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六課《我們的中華文化》
(2)中國的科學技術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a.地位: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長期處于世界的前列,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舉例:火藥技術的發明對西方的近代文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火藥傳入歐洲,推動了歐洲火藥武器的發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擊,靠冷兵器耀武揚威的騎士階層日益衰落;火器的進步還促進了歐洲采礦業和金屬制造業的發展。
b.特點:總的來說,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行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
c.意義:中華民族在認識、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創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國人民勤勞、
智慧和艱苦奮斗精神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學生活動:從科技的角度舉例分析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舉例:印刷術的發明和使用是勞動智慧的結晶,體現了創造力;都江堰工程是世界僅存的古代“生態工程”;古代的歷法、陶瓷工藝等都是極具生命力的。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文化的區域性體現文化的博大精深)
學生活動:學生在課前準備的基礎上,選擇其中的優秀者介紹不同區域的文化的多姿多彩,從而映照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1.區域文化的成因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
學生活動:請學生選擇一個具體的文化形式舉例分析其地域差異,說明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舉例:飲食文化中的“南甜、北咸、東酸、西辣”、小橋流水的細膩與海的胸懷
2.不同區域文化之間的關系
──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3.文化區域差異的具體表現
──吳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別具有水鄉文化和邊陲山寨文化特征
學生活動:閱讀p68-69的材料,比較吳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差異。
(說明吳越文化流動和開放性強,滇黔文化內斂性強。這些文化與我們家鄉相比較,其特點是:歷史悠久,內涵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特點相對穩定,具有明顯的區域風情。)
(三)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文化的民族性體現文化的博大精深)
1.我國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生活動:“憶一憶”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主要指的是什么?其本質上有怎樣的特點?
(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其本質上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但這是從世界范圍來講的;對于中國而言,同樣也有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學生活動:學生在課前準備的基礎上,選擇其中的優秀者給大家介紹民族文化的特色。
(1)我國的雕刻建筑藝術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舉例:敦煌石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克孜爾千佛洞、棲霞寺的千佛石刻等,是古代的漢族、鮮卑以及西域各族的藝術家和勞動人民共同創造的
(2)許多少數民族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創造了優秀的民族文學
舉例:藏族的《格薩爾王傳》、蒙古族的《江格爾》和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被并為三大英雄史詩
2.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并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
(1)各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
a.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
b.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