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地理圖像高考最后復習
地勢較低 氣溫高 向高緯凸出 地勢較高 氣溫低 向低緯凸出
暖流經過 氣溫高 向高緯凸出 寒流經過 氣溫低 向低緯凸出
總結:等溫線彎曲分布規律——高高、低低規律
c、等壓線圖的判讀:(同一海拔高度民主上氣壓水平分布情況)
(1)目標:
根據等壓線的排列和數值——氣壓場類型高壓、低壓、高壓脊、低壓槽、鞍部)
判斷風向、分析天氣變化
(2)判讀規律:
①等壓線的排列和數值:
低壓中心——類似于等高線圖中的盆地(中心為上升氣流)
高壓中心——類似于等高線圖中的山頂(中心為下沉氣流)
高壓脊——類似于等高線圖中的山脊(脊線)
低壓槽——類似于等高線圖中的山谷(槽線)
②等壓線的疏密程度:(決定風力大小)
等壓線的密集——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
等壓線的稀疏——氣壓梯度力小——風力小
③在等壓線圖上判定風向(任意點)和天氣形勢:判定風向規律:先明確高低氣壓;其次確定氣壓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據南、北半球畫出偏向風。
天氣:是指大氣短時間內的物質狀態,包括氣溫高低、濕度大小、風向、氣壓等指標。
a、由高緯吹向低緯的風------寒冷干燥
b、由低緯吹向高緯的風------溫暖濕潤
c、低氣壓過境時,多陰雨天氣;高氣壓過境時,多晴朗天氣。
d、等降水量線圖的判讀:
把圖上年平均降水量相等的各點連成光滑的曲線。說明年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等降水量線基本與海岸線平行,且能顯著的反映經度地帶性規律。
例如: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見初中地理第三冊),根據圖中的等降水量線分布情況,可看出我國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 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步減少。
e、表面平均等鹽度線圖的判讀:
(1)世界海洋表面鹽度的分布規律:由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兩側的低緯和高緯遞減。
(2)等鹽度線的彎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響。
暖流經過——鹽度增大——等鹽度線向高緯凸出。
寒流經過——鹽度減小——等鹽度線向低緯凸出。
f、等震線的判讀:
等震線上地震裂度處處相等。
(三)地形剖面圖
1、判讀方法:
(1)識別地形剖面圖的水平、垂直比例大小;
(2)根據題目條件和圖像形態或區域位置信息,判斷經緯度位置;
(3)與相關的分布圖、特征示意圖的知識進行聯系,分析作答。
由等高線地形圖為基礎轉繪而成的,能更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
2、畫法:從等高線圖上的剖面線與每條等高線相交的各點,分別向下引垂線,按下圖的垂直標尺將各點轉繪到相應的高度位置上,然后連成平滑的曲線,即得到該剖面線上的地形剖面圖。
3、比例尺: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4、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圖要基本掌握
(1)中國地勢三級階梯地形剖面圖
(2)我國西部沿87030′e的地形剖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