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六課《我們的中華文化》
【課標再現】
內容目標
提示與建議
三、文化與民族精神
3.9 運用中華文化發展的典型事例,說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 講座: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
¨ 演示:一些古代文明的相繼衰落、中斷、湮滅;海外華人的民族情結的資料等。
¨ 考察或參觀:以體現民族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的文化為題,如生產工藝、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建筑工程等。
3.10 辨析中華文化的區域特征,說明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展現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和發展的重要標識。
¨ 演示:語言、文字、風俗等資料。
¨ 我國各民族地區的不同文化樣式反映著各自的歷史、地緣因素。
¨ 文化心理、文化傳統、思想情感的認同,體現著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文化標識。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 :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主要見證是文字和史學典籍
(2)文字的作用、意義
(3)史學典籍
(4)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5)文學藝術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6)科學技術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標志
(7)不同區域的文化
(8)各民族文化
◇理解: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發展過程,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
(2)漢字與史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
(3)如何再創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4)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現
(5)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見證,是中華文化對世界文化的貢獻
(6)不同的區域文化形成原因、關系及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7)各民族文化特征、關系及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分析
(1)聯系實際說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當今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
(2)透過現象把握本質,說明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
(3)聯系我國各地實際說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內涵說明我國民族文化是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
2.能力目標
(1)結合中華文化獨特的發展歷程,理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點。
(2)認識中國共產黨在中華文化走向新的輝煌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3)感悟中華文化巨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中華文化發展歷程和特點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強對優秀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2)增強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增強對中華文化和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之情。
(3)增強維護民族團結的信念,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通過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二、教學重難點
中華文化的特征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
三、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
3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學生活動:投影展示四個文明發祥地的圖片,請學生簡要分析它們的存在與發展。(或者使用教材p62的材料)
兩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文明(《漢謨拉比法典》、阿拉伯文學名著《一千零一夜》)最終湮滅了;古印度文化雅利安化;古埃及文化希臘化、羅馬化、伊斯蘭化;古希臘和羅馬文化則因日耳曼人的入侵而中斷千年;只有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兩河流域文明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