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六課第一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導學案(通用2篇)
必修3第六課第一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導學案 篇1
眾望高級中學 楊旭
課題:必修3第六課第一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知識目標】:了解中華文化獨具特色的發展歷程;理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基本特征;知道文字和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懂得如何再創中華文化輝煌。
【能力目標】:結合我國一些傳統文化現象產生和發展歷程的分析,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全面、辯證、歷史地分析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培養學生初步懂得從我國的文字和史書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煉中華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增強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激發學生積極地繼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發展我國先進文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重 點】:理解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如何復興中華文化驗
【難 點】: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激發學生發展中華文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學法指導】: 通過多種途徑搜集和獲取有關人類古代文明源流、中華傳統文化思想、漢字、史學典籍等方面的材料,并通過分析、整理,加深對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這一特點的理解。
一、自主學習篇[讀書摘要 自我檢測 落實“雙基” 預習達標
(一)、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源遠流長(縱向,從發展歷程看)
1、見證: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是文化的基本載體。_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志著人類進入______________。漢字為書寫_____________,傳承_____________,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今天為中華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華文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
(2)_ _________________是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重要見證(作用)。
原因: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 ,重視 。
中國史書典籍的特點: 為世界所僅有。
(二).創造中化文化新的輝煌
1•中華文化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發展歷程
(1)中華文明薪火相傳,一脈相承,是人類文明史上唯一沒有中斷而延續至今的古老文明
(2)古代的輝煌——近代的衰微―――現代的復興
2•發展中華文化,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1)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 , ,使之與 相適應,與 相協調,保持 ,體現 。[來源:學。科。網z。x。x。k]
(2)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 、 和 ,是激勵中國人民的強大 力量,是中中華兒女共同創造祖國美好明天的 。
(3)只有在 領導和 的指引下,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合作交流篇
師生互動 釋疑解惑 拓展思維 明辨是非
第一目《回望古代 燦爛輝煌》
問題情景1(課件展示材料)
約公元前35XX年,兩河流域出現了城市和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率先跨入了文明時代。后來,隨著波斯人的入侵,古巴比倫王國滅亡,其文化傳統逐漸喪失,在經歷了希臘人、安息人和阿拉伯人的統治之后,大約在公元初年,古老的兩河流域文明最終湮滅了。
在世界上最初幾個文明的發祥地中,除兩河流域文明湮滅外,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先后因亞歷山大大帝占領而希臘化、因愷撒占領而羅馬化,因阿拉伯人遷入而伊斯蘭化,希臘,羅馬文化則因日耳曼人入侵而中斷并沉睡千年。瑪雅的天文數學無與倫比,可這盛極一時的文化早已被湮沒,留給后人千古不解之謎。
問題探究1:根據你所學過的歷史知識,追溯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談談你的感想。
參考思路:1.這些文明是否傳承下來?為什么?
2.中華文明呢?這說明什么?
(閱讀教材第63頁的有關內容,了解中國古代文化輝煌發展的歷程)
學習閱讀完后,教師布置分組討論古代中國文化發展的歷史。完成下表來展示:
時期 主要文化思想 成就
殷周
春秋戰國
秦
漢代
隋唐
宋元明
明清
(探究活動):崇陽人世代相傳的崇陽文化也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讓同學們說一說家鄉文化。
問題情景2(課件展示材料)
材料一: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方言眾多,但從古至今,使用漢語的各方言區都使用漢字,即使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也以漢字作為官方文字。中華民族創造的燦爛文化,大部分是用漢字記錄下來,流傳后世的。
材料二:近年來,隨著全球范圍“中國熱”的興起,目前,“漢語熱”正在世界范圍內持續升溫。據統計,目前全球共有100多個國家的2 300余所高校開設漢語課程,而正在學習中文的外國人數量更達3000萬人之多。“漢語熱”呈現出了強勁發展的勢頭,中國文化對全世界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問題探究2:漢字對中華文化的傳承有什么作用?“世界漢語大會”在北京的召開說明了什么文化道理?
[來源:z,,]
(探究活動):有人認為:漢字書寫復雜,主張“漢字拼音化”甚至有廢除漢字的推動行為.你贊同這種觀點嗎?說說你的道理。
問題情景3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用漢字記錄著自己的輝煌與苦難,也為我們留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第二個見證──史書典籍。
(小組pk) 問題探究3:你知道的史書典籍有哪些?我們的史書典籍有什么樣的特點?
第二目《走進近代,文化衰微》
問題情景4 觀看視頻:火燒圓明園片段
問題探究4:近代中華文化為什么會衰微?
內因:
外因:
結論:
第三目《反思今天 喜憂參半》
問題探究5:當前文化現象中讓人欣喜的和令人擔憂的有哪些?
請學生結合當地政府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所作的工作談一談(略)
文化現狀資料儲備。
喜的:
憂慮:
第四目《暢想未來,復興文化》
問題探究6:面對當前的文化現狀,我們如何再創中華文化新的輝煌,使之能夠源遠流長?(課件展示)參考思路:
1.如何保護、傳承、創新我們的傳統文化?
