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精選3篇)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 篇1
2.2 姓名:
放縱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禍害;談論別人的隱私是最大的罪惡;不知自己過失是最大的病痛。
——亞里士多德
學習目標 (明確目標,心中有數)
知識與技能:1、唯物主義及其表現形式;唯心主義及其表現形式。正確認識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區分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2、從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言論來分析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從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判斷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3、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運用情景教學,歸納得出教材基本觀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本課學習,讓學生懂得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在實際工作、生活、學習中,我們要自覺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
學習重難點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局限性,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的區別
學習過程
【基礎梳理】(a級,請快速瀏覽教材,完成下列內容,并記住它)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 的問題展開的。唯物主義認為,______是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________決定_______;唯心主義認為,______是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_________決定_______。
2.唯物主義
(1)唯物主義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三種基本形態,即____________唯物主義、________唯物主義、_________和___________唯物主義。
(2)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合理之處是,堅持了____________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它最大的不足是將 歸結為 ,這就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
(3)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在總結_________成就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但它把物質歸結為________,認為_________是世界的本原,因而具有_______性、________性和_________等局限性。
(4)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正確地揭示了 ,反映了 的客觀要求,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
(5)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現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我們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偉大思想武器。
3.唯心主義
(1)唯心主義把______視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對_______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兩種基本形態: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__________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是第一性的東西。客觀唯心主義把_________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精神的外化和表現。
4.哲學上的“兩個對子”
哲學發展史上除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外,還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對立。這兩者的斗爭__________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
【問題探究】(b、c級,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分析下列問題,要認真思考哦)
(一)唯物主義
【探究1】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分歧
某位學者問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學者:“我追求精神的滿足,是唯心主義者;你追求物質的滿足,是唯物主義者。
你同意這位學者對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的理解嗎?談談你的看法。
不同意。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的。唯物主義承認存在決定思維,唯心主義承認思維決定存在,不能以追求物質滿足看成是唯物主義,也不能以追求精神滿足看成是唯心主義,唯物主義者也追求精神的滿足,唯心主義者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
追求物質滿足不一定是唯物主義,如果違背社會發展規律,不顧客觀條件,主觀蠻干地去追求物質滿足,就是唯心主義。追求精神滿足也不一定是唯心主義。如果在承認物質決定作用的前提下,重視意識的作用,強調精神文明的作用,這不但不是唯心主義,恰恰是辯正唯物主義的表現。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只能在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意義上使用,如果給它們加上別的意義,就會造成混亂。
探究結論1:
派 別 圍繞問題 分 歧
唯物主義 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
(物質和意識誰是第一性) 物質是本原,物質決定意識;
唯心主義 意識是本原,意識決定物質。
【探究2】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
材料一:泰勒斯,古希臘米利都學派的創始人,是希臘七賢之一。他首先提出并探討了世界的本原問題,認為“水”是萬物的本原,萬物皆從水中產生,最后又復歸于水。
材料二:原子是由英國化學家約翰•道爾頓提出的。18XX年他發表“原子說”,提出所有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17世紀法國哲學家伽森狄認為宇宙由原子和虛空構成,原子是永恒運動的,虛空是原子運動的場所。世界是物質的世界,“物質是按一定次序結合的,不可分、不可滅的原子的總和。”
材料三:19世紀末20世紀初,自然科學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物理學領域的兩大發現。其一是放射性現象的發現,具有放射性現象的元素在放射過程中,一種元素會轉化為另一種元素。其二是電子的發現。這一發現表明原子不是最小的物質單位,其中還有電子這一更小的微粒,而且電子可以隨著自身速度變化而變化。
(1)上述材料所反映的觀點,是唯物主義的還是唯心主義的?
上述觀點都堅持了唯物主義方向,是唯物主義的.
(2)簡要辨析上述觀點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略
探究結論2:
唯物主義形態 基本觀點 局限性或優點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1、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 2、認為世界是物質的。 只是一種猜測,沒有科學根據。把物質歸結于具體的物質形態。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 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1、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
2、意識具有主觀能動性。
正確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現時代的思想智慧。
(二)唯心主義
【探究3】主觀唯心主義與客觀唯心主義
材料一:王陽明,明朝哲學家,稱自己的哲學為“心學”,主張“心外無物”,“心”即天地萬物的主宰,“心”決定并產生一切。
材料二:朱熹說:“理生萬物”,“理主動靜”,“未有這事,先有這理”;“萬一山河大地都陷了,畢竟理卻只在這里”。“所謂理與氣,此決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則二物混淪,不可分開”;“若在理上看,則雖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1)“心”與天地萬物是什么關系?沒有“心”就沒有世界嗎?
