物主義
1.基本觀點――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2.三種基本形態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a.基本觀點――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
b.局限性
a.這些觀點只是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
b.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如水、火、氣、土等,這就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
c.代表人物――古希臘的泰勒斯、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德謨克利特(集大成者);在中國產生于春秋戰國時期,其代表人物是王夫之、范縝、張載等。
舉例:泰勒斯認為“水”是世界的本原;阿那克西米尼認為“空氣”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認為“火”是世界的本原;德謨克利特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西周時已形成的“五行學說”,把世界的物質本原歸結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到后來宋明時期張載、王夫之等哲學家提出的“元氣學說”,把世界的物質本原歸結為“元氣”。萬物氣聚則生,氣散則死。
(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a.基本觀點――在總結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從而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它克服了樸素唯物主義物質觀直觀猜測的缺陷,有了科學的根據,并用這種物質觀批判宗教唯心主義,具有歷史的進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