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 銨鹽(通用13篇)
氨 銨鹽 篇1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氨氣的物理性質及銨鹽的性質。
掌握氨的化學性質、氨的實驗室制法及銨離子的檢驗方法。
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以及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的觀察與分析,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材分析
本節在化學鍵的基礎上,介紹了氨的分子結構,將有助于學生理解氨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在此基礎上又介紹氨與水、氯化氫、氧氣的反應,在介紹氨與水的反應通過“噴泉”實驗,說明氨的化學性質,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通過氨溶于水的過程的學習,進一步鞏因了可遞反應的知識。在介紹銨鹽的性質和銨離子的檢驗時,先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再歸納出銨鹽的共性都能與堿反應產生氨氣,然后采用討論和實驗的方式,讓學生總結出檢驗銨離子的方法。這樣,使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結論的方法。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科學方法。
關于氨氣的實驗室制法,教材采用了討論式的寫,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習思考,再通過實驗進行總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
本節教材安排了較多的實驗,以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節教學重點:氨的化學性質,銨離子的檢驗。
教法建議
引導學生運用結構理論指導氨的性質的學習,對于本節的實驗,可根據實驗特點和教學實際可采用“驗證式”、“探究式”、“邊講邊實驗”等方式 。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又有利于理解和鞏固學生已有的知識。
一、氨
1.氨的物理性質
引導學生寫出氨分子的電子式,從其結構入手,指明 在水中的溶解性、然后利用“噴泉”實驗說明 極易溶于水。然后讓學生閱讀教材歸納 的物理性質。
2.氨的化學性質
(1)氨與水的反應。
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噴泉”的探究性實驗酚酞溶液進入燒瓶后變為紅色,進而分析得出形成堿性溶液,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充分利用氨溶于水過程的可遞反應解釋顯堿性的原因( )并分析氨水中存在的分子和離子。訓練學生應用知識解釋問題的能力。
對于氨水的不穩定性,教師可補充演示實驗,并用潤濕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氨氣的產生。(指明該方法是常用來檢驗氨氣的方法之一)。同時,該實驗也為銨離子的檢驗埋下伏筆。
為更好地區分氨水與液氨,可引導學生列表進行比較。
(2)氨與氯化氫的反應
教師組織學生閱讀該部分內容,然后將[實驗1—3]改為學生實驗驗證此性質,啟發學生聯系氨與水反應生成堿進行思考,分析得出氨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再將該知識拓寬完成氨與硝酸、硫酸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指明氨氣與氯化氫相遇時,會產生濃的白煙,這是檢驗氨氣的一種方法。
(3)氨與氧氣的反應
此知識的引入建議從部分結構入手,氮元素呈-3價,為氮元素的最低價態,只能被氧化。在一定條件能與強的氧化劑發生反應,引出氨氣與氧氣的反應。
二、銨鹽
1.銨鹽受熱分解
銨鹽的受熱分解較分復雜教學中不能隨意拓寬。只要求學生掌握 、 受熱分解情況。但應注意 的受熱分解與 升華的區別。
2.銨鹽與堿的反應
通過[實驗1—5]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得出銨鹽的通性—均能與堿共熱產生氨氣。并讓學生根據 、 與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出離子反應方程式。通過該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氨的實驗室制法
可以采用邊講邊實驗的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反應原理由學生討論選擇實驗裝置,設計實驗方案,并通過實驗進行總結。
第 1 2 頁
氨 銨鹽 篇2
1-2-1 氨、銨鹽(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掌握氨氣分子的結構、性質、用途及相互關系。(2)掌握氨水的性質、掌握有關氨氣溶于水的計算。(3)了解氨水、液氨的區別,能分析氨水溶液中存在有關平衡問題。2.能力和方法目標(1)通過氨水、液氨成分的比較,培養學生的分析、對比能力。(2)通過氨的結構、性質和用途相互關系的理解,提高推理能力。(3)通過有關計算訓練數學計算和推理能力。(4)通過有關實驗現象的觀察、實驗結論的分析,提高觀察能力和解釋能力。[教學重點、難點]氨水跟液氨的差異。噴泉實驗的有關計算。[教學過程 ]見課件[氨、銨鹽(一)ppt文件][鞏固練習]1.完成下表,比較液氨跟氨水的差異。液氨與氨水的比較 液氨氨水物質成分 微粒種類 主要性質 存在條件 答案:液氨與氨水的比較 液氨氨水物質成分純凈物(非電解質)氨的水溶液是混合物。NH3·H2O是一種弱電解質。微粒種類氨分子氨分子、一水合氨分子、水分子、銨離子、氫氧根離子、氫離子主要性質不具有堿性氨水中的一水合氨具有堿的通性存在條件常溫常壓下不能存在常溫常壓下可存在2.氣體X可能有NH3、Cl2、H2S、HBr、CO2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時產生淡黃色沉淀,該沉淀不溶于稀HNO3溶液,若將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卻不見沉淀產生,則有關氣體X的成份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 ②一定不含CO2 ③一定不含NH3、Cl2、H2S ④可能含有Cl2、CO2。(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和③ (D)②和③答案:C。2.關于氨水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氨水的溶質是NH3·H2O (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劑變紅(C)氨水中含三種分子和三種離子 (D)氨水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越大,溶液密度越小答案:A。3.由三種相同體積氣體組成的混合氣,依次通過足量的下列4種試劑: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濃硫酸、灼熱的氧化銅和過氧化鈉后,氣體體積減小一半(氣體體積均在相同條件下測定且溫度高于水的沸點),這種混合氣體的合理組成是( )(A)NH3、CO、NO (B)HCl、H2、N2 (C)HCl、CO2、CO (D)SO2、N2、CH4答案:C。4.在下列變化中,吸收能量的是( )。(A)氨氣液化為液氨 (B)磷與氧氣化合成五氧化二磷 (C)液氨汽化為氨氣 (D)氨在催化劑存在的情況下與氧氣反應答案:C。5.如下圖所示,燒瓶內已充滿某氣體X,氣體體積為1000mL(273K,101325Pa),燒杯中盛滿水,直導管長L=60cm,導管進入燒杯中水面下12cm,氣體的溶解度在273K時為1∶40(1體積水能溶解101325Pa下氣體40體積)。實驗開始,膠頭滴管先向燒瓶中注入1mL水。 (1)通過計算確定能否看到噴泉現象。(假設壓強的微小變化對氣體溶解度的影響忽略不計。) (2)如不能看到,則可改變進入燒杯的導管的長度,問導管進入燒杯的長度為多少時,恰好能形成噴泉?(3)如不能看到,則膠頭滴管中共滴入多少毫升水恰好能形成噴泉?答案:(1)不能。(2)8cm。(3)1.2mL。
氨 銨鹽 篇3