思維與存在的關系(或者意識與物質的關系),不是的.
(2)把理看作世界的主宰,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觀點?你認為理和天地萬物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客觀唯心主義,思維與存在的關系(或者意識與物質的關系)
探究結論3:
唯心主義形態 基本觀點
主觀唯心主義 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第一性的東西,認為客觀事務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
客觀唯心主義 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
(三)哲學的“兩個對子”——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
二者的區別表現在:他們所回答的是哲學中的兩個不同問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在于對世界本原問題的不同回答。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根源于對世界究竟處于怎樣一種狀態的問題所作出的不同回答。堅持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世界的,屬于辯證法;采取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世界的,屬于形而上學。
二者的聯系表現在:辨證法和形而上學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又受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影響和制約。辯證法和形而上學之所以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因為:第一,人們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一般說來,首先需要解決世界的本質是什么問題,然后才進一步解決這個世界的狀況怎么樣的問題。第二,如何解決世界的本原問題,規定了在解決狀況怎樣問題上的方向。第三,辯證法和形而上學作為兩種思想觀點從來不存在游離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外的獨立的辯證法或形而上學的哲學派別。
學習小結
構建本框知識網絡
當堂檢測
恩格斯指出:“凡是斷定精神對自然界說來是本原的……組成唯心主義陣營。凡是認為自然界是本原的,則屬于唯物主義的各種學派。”據此回答1~2題。
1.恩格斯的上述論述表明( d )
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不否認意識反映物質 b、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意識能否正確反映物質的問題
c、凡是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的就是辯證唯物主義 d、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兩大基本派別
2.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在根本觀點上是正確的,但也有不足之處,它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 d )
a、缺少辯證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斷發展中的物質世界
b、它在自然觀上是唯物的,在社會歷史觀上卻是唯心的
c、否認意識反映物質
d、往往把物質的具體形態當作世界的本原
3.下列觀點屬于主觀唯心主義的是( c )
①物是觀念的集合 ②上帝支配著地球上的萬事萬物 ③氣者,理之依也 ④心外無物 ⑤存在即被感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⑤
4.自有人類以來,思想領域內的斗爭就一刻也沒有停止過,而哲學上的斗爭是最高形式的斗爭。這里說的哲學上的斗爭,最根本的是( c )
a、物質和意識的斗爭 b、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斗爭
c、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 d、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
5.在農業結構調整過程中,一些基層干部不研究市場,不懂行情,胸無良策,拍腦袋決策,給工作帶來巨大的損失。上述材料中的“拍腦袋決策”屬于( a )
a.否認物質決定意識的唯心主義觀點 b.否認人能夠認識客觀事物的錯誤觀點
c.否認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 d.肯定物質決定意識的唯物主義觀點
6.許多同學高考前找算命先生算命,或者去寺廟求簽測前程,這種做法屬于( c )
a.唯物主義 b.不可知論 c.客觀唯心主義 d.主觀唯心主義
7.孔子認為:“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孟子認為:“萬物皆備于我”。兩種觀點的主要區別在于( b )
a、前者強調客觀條件,后者強調主觀條件
b、前者是客觀唯心主義,后者是主觀唯心主義
c、前者屬于唯物主義的觀點,后者屬于唯心主義的觀點
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強調意識反映物質
8.辯證法同形而上學的斗爭( b )
a.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b.從屬于唯物主義同唯心主義的斗爭,并同這種斗爭交織在一起
c.是唯物主義同唯心主義斗爭的表現形式 d.高于唯物主義同唯心主義的斗爭
學習評價
※自我評價 你完成本節導學案的情況為 ( )
a.很好 b.較好 c.一般 d.較差
反思提升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 篇2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識記)哲學的基本問題;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運用)聯系生活、學習當中的事例,進一步明確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的觀點
能力方面:
鑒別能力:明確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界限,在實際應用中,能夠區分二者的不同。區分馬克思主義哲學和舊唯物主義,并且認識到舊唯物主義的缺陷。
抽象思維能力:這一框題中,知識的支撐點很多都是抽象的名人名言,由此可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對提升解題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覺悟方面:
通過學習,使學生堅定信仰馬克思主義理論,更加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哲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教學重點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教學難點
舊唯物主義的缺陷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教學方法
運用比較的方法,比較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和舊唯物主義
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堅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使得事例更具有說服力、信服力
教學手段
啟發式教學為主,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請看一位小學生的演講)(多媒體展示)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四年級一班的尚文宇,今天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崇尚科學,反對迷信。
大家都知道,目前,讓人們“談虎色變”的非典型肺炎正在我國各個地區不同程度的流行,給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對待“非典”這一“新生事物”,大家的態度各不相同。它就像一面哈哈鏡,讓胖子更胖,讓瘦子更瘦。前幾天在電視上看到一則新聞,說的是某個地方的居民,用燃放煙花鞭炮來驅逐“非典”,還聽說有在門上貼“神狗”,攔住“非典”進門的……如此種種,可笑之極,愚昧之至。
