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六課《我們的中華文化》
c.特點: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僅有
舉例:煌煌二十四史、明代《永樂大典》和清代《四庫全書》,皆堪稱世界之最的古代文化工程。
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還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含義: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所謂“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2)意義: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舉例:“夫子廟文化應該是個綜合體,不應該用固定的條框去限制”,自古以來,夫子廟就是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其文化的最大特點應該是文氣和古氣。另外,文化的特點在于其有巨大的包容性,市民文化作為一種歷史的存在,和高雅文化一樣,也應該在夫子廟文化中占一席之地,如朱自清、俞平伯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便是很客觀的描述歷史的記憶。
總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漢字傳載、史學典籍存傳、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三)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1.中華文化在近代經歷了衰微的過程
(1)在古代社會,中華文化曾長期走在世界前列。
學生活動:學生舉例我國古代文化的輝煌
舉例:四大發明、古詩歌唐詩宋詞、宋明理學。
(2)中華文化在近代經歷了衰微的過程(隨著中國封建統治的日漸衰落和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巨大沖擊)
學生活動:教材p65的活動
((1)①在政治上:歐洲發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開始取代封建主義。②在經濟上:資本主義經濟產生并發展,產生工業革命,開始沖擊封建自然經濟。③思想上:繼文藝復興后產生啟蒙運動,人們的思想觀念更加開放,動搖了封建統治的思想,沖擊封建統治,人們的民族、民主意識增強。④在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學蓬勃發展,奠定近代自然科學的基礎。⑤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工業革命開展,西方國家展開殖民掠奪,各大洲之間相對孤立狀態被打破,世界日益成為一個相互影響、聯系緊密的整體。
(2)①清朝統治者極力提供程朱理學,殘酷壓抑進步思想.中國思想界“萬馬齊喑”,死氣沉沉。②中國傳統科技進入總結時期,現代科技水平落后,日益落在世界潮流后面;③人們封建落后意識濃厚.民族、民主意識薄弱。④以中因為中心的東亞文化圈漸漸消失。⑤西學大量傳入中田,西學東漸現象不斷發晨,沖擊中國傳統思想文化。
(3)①國家衰落使文化失去發展的政治、經濟條件,加速了文化的衰落。國家衰落是文化衰落的決定性因素。②文化衰落是國家衰落的重要表現,反映了國家衰落.不利于國家發展。)
2. 如何再創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1)在近代中國,再創中華文化的輝煌與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奮斗密切相關。
舉例:文化引導社會的發展,如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民族文化發展和馬列主義傳播與民族解放運動
(2)實踐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舉例:地主階級的文化運動的失敗(如:立憲運動、維新運動);資產階級的文化運動的失敗(如:三民主義的民權運動、女性解放運動);在馬克思主義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取得了文化、政治和經濟三個社會生活領域的成功(如:整風運動與凝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