1-2-2 氨、銨鹽(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掌握氨氣的實驗室制法。(2)掌握銨鹽的性質和銨離子的鑒別方法。(3)理解氨和銨的異同。2.能力和方法目標(1)通過氨氣的實驗制法學習,提高實驗設計能力。(2)通過氨、銨鹽性質的綜合運用,提高推理能力。(3)通過有關實驗現象的觀察、實驗結論的分析,提高觀察能力和解釋能力。[教學重點、難點] 銨離子的鑒定。[教學過程 ]見課件[氨、銨鹽(二)ppt文件][鞏固練習]1.四支試管分別充滿O2、NO2、Cl2、NH3四種氣體,把它們分別倒立于盛有下列各種液體的水槽中,發生的現象如下圖所示,其中充滿Cl2的試管是( )。 答案:C。2.白色固體A的水溶液能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把A裝入試管中充分加熱,A全部消失,同時產生白煙和紫色蒸汽。將加熱生成的煙氣通過濃熱的NaOH溶液,紫色消失,但有無色氣體。將這無色氣體通過硫酸溶液,無色氣體明顯減少,再將剩余的無色氣體在空氣中點燃,產物生成水。由此上事實推知: A的化學式應該是______________;A受熱變化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答案:NH4I;2 NH4I=2NH3+I2+H2。3.用一種白色固體A和一種黃色固體B做如下實驗:①A與等物質的量的一元強酸和一元強堿都能完全作用,依次生成有毒氣體C和極易溶于水的氣體D。②B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氣體E。E與C反應又生成B。③將D通入滴有石蕊的水中,溶液呈藍色,再通入E,過量時溶液由藍變紅。④將E與空氣混合通入裝有催化劑的灼熱的玻璃管,氣體出口處有白霧生成。則(填化學式)A是_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E是________。答案:A是NH4HS,B是S,C是H2S,D是NH3,E是SO2。4.從某物質A的水溶液出發有下面所示的一系列變化:(1)寫出A~F物質的化學式。(2)寫出E→F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3)鑒別物質F中陰離子的方法是_______。答案:(1)各物質的化學式為:A是(NH4)2SO3,B是(NH4)2SO4,C是SO2,D是NH3,E是K2SO3,F是K2SO4。(2)K2SO3+Br2+H2O=K2SO4+2HBr。(3)F中的陰離子是硫酸根離子,可以加鹽酸、BaCl2溶液來鑒別。
氨 銨鹽 篇4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氨氣的物理性質及銨鹽的性質。
掌握氨的化學性質、氨的實驗室制法及銨離子的檢驗方法。
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以及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的觀察與分析,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材分析
本節在化學鍵的基礎上,介紹了氨的分子結構,將有助于學生理解氨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在此基礎上又介紹氨與水、氯化氫、氧氣的反應,在介紹氨與水的反應通過“噴泉”實驗,說明氨的化學性質,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通過氨溶于水的過程的學習,進一步鞏因了可遞反應的知識。在介紹銨鹽的性質和銨離子的檢驗時,先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再歸納出銨鹽的共性都能與堿反應產生氨氣,然后采用討論和實驗的方式,讓學生總結出檢驗銨離子的方法。這樣,使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結論的方法。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科學方法。
關于氨氣的實驗室制法,教材采用了討論式的寫,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習思考,再通過實驗進行總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
本節教材安排了較多的實驗,以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節教學重點:氨的化學性質,銨離子的檢驗。
教法建議
引導學生運用結構理論指導氨的性質的學習,對于本節的實驗,可根據實驗特點和教學實際可采用“驗證式”、“探究式”、“邊講邊實驗”等方式 。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又有利于理解和鞏固學生已有的知識。
一、氨
1.氨的物理性質
引導學生寫出氨分子的電子式,從其結構入手,指明 在水中的溶解性、然后利用“噴泉”實驗說明 極易溶于水。然后讓學生閱讀教材歸納 的物理性質。
2.氨的化學性質
(1)氨與水的反應。
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噴泉”的探究性實驗酚酞溶液進入燒瓶后變為紅色,進而分析得出形成堿性溶液,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充分利用氨溶于水過程的可遞反應解釋顯堿性的原因( )并分析氨水中存在的分子和離子。訓練學生應用知識解釋問題的能力。
對于氨水的不穩定性,教師可補充演示實驗,并用潤濕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氨氣的產生。(指明該方法是常用來檢驗氨氣的方法之一)。同時,該實驗也為銨離子的檢驗埋下伏筆。
為更好地區分氨水與液氨,可引導學生列表進行比較。
(2)氨與氯化氫的反應
教師組織學生閱讀該部分內容,然后將[實驗1—3]改為學生實驗驗證此性質,啟發學生聯系氨與水反應生成堿進行思考,分析得出氨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再將該知識拓寬完成氨與硝酸、硫酸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指明氨氣與氯化氫相遇時,會產生濃的白煙,這是檢驗氨氣的一種方法。
(3)氨與氧氣的反應
此知識的引入建議從部分結構入手,氮元素呈-3價,為氮元素的最低價態,只能被氧化。在一定條件能與強的氧化劑發生反應,引出氨氣與氧氣的反應。
二、銨鹽
1.銨鹽受熱分解
銨鹽的受熱分解較分復雜教學中不能隨意拓寬。只要求學生掌握 、 受熱分解情況。但應注意 的受熱分解與 升華的區別。
2.銨鹽與堿的反應
通過[實驗1—5]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得出銨鹽的通性—均能與堿共熱產生氨氣。并讓學生根據 、 與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出離子反應方程式。通過該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氨的實驗室制法
可以采用邊講邊實驗的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反應原理由學生討論選擇實驗裝置,設計實驗方案,并通過實驗進行總結。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氨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2.使學生掌握氨的化學性質及實驗室制法。
3.使學生了解銨鹽的性質。
4.使學生掌握銨離子的檢驗方法。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學習興趣以及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點 氨的化學性質,鋁離子的檢驗。
三、實驗準備 的球棍模型、一集氣瓶 、一燒瓶 、濃氨水、濃鹽酸、 溶液、 晶體、 晶體、 。晶體、酚酞試液、紅色石蕊試紙、試管、燒壞、試管夾、玻璃棒、滴管、酒精燈、雙頭膠塞、乳膠管、止水夾。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氨的性質和用途
第二課時 氨的實驗室制法,銨鹽的性質
五、教學方法 引導—探索法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言】我們知道“氮是生命元素”。氮是蛋白質的重要成分,動、植物生長需要吸收含氮的養料。一般植物不能直接攝取空氣中的游離態氮,只能吸收兩種形式的化合態氮,一種是氨或銨鹽,一種是硝酸鹽,這一節我們就學習氨和銨鹽的一些知識。
【板書】第二節 氨 銨鹽
一、氨
【引入】回研究物質的性質首先要從其結構入手。請用電子式及結構簡式表示氨分子。
【板書】1.氨的結構
【設問】氨分子極性如何?空間構型又如何?