……
封建迷信在世界觀上是唯心主義的,我們生活的社會當中,還存在很多這樣的現象,它不僅阻礙我們對科學的追求,更重要的是會使我們自身沉淪。
請看:(多媒體展示)
“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荀子
“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范縝
“氣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心外無物”──王守仁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貝克萊(英國)
宗教、封建迷信、邪教
(學生討論,總結)
結論:荀子、范縝、王夫之的觀點屬于唯物主義觀點
王守仁、貝克萊、宗教、封建迷信、邪教的觀點屬于唯心主義觀點
問: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區別是什么?
1、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板書)
(看課本第38頁漫畫。)它們分別是什么觀點?(學生回答: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觀點。)
(1)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板書)
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是,承認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上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同唯物主義相反,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是,認為世界的本質是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根本觀點的分歧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2)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板書)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根本觀點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而形成的。
2、哲學的基本問題和基本派別(板書)
(1)哲學的基本問題: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板書)
原因:所有哲學必然遇到的問題;所有哲學必須首先回答的問題→回答不同,哲學的性質不同。
例如:“人病則憂懼,憂懼見鬼出。”
《壇經》:“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多媒體展示)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
我們承認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那么,在實際工作、學習、生活中就應該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注意: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與物質和意識的關系是不同的
(2)哲學的基本派別: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板書)
通過人類長時期的實踐與總結,都證明了唯物主義世界觀是正確的,而唯心主義世界觀是錯誤的。唯物主義哲學發展到馬克思主義哲學階段,經歷了有缺陷到逐步完善的過程。
唯物主義發展的階段:(多媒體展示,見圖表)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機械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世界的本原是氣、火、水、土等物質具體形態。它對世界本原的認識僅停留在物質的具體形態上。
缺陷:用某種具體的物質現象代替世界本原;具有猜測性;不系統
近代機械唯物主義:
認為自然界是客觀的,堅持了唯物主義;在社會發展上又陷入了唯心主義
缺陷:把自然科學上的物質概念混同于哲學上的物質概念;缺少辯證思想(機械的);在社會歷史觀上是唯心的(不徹底的)
唯物主義發展的三個階段它們的共同點是:都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具體形態),是一個從不科學到科學的世界觀的發展和提高。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3、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板書)
(1) 產生條件:①19世紀中葉,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客觀條件已經具備。
②馬克思、恩格斯主觀努力、辛勤勞動。
(2)理論來源:批判地吸收了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思想。如德國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和黑格爾的辯證法。創立了嶄新的唯物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①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板書)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因為它對世界的看法,對人類與世界關系的看法,不僅是唯物的而且是辯證的。
問:同學們回憶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
(精彩片段)(聯系實際,更好地把握難點)當今人類的需求與資源的矛盾;人類對環境的破壞
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科學的世界觀,不僅對自然界的觀察是既唯物又辯證的,而且對社會歷史的觀察也是既唯物又辯證的。
②馬克思主義哲學又是科學的方法論(板書)
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科學地解釋了世界,解釋了人與世界的關系,更重要的還在于它科學地指出了人們應該怎樣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問:方法論的含義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的方法論
(精彩片段)(聯系實際,更好地把握難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我國綠色gdp的提出及實施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哲學史上的一項革命性變革,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既是科學的世界觀,又是科學的方法論。它是不斷發展的科學。例如: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都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是適合我國國情的。
4、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具體要求(板書)
(1)堅持無神論,反對有神論(圖片展示)
宗教是對現實的虛幻的、歪曲的反映,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神靈,更沒有上帝創世說等。它是偽科學的。封建迷信思想在我國老百姓中還存在,它用欺騙等手段謀財害命,也影響著我們的進步。所以我們必須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
請看教材p41“議一議”(學生討論)
(2)要把想問題、辦事情的立足點切實放在中國國情之上
例如:我國的國情:人口多,生產力發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也較大,資源緊缺等等。我們只有立足我國的國情,才能在實踐的基礎上達到我們的目的。
(3)要客觀地看待周圍的人和事,辦事情要有認真精神
周圍的人和事時時刻刻都在影響我們每一個人,如何客觀地看待這些是我們在工作學習中能否達到目的的重要因素,堅持認真的態度,從客觀實際出發,順利實現自己的目標。
