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地理圖像高考最后復習
5.c 量出240m與360m等高線間的圖上水平距離,計算出實地距離。根據坡高(360-240)與實地距離的差值,計算出該地的坡度應介于20-25度之間。
6.c 比例尺擴大1倍,即比例尺是原圖的2倍,圖幅為原圖的4倍,圖幅增大3倍。
7.d 從經緯度位置上可以看出,甲地位于北半球的太平洋,乙地位于南半球的印度洋。甲圖所跨經緯度比乙圖大得多,因而甲圖所示實地范圍比乙圖大得多。
8.d 從經緯度變化規律上可以看出:a點地理坐標為15°s,105°e;b點的坐標為48°n,150°w。
9.c 該題難度較大。同一時刻測得物體影長最短,說明兩地在同一經線上,并且兩地此刻地方時為12時,所測得的是正午太陽高度。根據北京時間為6月22日13時,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可以計算出兩地所在的經度為105°e,甲、乙兩地的緯度分別為54°26′n和78°26′n。
10.d 比例尺為44.4÷[(78°26′-54°26′)×111×105]。
11.b 該地位于北回歸線與赤道之間,常年盛行東北信風。
12.c 先判斷出崖頂海拔高度應大于150m,小于200m。崖腳海拔高度為0米,即海岸線的海拔。
13.d h坡西北高,東南低,為東南坡,是該地盛行東南風的迎風坡,降水多。等高線從高處向低處凸出的區域為山脊,反之為山谷。
14.a 在對流層,氣溫直減率為:平均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
15.c 等高距為200米。該崖的最小高度為陡崖處等高線條數減去1再乘以等高距,最大高度為陡崖處等高線條數加上1再乘以等高距米。
16.c 大壩加高100米后,水庫理論水位最高可達200米。③號村莊海拔低于200米,位于庫區,可能被淹沒。
17.a 河流總是出現在山區的山谷集水線上,甲河所在地形為山脊。
二、綜合題
18.(1)(50°s,45°e)(2)前半段向西南,后半段向西北。(3)正東 正北 (4)5550km。
19.鞍部 山脊 盆地 山谷
20.(1)db 等高線稀疏,坡度較小,工程量較小 (2)西北風 甲 化工廠盛行風向的上風向,陽坡,環境優美 (3)9 (4)作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