【展示】氨分子的球棍模型。
【思考、討論、書寫】
【觀察、思考、分析、回答】
化學鍵:共價鍵
空間構型:三角錐形
分子極性:極性分子
【展示】一瓶集滿nh3的集氣瓶。
【演示實驗 1-2】噴泉實驗,觀察現象。此實驗說明nh3具有什么性質?
【設問】氨氣具有哪些物理性質?
【板書】2.氨的物理性質
【指導閱讀】課本相關內容。
【強調】氨極易溶于水,也易液化。氣態氨在液化時吸收大量的熱,常用液氮作致冷劑。如各大型場所的制冷設備。
【一位同學上臺聞氣味】刺激性氣味。
【觀察、思考、分析、回答】
1.燒瓶內形成噴泉現象,燒瓶內液體變紅。
2.nh3極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顯堿性。
【思考、回答】
【理解、分析】
【設問】在噴泉實驗中,氨溶于水后顯堿性,這過程中nh3發生了什么化學變化?
【板書】3.氨的化學性質
(1)氨與水的反應
【講解】nh3溶于水,有一水合氨生成,并有少部分一水合氨分子發生電離。例如 0.1mol/l的氨水在25℃時,只有1.34%發生電離。
【板書】
【講述】氨水不穩定,受熱分解,寫出化學方程式。
【思考、回答】
氨溶于水后有堿性物質生成。
【思考、回答】
氨水有弱堿性。
【書寫】
【設問】濃氨水加熱得到大量氨的原因是什么?
【追問】濃氨水中若加入生石灰或固體燒堿會有什么現象?為什么?
【講解】用這種方法也可制取氨。
【討論、分析、回答】
是由于一水合氨分解和氨氣溶解度下降共同作用的緣故。
【思考、分析、回答】
大量氨氣逸出。 或 在水中反應或溶解放出熱量。
【過渡】濃氨水用水稀釋后可以施入土壤,供給農作物生長需要的氮。但實際上氨水卻不能大量用作化肥,這是什么原因呢?
【設問】能否把氨轉化為固體化肥?
【板書】(2)氨與氯化氫的反應
【演示實驗1-3】
【提示】注意觀察兩根玻璃棒接近時發生的現象?并寫出化學方程式。
【思考、討論、回答】
氨水作為化肥的不足是:液態,易揮發,弱堿性。
【回憶、思考】
【觀察、回答、書寫】
大量白煙生成。
【講解】利用這個反應,就可以使氨轉化為固體的銨鹽(銨態氮肥),同時,氨與鹽酸和硝酸等揮發酸反應時,還因氣相反應,直接產生固體銨鹽小微粒,都伴有白煙。鹽酸與氨的發煙現象,可用來檢驗氨的存在。
【提問】請寫出氨分別與硝酸和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氨與酸反應實質是什么?
【領會】
【分析、討論、回答】
【設問】前面氨的性質所涉及的都為非氧化還原反應。在nh3中,氮元素顯現其最低化合價-3價,那么在一定條件下,nh3還能表現什么性質?
【板書】(3)氨與氧氣的反應
【講解】氨有弱還原性,例如氨在一定條件下與 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質發生反應。
氨和 在催化劑(鉑、氧化鐵)作用下,就可發生氧化,生成物為no和h2o,它是工業制硝酸的方法。請書寫化學方程式,并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思考、討論、回答】
-3價的氮元素價態還可升高,所以氨應具有還原性。
【領會、書寫、評價】
【小結】氨的分子結構和性質。
【回憶、領會】
【指導閱讀】閱讀課本相關內容,總結氨的用途。
【板書】
4.氮的用途
【閱讀、歸納】
(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作致冷劑
(3)制化肥(硫銨、硝銨、尿素等)
(4)制硝酸
【練習—投影】
1.氨氣、液氨、氨水、銨離子有什么區別?為什么?
2.氨水在貯運中應使用什么容器?
3.請用兩種方法檢驗氨氣。
【作業】
課本一、二3、三1、2、四1
第二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言】工業上是用n2和h2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條件下合成氨的。實驗室可用銨鹽和堿的反應來制備少量的氨氣。一般用氯化銨和消石灰共熱制氨氣。
【板書】5.氨的實驗室制法
(1)原理
【設問】在實驗室制氣體時,選擇氣體、發生裝置和氣體收集裝置的原則是什么?
【追問】實驗室制氮氣應選擇什么裝置?收集方法?為什么?
【書寫】
【思考、討論、回答、評價】
【思考、回答】
因為此反應為固體與固體反應需加熱,可選用制氧氣的裝置。
因為氨氣密度比空氣小和極易溶于水,只能用向下排氣取氣法收集。
【引導】若在實驗室制取并要收集一試管氨氣,在實驗過程中主要注意的事項是什么?
【分析、討論、回答】
在安裝儀器中,注意盛藥品的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
【強調】收集氨的試管口棉花的作用及檢驗氨氣的操作方法。
【板書】(2)裝置
(3)制取
(4)駐滿
(5)尾氣處理
【設問】若制取干燥的氨氣,可選擇哪種干燥劑?能否用濃硫酸?為什么?