(4)要正確估量和對待自己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一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缺點,同時也有優點,但重要的是我們每一個人能否正確地認識這些缺點和優點,如果對自身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那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當中就會出現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挫折;如果有了正確的認識,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從而實現人生價值。
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以及根本分歧是什么。在哲學發展的過程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要做到自覺地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會指導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取得更大的成績。唯物論部分的內容到這里就結束了。我們大家一起來回憶第一課所講的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知以及構建知識網絡體系)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 篇3
第三框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教案
一、 新課導航
學習重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一哲學的兩大基本派別各自的根本觀點;哲學的基本問題
學習難點:哲學的基本問題;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堅持從實際出發,反對主觀主義
二、 課前自學
序號 內容 了解 理解 運用
1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
2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基本含義,二者的根本分歧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1).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是,承認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上先有 后有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其表現形態有:古代 唯物主義,近代 唯物主義、現代辨證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的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它們都主張物質第一性。
(2)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是,認為世界的本質是 ,意識決定物質。其表現形態有: 唯心主義, 唯心主義。它們都主張意識第一性。
(3) 和 是哲學中的兩大基本派別。
2.哲學的基本問題
的關系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它不僅是所以必然遇到的問題,而且是所有哲學必須首先回答的問題。對物質與意識 誰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3.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即義 和 。馬克思主義哲學既是 ,又是 。它的產生是哲學史上的一次 。
4.青年學生應自覺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
(1)堅持無神論,反對有神論。
(2)要把思想、辦事情的立足點切實放在中國 之上。
(3)客觀地看待周圍的人和事,辦事情應該有認真精神。
(4)正確估量和對待自己。
三、課堂互動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想一想】(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
(2)二者的根本分歧
(3)方法論意義:
2.舊唯物主義(包括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近代機械唯物主義)的缺陷
【比一比】試比較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近代機械唯物主義
言論 哲學觀點 缺陷 哲學派別
荀子:“天地合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王夫之:“氣者,理之依也”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于物質 把物質等同于物質的具體形態
18世紀的法國唯物主義認為:“理性”“意見”支配著社會的狀態,支配著歷史的發展 把物質等同于自然科學上的物質 缺少辯證法思想:在社會歷史觀上是唯心的
【點撥】“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不同于“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系”
(1)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物質和意識哪個是世界的本質,誰決定誰。對此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界限。二是意識能不能反映物質。對此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區別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界限。
(2)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系也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物質決定意識,二是意識對物質具有動能作用。意識對物質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意識的反作用再大,也要受物質決定作用的制約,上述觀點是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3)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不能說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系問題。
四、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
、
五、智能提升
一、單項選擇題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區別在于是否承認(a)
a物質是精神的本質 b精神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c世界是永恒存在的 d世界是固定不變的
2.哲學的基本問題是(b)
a.社會與自然的關系問題 b.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
c.政治和經濟的關系問題 d.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問題
3.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這是因為(a)
a.它對世界的看法既是唯物又是辨證的
b.它對社會觀察既是唯物的又是唯心的,符合辯證法
c.它正確的揭示了世界發展的終極目標
d.它科學地回答了自然界、熱門類社會和思維中存在的所有問題
4.四個同學就電腦算命現象發表了各自的看法,在他們提出的下列觀點中,你認為正確的是(d)
a.電腦算命是宗教信仰自由的問題 b.電腦算命是個人生活喜好問題
c.電腦算命是學習電腦的一種形式 d.電腦算命是迷信活動
5.下列觀點屬于唯物主義的是(b)
a.心外無事 b. 行存則無神,性謝則神滅 c.理在氣先 d. 存在就是被知感 6.哲學基本問題在人們的現實活動中表現為(d)
a.人與人的關系 b.社會與自然的關系
c.人與世界的關系 d.主觀與客觀的關系
二、非選擇題
7.請簡要回答物質與意識的辨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