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地理圖像高考最后復習
(3)美國地形剖面圖
(4)沿00緯線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圖
(5)沿南緯300某大陸附近地形剖面圖
(6)死海地區地形剖面圖
(四)示意圖
1、地理要素變化過程示意圖:主要有氣溫變化曲線圖;降水量月份分配圖;河流流量過程圖;經濟發展概況圖;人口增長趨勢圖等。
判讀方法:
①明確識別縱橫坐標的單位數值,判斷其大小變化和重要數據落點位置;
②根據數據變化或曲線變化規律,提取和推斷其變化趨勢;
③聯系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推斷并獲取答案。
2、地理要素相關聯系示意圖:利用圖形考核概念、原理、特征或其相互關系等內容。主要有國家或區域經濟部門結構圖、工業或農業布局因素關系圖、人口的各種構成圖、環境各要素關系圖等。
判讀方法:
①認真讀圖弄清題意,從圖中提取信息;
②根據圖中信息所對應知識,進行聯想、推斷;
③利用所掌握概念;原理、分布規律等知識驗證圖形的表示方式。
3、地理要素因果關系示意圖:天體系統圖、食物鏈圖、貨流圖、流程圖等。表示地理事物或系統之間聯系與因果關系圖。
判讀方法:
①識別所表示的是何種因素的地理事物聯系過程;
②注意根據圖中箭頭方向、線段的縱橫關系等提取信息;
③弄清事物的形成或變化過程,判斷各因素之間的因果聯系。
4、地理要素模式或結構示意圖:主要有世界洋流模式圖、理想大陸自然帶分布模式圖、承壓地下水的自流水盆地示意圖等。
判讀方法:
掌握模式圖內地理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元素之間相互聯系與制約的關系。
(五)、分布圖
地理分布圖在圖像中所占比例大,類型復雜多樣。主要有自然要素空間分布圖(如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自然資源空間分布圖(如中國土地資源分布圖)、人類活動分布圖(如中國鐵路分布圖)、區域綜合分布圖(如北方地區礦產、城市和鐵路分布圖)等。近幾年的考題中,整體分布圖的出現頻率雖較少,但多以與其他圖形配合或以文考圖的形式出現,復習過程中不可忽略。
判讀方法:
①判斷地圖所反映的是哪些地理事物或哪些要素;
②讀出圖中地理事物或要素的位置(經緯、海陸或區域相對位置);
③根據圖中的分布信息,歸納分布特征或規律,提取與設問內容相關的知
識,分析判斷作答。
(六)統計圖表
主要有柱狀圖、扇形圖、曲線圖、折線圖及:比重圖,或以數據、比值等形式編制的表格。
判讀方法:
①正確判讀各類統計圖形的坐標系統,獲得有關數值及其變化趨向;
②根據數值反映出來的變化、構成特征等,與相應知識聯系對照,并分析判斷,得出結論。
(七)景觀圖
主要有自然帶的景觀圖、名山古跡的素描圖或圖片、斷層和火山噴發、典型地質現象的景觀圖、環境問題圖片等。
判讀方法:
①準確判讀景觀圖表示何種地理因素或要說明哪種地理現象;
②細心觀察景觀圖中各地理因素的特征和相互關系;
③根據景觀圖中信息,提取與設問相關的部分,聯系有關知識作答。
近年的高考試題中,基本類型的圖像日趨復雜,圖中隱含的信息量較大,判讀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各類變式圖表的出現(如統計圖表的表現形式不斷變化),更增大了圖像識讀的難度。因此,在熟悉常見圖像類型的基礎上,專題復習過程中還應加強變式圖像的訓練,重視判讀方法的提取和歸納,以達到“以不變應萬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