【過渡】氨與酸反應的生成物都是由銨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離子化合物,這類化合物稱為銨鹽。
【板書】二、銨鹽
【板書】1.銨鹽是離子化合物
2.易溶于水
【指導實驗】(1-4)氯化銨受熱分解。
在收集氣體的試管口要堵棉花,便于集滿。
在驗滿時,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若變藍色則已滿;也可用玻璃棒蘸取濃鹽酸放在試管口,若產生大量白煙則滿。
在驗滿后,應立即停止加熱,在試管口放一團用水或鹽酸浸濕的棉花球以吸收多余的氨,防止污染空氣。
請兩位學生上講臺來制氨氣,其余同學評議。
【分析、回答】
可用堿石灰,不能用濃硫酸,因為硫酸可與氨氣反應。
【傾聽、領悟】
一位學生上臺[演示實驗1-5](銨鹽受熱分解),敘述實驗現象,其余學生觀察、解釋、評議、書寫化學方程式。
現象:試管內壁附有白色固體
【板書】3.受熱分解
【講解】氯化銨受熱分解為氯化氫和氨氣,遇冷時二者又重新結合為氯化銨,類似于“升華”現象,但不同于i2的升華。nh4hco3加熱則完全氣化,也出現類似“升華”的現象,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講解】銨鹽受熱分解的產物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一般與溫度和銨鹽里的酸根的氧化性等諸多因素有關。
【設問】銨鹽這類氮肥都是銨態氮肥,在貯存和施用時應注意的事項是什么?
【強調】銨鹽的不穩定性。
【思考、書寫】
【理解】
【思考、回答】
應密封保存在陰冷處。在施肥時,應埋在土壤下并及時灌水,以保證肥效。
【指導實驗】(1-5)銨鹽與堿的反應。
【講解】這個性質是銨鹽共同的性質。其反應實質是什么?
【講解】銨鹽和堿如果在溶液里的反應,都可用上述離子方程式表示,利用這個性質可檢驗化合物中是否含有 。
二位學生上臺[演示實驗l-5](銨鹽與堿的反應),敘述實驗現象,其余學生觀察、書寫化學方程式。
現象: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產生,并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有 產生。
【思考、回答、書寫】
【板書】三、銨離子的檢驗
【設問】有些地區的土壤呈酸性,要定期澆灑一些石灰水以中和土壤的酸性,在土壤中施用銨態氮肥時,能否同時澆石灰水或堿性物質,為什么?
【歸納】
(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紅)
【思考、分析、回答】
不行。氨氣逸出,肥效降低。
【小結】實驗室制取氨的方法,銨鹽的性質及 檢驗。
【課堂練習—投影】
1.寫出下列物質轉變的化學方程式,是氧化還原反應的請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2.用加熱方法可分離的一組是( )
a.氯化銨和消石灰 b.碳銨和過氧化鈉 c.碘和食鹽 d.氯化銨和氯化鋇
3.只用一種試劑可鑒別 、 、 和 四種溶液,這種試劑是( )
a. b. c. d.
4.若制取少量氨氣(除了用銨鹽和堿)還有其它方法嗎?
【作業】課本二、三 3、4
七、板書設計
第二節 氨 銨鹽
一、氨
1.氨的結構
化學鍵:共價鍵
空間構型:三角錐形
分子極性:極性分子
2.氨的物理性質
通常,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易液化,易溶于水
3.氨的化學性質
(1)氨與水的反應
(2)氨與酸的反應
(3)氨與氧氣的反應
4.氨的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作制冷劑 (3)制化肥 (4)制硝酸
5.氨的實驗室制法(1)原理 (2)裝置 (3)制取 (4)檢滿 (5)尾氣處理(環保)
二、銨鹽
1.銨鹽是離子化合物
2.易溶于水
3.受熱分解
三、銨離子檢驗
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紅
氨 銨鹽 篇5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氨氣的物理性質及銨鹽的性質。
掌握氨的化學性質、氨的實驗室制法及銨離子的檢驗方法。
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以及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的觀察與分析,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材分析
本節在化學鍵的基礎上,介紹了氨的分子結構,將有助于學生理解氨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在此基礎上又介紹氨與水、氯化氫、氧氣的反應,在介紹氨與水的反應通過“噴泉”實驗,說明氨的化學性質,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通過氨溶于水的過程的學習,進一步鞏因了可遞反應的知識。在介紹銨鹽的性質和銨離子的檢驗時,先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再歸納出銨鹽的共性都能與堿反應產生氨氣,然后采用討論和實驗的方式,讓學生總結出檢驗銨離子的方法。這樣,使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結論的方法。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科學方法。
關于氨氣的實驗室制法,教材采用了討論式的寫,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習思考,再通過實驗進行總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
本節教材安排了較多的實驗,以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節教學重點:氨的化學性質,銨離子的檢驗。
教法建議
引導學生運用結構理論指導氨的性質的學習,對于本節的實驗,可根據實驗特點和教學實際可采用“驗證式”、“探究式”、“邊講邊實驗”等方式 。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又有利于理解和鞏固學生已有的知識。
一、氨
1.氨的物理性質