2.如何對待外來文化的沖擊?
3.“國弱則文化弱”,復興文化最根本因素是什么?
4.我們學生可以為中華文化的復興做些什么?
請同學們從各個角度闡述如何復興中華文化。
(三)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一起感受了古老中華文化的輝煌,經歷了近代的衰微……從發展的歷程看,有輝煌也有苦難,歷經滄桑,但始終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和無窮的魅力,四大文明古國中,中華文明是唯一延續到現在而沒有中斷的文明,源遠流長(基本特征之一),有漢字和史書典籍為見證。
三、學以致用篇[來源:學,科,網]
探究創新 強化認知 提升能力 陶冶情操
一、單項選擇題
1.中華文化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時期是( )
a.春秋戰國時期 b.秦朝 c.隋唐時期 d.明清時期
2.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相比較,從發展結果看,其特征是( )
a.發源地不同 b.傳承的民族不同
c.傳承的范圍不同 d.傳承的時間不同
3.下列說法能夠證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的是( )
①發源于黃河、長江流域的中華文明歷經滄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漢字是由甲骨文演變而來[來源:z||]
③北宋時的《資治通鑒》為后世所傳播,被統治階級所借鑒
④我國民族眾多、方言較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非選擇題
1.材料一 考古學家在60XX年前刻畫在陶器上的符號上發現了漢字的雛形。中華民族創造的燦爛文化,大部分是用漢字記錄下來、流傳后世的。歷朝歷代都以漢字作為官方文字。
材料二 相傳我國在夏商時就有了史官,以后的歷朝歷代都設有史官。古代史官大都終身世襲,這使他們能夠將大量的史實記載下來,將豐富的史料積累下來。
(1)兩則材料共同說明了什么問題?
(2)漢字對中華文化有什么作用?
三、社會實踐探究
觀看大型崇陽民俗歌舞戲《雋水天城》,深入了解崇陽文化的魅力;調查了解提琴戲《雙合蓮》的有關情況,了解鄉土文化。
必修3第六課第一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導學案 篇2
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依據新課程改革要求,政治教學應以學生活動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達到教學的三維目標(即: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生通過這種新的學習方式對所學知識的掌握遠遠地多于課本知識。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僅靠教材內容是未能充分展現的,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去探究。
2.教學背景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學生通過歷史學科的學習,對中華古代文化的輝煌和近代的衰微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對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中華文化正再創輝煌的現實意義缺乏理性思考。
(2)教學方式的選擇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三種學習方式的有機整合。
(3)教學手段和技術準備:
○多媒體教學。
○布置學生課前收集整理有關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相關資料。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主要見證及原因、所歷經的獨具特色的輝煌歷程、我們黨在現代續寫更加壯麗的中華文化篇章的作用。
(2)能力目標:
○通過學生課外探究和信息資源的收集整合,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實踐能力。
○感悟中華文化巨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聯系實際分析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表現和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中華文化發展歷程和特點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強學生對優秀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為將來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備良好的文化思想。
4、學習效果評價方式:
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效果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學生的展示內容與展示過程中。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把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結合起來,實現評價主體的多樣化。每個學生既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參與者,也是評價者。
5、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播放視頻《漢字源流》(意在讓學生初步體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并思考漢字的來源和發展、漢字與文化的關系。)
或展示材料:(多媒體顯示)
(意在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當古埃及的文明凝固成陽光下無言的石柱,當古印度的史跡成為地底塵封絕緣的神秘印記,中國,這座沉穩的大山,依然屹立于古老東方,在瑰麗的世界文化寶藏中大放異彩。
中華文化如同一座大山,豐富,沉穩,包容。悠悠文明古國,沉淀的是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是億萬中華兒女智慧的結晶,是斬不斷的傳統脈絡,猶如山中林木,生長不息,悠悠大河,源遠流長。
中華文化猶如一位長壽的智者,沉穩包容,集聚精髓。中國人泡茶,一泡苦澀、二泡甘香、三泡濃深、四泡清冽、五泡幽淡,正因為如此,才得以讓茶真正屬于底蘊深厚的東方。中國結的歷史經歷了幾百年,織法變更了幾百種。中國結永遠是中國結,變的只是編織的方法,無法褪去的是中國人的情結和中華民族的文化。
糅合了山的沉穩,水的靈動,這就是中華文化。萬世滄桑,潮起潮落。它依舊吐露著醉人的芬芳。因為——
越是民族的,是世界的!