引導學生寫出氨分子的電子式,從其結構入手,指明 在水中的溶解性、然后利用“噴泉”實驗說明 極易溶于水。然后讓學生閱讀教材歸納 的物理性質。
2.氨的化學性質
(1)氨與水的反應。
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噴泉”的探究性實驗酚酞溶液進入燒瓶后變為紅色,進而分析得出形成堿性溶液,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充分利用氨溶于水過程的可遞反應解釋顯堿性的原因( )并分析氨水中存在的分子和離子。訓練學生應用知識解釋問題的能力。
對于氨水的不穩定性,教師可補充演示實驗,并用潤濕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氨氣的產生。(指明該方法是常用來檢驗氨氣的方法之一)。同時,該實驗也為銨離子的檢驗埋下伏筆。
為更好地區分氨水與液氨,可引導學生列表進行比較。
(2)氨與氯化氫的反應
教師組織學生閱讀該部分內容,然后將[實驗1—3]改為學生實驗驗證此性質,啟發學生聯系氨與水反應生成堿進行思考,分析得出氨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再將該知識拓寬完成氨與硝酸、硫酸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指明氨氣與氯化氫相遇時,會產生濃的白煙,這是檢驗氨氣的一種方法。
(3)氨與氧氣的反應
此知識的引入建議從部分結構入手,氮元素呈-3價,為氮元素的最低價態,只能被氧化。在一定條件能與強的氧化劑發生反應,引出氨氣與氧氣的反應。
二、銨鹽
1.銨鹽受熱分解
銨鹽的受熱分解較分復雜教學中不能隨意拓寬。只要求學生掌握 、 受熱分解情況。但應注意 的受熱分解與 升華的區別。
2.銨鹽與堿的反應
通過[實驗1—5]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得出銨鹽的通性—均能與堿共熱產生氨氣。并讓學生根據 、 與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出離子反應方程式。通過該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氨的實驗室制法
可以采用邊講邊實驗的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反應原理由學生討論選擇實驗裝置,設計實驗方案,并通過實驗進行總結。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氨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2.使學生掌握氨的化學性質及實驗室制法。
3.使學生了解銨鹽的性質。
4.使學生掌握銨離子的檢驗方法。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學習興趣以及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點 氨的化學性質,鋁離子的檢驗。
三、實驗準備 的球棍模型、一集氣瓶 、一燒瓶 、濃氨水、濃鹽酸、 溶液、 晶體、 晶體、 。晶體、酚酞試液、紅色石蕊試紙、試管、燒壞、試管夾、玻璃棒、滴管、酒精燈、雙頭膠塞、乳膠管、止水夾。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氨的性質和用途
第二課時 氨的實驗室制法,銨鹽的性質
五、教學方法 引導—探索法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言】我們知道“氮是生命元素”。氮是蛋白質的重要成分,動、植物生長需要吸收含氮的養料。一般植物不能直接攝取空氣中的游離態氮,只能吸收兩種形式的化合態氮,一種是氨或銨鹽,一種是硝酸鹽,這一節我們就學習氨和銨鹽的一些知識。
【板書】第二節
一、氨
【引入】回研究物質的性質首先要從其結構入手。請用電子式及結構簡式表示氨分子。
【板書】1.氨的結構
【設問】氨分子極性如何?空間構型又如何?
【展示】氨分子的球棍模型。
【思考、討論、書寫】
【觀察、思考、分析、回答】
化學鍵:共價鍵
空間構型:三角錐形
分子極性:極性分子
【展示】一瓶集滿NH3的集氣瓶。
【演示實驗 1-2】噴泉實驗,觀察現象。此實驗說明NH3具有什么性質?
【設問】氨氣具有哪些物理性質?
【板書】2.氨的物理性質
【指導閱讀】課本相關內容。
【強調】氨極易溶于水,也易液化。氣態氨在液化時吸收大量的熱,常用液氮作致冷劑。如各大型場所的制冷設備。
【一位同學上臺聞氣味】刺激性氣味。
【觀察、思考、分析、回答】
1.燒瓶內形成噴泉現象,燒瓶內液體變紅。
2.NH3極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顯堿性。
【思考、回答】
【理解、分析】
【設問】在噴泉實驗中,氨溶于水后顯堿性,這過程中NH3發生了什么化學變化?
【板書】3.氨的化學性質
(1)氨與水的反應
【講解】NH3溶于水,有一水合氨生成,并有少部分一水合氨分子發生電離。例如 0.1mol/L的氨水在25℃時,只有1.34%發生電離。
【板書】
【講述】氨水不穩定,受熱分解,寫出化學方程式。
【思考、回答】
氨溶于水后有堿性物質生成。
【思考、回答】
氨水有弱堿性。
【書寫】
【設問】濃氨水加熱得到大量氨的原因是什么?
【追問】濃氨水中若加入生石灰或固體燒堿會有什么現象?為什么?
【講解】用這種方法也可制取氨。
【討論、分析、回答】
是由于一水合氨分解和氨氣溶解度下降共同作用的緣故。
【思考、分析、回答】
大量氨氣逸出。 或 在水中反應或溶解放出熱量。
【過渡】濃氨水用水稀釋后可以施入土壤,供給農作物生長需要的氮。但實際上氨水卻不能大量用作化肥,這是什么原因呢?
【設問】能否把氨轉化為固體化肥?
【板書】(2)氨與氯化氫的反應
【演示實驗1-3】
【提示】注意觀察兩根玻璃棒接近時發生的現象?并寫出化學方程式。
【思考、討論、回答】
氨水作為化肥的不足是:液態,易揮發,弱堿性。
【回憶、思考】
【觀察、回答、書寫】
大量白煙生成。
【講解】利用這個反應,就可以使氨轉化為固體的銨鹽(銨態氮肥),同時,氨與鹽酸和硝酸等揮發酸反應時,還因氣相反應,直接產生固體銨鹽小微粒,都伴有白煙。鹽酸與氨的發煙現象,可用來檢驗氨的存在。
【提問】請寫出氨分別與硝酸和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氨與酸反應實質是什么?
【領會】
【分析、討論、回答】
【設問】前面氨的性質所涉及的都為非氧化還原反應。在NH3中,氮元素顯現其最低化合價-3價,那么在一定條件下,NH3還能表現什么性質?