一、古代輝煌的歷程(多媒體顯示)
活動一:展示文明------探訪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學生活動:學生分四個組,小組成員分工協作,通過到圖書館查詢、互聯網查詢等方式獲取文字、圖片、錄像及多媒體資料。各組學生推選代表,課堂上展示他們收集的關于古巴比倫王國、古埃及和古印度曾經輝煌的文化成就。展示的時間為3分鐘(用多媒體)。根據各組展示的效果,學生互評。
學生思考:(多媒體顯示)結合展示的內容并根據你所學過的歷史知識,追溯這些古代
文明的源流,談談你的感想?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進行文化資源的收集活動,學習利用網絡查找資料。引導學生追溯、比較這些曾經跟中華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了解她們都曾經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文化,但都因歷史的中斷沒能延續至今,成為世界古代文明發展史中的遺憾!感悟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活動目的:通過對幾個先后中斷的古老文明的展示,讓學生在過程中體驗并升華為意念——同樣是古老文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活動二:知識搶答——展現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
學生活動:分四個小組,每小組課前準備5道反映中華文化輝煌發展歷程的知識問答題,在課堂上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知識搶答。總題量是20道選擇題,答對5分,答錯扣2分,不可補答。對每小組學生所準備的材料,同學之間可進行互評。
教師活動:鼓勵學生從多方面收集材料、提煉觀點,并根據學生設置題目的質量及回答的效果評出優秀小組及優秀學生,對其作精神上鼓勵。
活動目的:讓學生對“中華文化在世界東方走過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輝煌歷程”的觀點,作進一步的證明,體會中華文化的巨大力量。
二、薪火相傳,一脈相承(多媒體顯示)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多媒體顯示)
提出問題:(多媒體顯示)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方言眾多,但從古至今,使用漢語的各方言區都使用漢字,即使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也以漢字作為官方文字。中華民族創造的燦爛文化,大部分是用漢字記錄下來、流傳后世的。這則材料說明了什么?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第64頁內容,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啟發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并對學生表現及時評價。
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多媒體顯示)
活動三:收集資料——感悟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學生活動:第一、二小組同學課前搜集隋唐時期中華文化,廣泛吸收外域文化或體現中華文化包容性的材料,整理后通過課堂師生互動活動中展示。
展示材料:(多媒體顯示)XX年中國申辦奧運的成功,再清楚不過地告訴世界:中國需要奧運,奧運也離不開中國,西方文明孕育出的奧林匹克運動與中國這個東方文明古國終于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日益走向開放、走向現代化的中國將與越來越富于世界性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密切攜手,共同譜寫現代奧運發展的新篇章。學生思考:你能從中華文化包容性這個角度對奧運精神和中華文化結合做一個說明嗎?
教師活動:教師對包容性作講解,并引導學生體會包容性在現實生活中的體現。
(多媒體顯示)
活動目的: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難點,除了學生收集資料外,教師還要進一步解釋與闡明,讓學生加深對中華文化能夠源遠流長原因的理解。
三、創造中華文化的輝煌(多媒體顯示)
1、中華文化在近代經歷了衰微的過程(多媒體顯示)
活動四:回顧歷史——認識文化衰微與國家衰落之間的關系
學生活動:第三、四小組同學結合教材第65頁框內內容搜集資料,整理后在課堂師生互動活動中展示。
學生思考:(多媒體顯示)
教師活動:讓學生懂得在探究中學習,啟發學生進行分析思考并及時評價。
活動目的:引導學生對近代歷史的回顧,讓學生感受中國近代文化衰微的沉痛歷史,
懂得國家衰落與文化衰微的關系。
2、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多媒體顯示)
活動五:暢所欲言——新時期中華文化續寫更加壯麗的篇章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自由發言。科代表或小組長負責記錄每個學生在課堂上主動舉手發言或參與小組討論發言的次數和效果,并進行總結統計,據此評定本環節每個學生的學習態度。
教師活動:搜集有關資料,進行整理分類,給學生提供文字及圖片資源。
展示材料:(多媒體顯示)
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近年來,中國文化對外開放交流盛況空前,但文化貿易的不平衡問題也日顯突出。
一項統計顯示,從1999年到XX年,俄羅斯有285個文藝團體到中國演出,同期中國到俄羅斯演出的文藝團體只有30個,相差近10倍。近年,國外團體來華訪問演出項目來一個火一個,而我國表演藝術種類在英美藝術市場長期占據一席之地的,卻只有雜技、武術等少數幾個。
學生思考:1、為什么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曾對世界文明產生重大影響,如今卻在全球文化貿易中步履艱難?
2、聯系當前國內外形勢,中華文化怎樣才能再續新的輝煌呢?我們青年人的責任是什么?
活動目的:本框的落腳點在“再創中華文化的新的輝煌”。通過學生的發言,鼓勵他們承擔歷史使命,再續中華的新篇章。
四、知識拓展(可介紹《中國文化掠影》一書)
(多媒體顯示)
《中國文化掠影》對中國文化的幾個主要方面作了介紹。它包括歷史、哲學、宗教、政治、經濟、文學、藝術、科技等內容。時間的跨度是從遠古直到鴉片戰爭。閱讀此書,讀者可以領略到中國文化所經歷的五千年,尤其是后三千年的變遷和發展,感受到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五、課堂小結(引導學生總結)
(多媒體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