【板書】(3)氨與氧氣的反應
【講解】氨有弱還原性,例如氨在一定條件下與 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質發生反應。
[1] [2] [3] 下一頁
氨 銨鹽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氨氣分子的結構、性質、用途及相互關系。
(2)掌握氨水的性質、掌握有關氨氣溶于水的計算。
(3)了解氨水、液氨的區別,能分析氨水溶液中存在有關平衡問題。
2.能力和方法目標
(1)通過氨水、液氨成分的比較,培養學生的分析、對比能力。
(2)通過氨的結構、性質和用途相互關系的理解,提高推理能力。
(3)通過有關計算訓練數學計算和推理能力。
(4)通過有關實驗現象的觀察、實驗結論的分析,提高觀察能力和解釋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氨水跟液氨的差異。噴泉實驗的有關計算。
[教學過程]
見課件[氨、銨鹽(一)ppt文件]
[鞏固練習]
1.完成下表,比較液氨跟氨水的差異。
液氨與氨水的比較
液氨
氨水
物質成分
微粒種類
主要性質
存在條件
答案:
液氨與氨水的比較
液氨
氨水
物質成分
純凈物(非電解質)
氨的水溶液是混合物。nh3·h2o是一種弱電解質。
微粒種類
氨分子
氨分子、一水合氨分子、水分子、銨離子、氫氧根離子、氫離子
主要性質
不具有堿性
氨水中的一水合氨具有堿的通性
存在條件
常溫常壓下不能存在
常溫常壓下可存在
2.氣體x可能有nh3、cl2、h2s、hbr、co2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時產生淡黃色沉淀,該沉淀不溶于稀hno3溶液,若將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卻不見沉淀產生,則有關氣體x的成份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 ②一定不含co2 ③一定不含nh3、cl2、h2s ④可能含有cl2、co2。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和③ (d)②和③
答案:c。
2.關于氨水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氨水的溶質是nh3·h2o
(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劑變紅
(c)氨水中含三種分子和三種離子
(d)氨水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越大,溶液密度越小
答案:a。
3.由三種相同體積氣體組成的混合氣,依次通過足量的下列4種試劑: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濃硫酸、灼熱的氧化銅和過氧化鈉后,氣體體積減小一半(氣體體積均在相同條件下測定且溫度高于水的沸點),這種混合氣體的合理組成是( )
(a)nh3、co、no (b)hcl、h2、n2 (c)hcl、co2、co (d)so2、n2、ch4
答案:c。
4.在下列變化中,吸收能量的是( )。
(a)氨氣液化為液氨 (b)磷與氧氣化合成五氧化二磷
(c)液氨汽化為氨氣 (d)氨在催化劑存在的情況下與氧氣反應
答案:c。
5.如下圖所示,燒瓶內已充滿某氣體x,氣體體積為1000ml(273k,101325pa),燒杯中盛滿水,直導管長l=60cm,導管進入燒杯中水面下12cm,氣體的溶解度在273k時為1∶40(1體積水能溶解101325pa下氣體40體積)。實驗開始,膠頭滴管先向燒瓶中注入1ml水。
(1)通過計算確定能否看到噴泉現象。(假設壓強的微小變化對氣體溶解度的影響忽略不計。)
(2)如不能看到,則可改變進入燒杯的導管的長度,問導管進入燒杯的長度為多少時,恰好能形成噴泉?
(3)如不能看到,則膠頭滴管中共滴入多少毫升水恰好能形成噴泉?
答案:(1)不能。(2)8cm。(3)1.2ml。
氨 銨鹽 篇7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氨氣的物理性質及銨鹽的性質。
掌握氨的化學性質、氨的實驗室制法及銨離子的檢驗方法。
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以及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的觀察與分析,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材分析
本節在化學鍵的基礎上,介紹了氨的分子結構,將有助于學生理解氨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在此基礎上又介紹氨與水、氯化氫、氧氣的反應,在介紹氨與水的反應通過“噴泉”實驗,說明氨的化學性質,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通過氨溶于水的過程的學習,進一步鞏因了可遞反應的知識。在介紹銨鹽的性質和銨離子的檢驗時,先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再歸納出銨鹽的共性都能與堿反應產生氨氣,然后采用討論和實驗的方式,讓學生總結出檢驗銨離子的方法。這樣,使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結論的方法。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科學方法。
關于氨氣的實驗室制法,教材采用了討論式的寫,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習思考,再通過實驗進行總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
本節教材安排了較多的實驗,以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節教學重點:氨的化學性質,銨離子的檢驗。
教法建議
引導學生運用結構理論指導氨的性質的學習,對于本節的實驗,可根據實驗特點和教學實際可采用“驗證式”、“探究式”、“邊講邊實驗”等方式 。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又有利于理解和鞏固學生已有的知識。
一、氨
1.氨的物理性質
引導學生寫出氨分子的電子式,從其結構入手,指明 在水中的溶解性、然后利用“噴泉”實驗說明 極易溶于水。然后讓學生閱讀教材歸納 的物理性質。
2.氨的化學性質
(1)氨與水的反應。
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噴泉”的探究性實驗酚酞溶液進入燒瓶后變為紅色,進而分析得出形成堿性溶液,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充分利用氨溶于水過程的可遞反應解釋顯堿性的原因( )并分析氨水中存在的分子和離子。訓練學生應用知識解釋問題的能力。
對于氨水的不穩定性,教師可補充演示實驗,并用潤濕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氨氣的產生。(指明該方法是常用來檢驗氨氣的方法之一)。同時,該實驗也為銨離子的檢驗埋下伏筆。
為更好地區分氨水與液氨,可引導學生列表進行比較。
(2)氨與氯化氫的反應
教師組織學生閱讀該部分內容,然后將[實驗1—3]改為學生實驗驗證此性質,啟發學生聯系氨與水反應生成堿進行思考,分析得出氨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再將該知識拓寬完成氨與硝酸、硫酸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指明氨氣與氯化氫相遇時,會產生濃的白煙,這是檢驗氨氣的一種方法。
(3)氨與氧氣的反應
此知識的引入建議從部分結構入手,氮元素呈-3價,為氮元素的最低價態,只能被氧化。在一定條件能與強的氧化劑發生反應,引出氨氣與氧氣的反應。
二、銨鹽
1.銨鹽受熱分解
銨鹽的受熱分解較分復雜教學中不能隨意拓寬。只要求學生掌握 、 受熱分解情況。但應注意 的受熱分解與 升華的區別。
2.銨鹽與堿的反應
通過[實驗1—5]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得出銨鹽的通性—均能與堿共熱產生氨氣。并讓學生根據 、 與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出離子反應方程式。通過該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氨的實驗室制法
可以采用邊講邊實驗的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反應原理由學生討論選擇實驗裝置,設計實驗方案,并通過實驗進行總結。
氨 銨鹽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氨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2.使學生掌握氨的化學性質及實驗室制法。
3.使學生了解銨鹽的性質。
4.使學生掌握銨離子的檢驗方法。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學習興趣以及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點 氨的化學性質,鋁離子的檢驗。
三、實驗準備 的球棍模型、一集氣瓶 、一燒瓶 、濃氨水、濃鹽酸、 溶液、 晶體、 晶體、 。晶體、酚酞試液、紅色石蕊試紙、試管、燒壞、試管夾、玻璃棒、滴管、酒精燈、雙頭膠塞、乳膠管、止水夾。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氨的性質和用途
第二課時 氨的實驗室制法,銨鹽的性質
五、教學方法 引導—探索法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言】我們知道“氮是生命元素”。氮是蛋白質的重要成分,動、植物生長需要吸收含氮的養料。一般植物不能直接攝取空氣中的游離態氮,只能吸收兩種形式的化合態氮,一種是氨或銨鹽,一種是硝酸鹽,這一節我們就學習氨和銨鹽的一些知識。
【板書】第二節
一、氨
【引入】回研究物質的性質首先要從其結構入手。請用電子式及結構簡式表示氨分子。
【板書】1.氨的結構
【設問】氨分子極性如何?空間構型又如何?
【展示】氨分子的球棍模型。
【思考、討論、書寫】
【觀察、思考、分析、回答】
化學鍵:共價鍵
空間構型:三角錐形
分子極性:極性分子
【展示】一瓶集滿NH3的集氣瓶。
【演示實驗 1-2】噴泉實驗,觀察現象。此實驗說明NH3具有什么性質?
【設問】氨氣具有哪些物理性質?
【板書】2.氨的物理性質
【指導閱讀】課本相關內容。
【強調】氨極易溶于水,也易液化。氣態氨在液化時吸收大量的熱,常用液氮作致冷劑。如各大型場所的制冷設備。
【一位同學上臺聞氣味】刺激性氣味。
【觀察、思考、分析、回答】
1.燒瓶內形成噴泉現象,燒瓶內液體變紅。
2.NH3極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顯堿性。
【思考、回答】
【理解、分析】
【設問】在噴泉實驗中,氨溶于水后顯堿性,這過程中NH3發生了什么化學變化?
【板書】3.氨的化學性質
(1)氨與水的反應
【講解】NH3溶于水,有一水合氨生成,并有少部分一水合氨分子發生電離。例如 0.1mol/L的氨水在25℃時,只有1.34%發生電離。
【板書】
【講述】氨水不穩定,受熱分解,寫出化學方程式。
【思考、回答】
氨溶于水后有堿性物質生成。
【思考、回答】
氨水有弱堿性。
【書寫】
【設問】濃氨水加熱得到大量氨的原因是什么?
【追問】濃氨水中若加入生石灰或固體燒堿會有什么現象?為什么?
【講解】用這種方法也可制取氨。
【討論、分析、回答】
是由于一水合氨分解和氨氣溶解度下降共同作用的緣故。
【思考、分析、回答】
大量氨氣逸出。 或 在水中反應或溶解放出熱量。
【過渡】濃氨水用水稀釋后可以施入土壤,供給農作物生長需要的氮。但實際上氨水卻不能大量用作化肥,這是什么原因呢?
【設問】能否把氨轉化為固體化肥?
【板書】(2)氨與氯化氫的反應
【演示實驗1-3】
【提示】注意觀察兩根玻璃棒接近時發生的現象?并寫出化學方程式。
【思考、討論、回答】
氨水作為化肥的不足是:液態,易揮發,弱堿性。
【回憶、思考】
【觀察、回答、書寫】
大量白煙生成。
【講解】利用這個反應,就可以使氨轉化為固體的銨鹽(銨態氮肥),同時,氨與鹽酸和硝酸等揮發酸反應時,還因氣相反應,直接產生固體銨鹽小微粒,都伴有白煙。鹽酸與氨的發煙現象,可用來檢驗氨的存在。
【提問】請寫出氨分別與硝酸和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氨與酸反應實質是什么?
【領會】
【分析、討論、回答】
【設問】前面氨的性質所涉及的都為非氧化還原反應。在NH3中,氮元素顯現其最低化合價-3價,那么在一定條件下,NH3還能表現什么性質?
【板書】(3)氨與氧氣的反應
【講解】氨有弱還原性,例如氨在一定條件下與 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質發生反應。
氨和 在催化劑(鉑、氧化鐵)作用下,就可發生氧化,生成物為NO和H2O,它是工業制硝酸的方法。請書寫化學方程式,并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思考、討論、回答】
-3價的氮元素價態還可升高,所以氨應具有還原性。
【領會、書寫、評價】
【小結】氨的分子結構和性質。
【回憶、領會】
【指導閱讀】閱讀課本相關內容,總結氨的用途。
【板書】
4.氮的用途
【閱讀、歸納】
(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作致冷劑
(3)制化肥(硫銨、硝銨、尿素等)
(4)制硝酸
【練習—投影】
1.氨氣、液氨、氨水、銨離子有什么區別?為什么?
2.氨水在貯運中應使用什么容器?
3.請用兩種方法檢驗氨氣。
【作業 】
課本一、二3、三1、2、四1
第二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言】工業上是用N2和H2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條件下合成氨的。實驗室可用銨鹽和堿的反應來制備少量的氨氣。一般用氯化銨和消石灰共熱制氨氣。
【板書】5.氨的實驗室制法
(1)原理
【設問】在實驗室制氣體時,選擇氣體、發生裝置和氣體收集裝置的原則是什么?
【追問】實驗室制氮氣應選擇什么裝置?收集方法?為什么?
【書寫】
【思考、討論、回答、評價】
【思考、回答】
因為此反應為固體與固體反應需加熱,可選用制氧氣的裝置。
因為氨氣密度比空氣小和極易溶于水,只能用向下排氣取氣法收集。
【引導】若在實驗室制取并要收集一試管氨氣,在實驗過程中主要注意的事項是什么?
【分析、討論、回答】
在安裝儀器中,注意盛藥品的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
【強調】收集氨的試管口棉花的作用及檢驗氨氣的操作方法。
【板書】(2)裝置
(3)制取
(4)駐滿
(5)尾氣處理
【設問】若制取干燥的氨氣,可選擇哪種干燥劑?能否用濃硫酸?為什么?
【過渡】氨與酸反應的生成物都是由銨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離子化合物,這類化合物稱為銨鹽。
【板書】二、銨鹽
【板書】1.銨鹽是離子化合物
2.易溶于水
【指導實驗】(1-4)氯化銨受熱分解。
在收集氣體的試管口要堵棉花,便于集滿。
在驗滿時,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若變藍色則已滿;也可用玻璃棒蘸取濃鹽酸放在試管口,若產生大量白煙則滿。
在驗滿后,應立即停止加熱,在試管口放一團用水或鹽酸浸濕的棉花球以吸收多余的氨,防止污染空氣。
請兩位學生上講臺來制氨氣,其余同學評議。
【分析、回答】
可用堿石灰,不能用濃硫酸,因為硫酸可與氨氣反應。
【傾聽、領悟】
一位學生上臺[演示實驗1-5](銨鹽受熱分解),敘述實驗現象,其余學生觀察、解釋、評議、書寫化學方程式。
現象:試管內壁附有白色固體
【板書】3.受熱分解
【講解】氯化銨受熱分解為氯化氫和氨氣,遇冷時二者又重新結合為氯化銨,類似于“升華”現象,但不同于I2的升華。NH4HCO3加熱則完全氣化,也出現類似“升華”的現象,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講解】銨鹽受熱分解的產物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一般與溫度和銨鹽里的酸根的氧化性等諸多因素有關。
【設問】銨鹽這類氮肥都是銨態氮肥,在貯存和施用時應注意的事項是什么?
【強調】銨鹽的不穩定性。
【思考、書寫】
【理解】
【思考、回答】
應密封保存在陰冷處。在施肥時,應埋在土壤下并及時灌水,以保證肥效。
【指導實驗】(1-5)銨鹽與堿的反應。
【講解】這個性質是銨鹽共同的性質。其反應實質是什么?
【講解】銨鹽和堿如果在溶液里的反應,都可用上述離子方程式表示,利用這個性質可檢驗化合物中是否含有 。
二位學生上臺[演示實驗l-5](銨鹽與堿的反應),敘述實驗現象,其余學生觀察、書寫化學方程式。
現象: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產生,并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有 產生。
【思考、回答、書寫】
【板書】三、銨離子的檢驗
【設問】有些地區的土壤呈酸性,要定期澆灑一些石灰水以中和土壤的酸性,在土壤中施用銨態氮肥時,能否同時澆石灰水或堿性物質,為什么?
【歸納】
(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紅)
【思考、分析、回答】
不行。氨氣逸出,肥效降低。
【小結】實驗室制取氨的方法,銨鹽的性質及 檢驗。
【課堂練習—投影】
1.寫出下列物質轉變的化學方程式,是氧化還原反應的請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2.用加熱方法可分離的一組是( )
A.氯化銨和消石灰 B.碳銨和過氧化鈉 C.碘和食鹽 D.氯化銨和氯化鋇
3.只用一種試劑可鑒別 、 、 和 四種溶液,這種試劑是( )
A. B. C. D.
4.若制取少量氨氣(除了用銨鹽和堿)還有其它方法嗎?
【作業 】課本二、三 3、4
七、板書設計
第二節 氨 銨鹽
一、氨
1.氨的結構
化學鍵:共價鍵
空間構型:三角錐形
分子極性:極性分子
2.氨的物理性質
通常,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易液化,易溶于水
3.氨的化學性質
(1)氨與水的反應
(2)氨與酸的反應
(3)氨與氧氣的反應
4.氨的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作制冷劑 (3)制化肥 (4)制硝酸
5.氨的實驗室制法(1)原理 (2)裝置 (3)制取 (4)檢滿 (5)尾氣處理(環保)
二、銨鹽
1.銨鹽是離子化合物
2.易溶于水
3.受熱分解
三、銨離子檢驗
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紅
氨 銨鹽 篇8
[教學目標 ]
1.知識目標
(1)掌握氨氣分子的結構、性質、用途及相互關系。
(2)掌握氨水的性質、掌握有關氨氣溶于水的計算。
(3)了解氨水、液氨的區別,能分析氨水溶液中存在有關平衡問題。
2.能力和方法目標
(1)通過氨水、液氨成分的比較,培養學生的分析、對比能力。
(2)通過氨的結構、性質和用途相互關系的理解,提高推理能力。
(3)通過有關計算訓練數學計算和推理能力。
(4)通過有關實驗現象的觀察、實驗結論的分析,提高觀察能力和解釋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氨水跟液氨的差異。噴泉實驗的有關計算。
[教學過程 ]
見課件[氨、銨鹽(一)ppt文件]
[鞏固練習]
1.完成下表,比較液氨跟氨水的差異。
液氨與氨水的比較
液氨
氨水
物質成分
微粒種類
主要性質
存在條件
答案:
液氨與氨水的比較
液氨
氨水
物質成分
純凈物(非電解質)
氨的水溶液是混合物。NH3·H2O是一種弱電解質。
微粒種類
氨分子
氨分子、一水合氨分子、水分子、銨離子、氫氧根離子、氫離子
主要性質
不具有堿性
氨水中的一水合氨具有堿的通性
存在條件
常溫常壓下不能存在
常溫常壓下可存在
2.氣體X可能有NH3、Cl2、H2S、HBr、CO2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時產生淡黃色沉淀,該沉淀不溶于稀HNO3溶液,若將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卻不見沉淀產生,則有關氣體X的成份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 ②一定不含CO2 ③一定不含NH3、Cl2、H2S ④可能含有Cl2、CO2。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和③ (D)②和③
答案:C。
2.關于氨水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氨水的溶質是NH3·H2O
(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劑變紅
(C)氨水中含三種分子和三種離子
(D)氨水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越大,溶液密度越小
答案:A。
3.由三種相同體積氣體組成的混合氣,依次通過足量的下列4種試劑: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濃硫酸、灼熱的氧化銅和過氧化鈉后,氣體體積減小一半(氣體體積均在相同條件下測定且溫度高于水的沸點),這種混合氣體的合理組成是( )
(A)NH3、CO、NO (B)HCl、H2、N2 (C)HCl、CO2、CO (D)SO2、N2、CH4
答案:C。
4.在下列變化中,吸收能量的是( )。
(A)氨氣液化為液氨 (B)磷與氧氣化合成五氧化二磷
(C)液氨汽化為氨氣 (D)氨在催化劑存在的情況下與氧氣反應
答案:C。
5.如下圖所示,燒瓶內已充滿某氣體X,氣體體積為1000mL(273K,101325Pa),燒杯中盛滿水,直導管長L=60cm,導管進入燒杯中水面下12cm,氣體的溶解度在273K時為1∶40(1體積水能溶解101325Pa下氣體40體積)。實驗開始,膠頭滴管先向燒瓶中注入1mL水。
(1)通過計算確定能否看到噴泉現象。(假設壓強的微小變化對氣體溶解度的影響忽略不計。)
(2)如不能看到,則可改變進入燒杯的導管的長度,問導管進入燒杯的長度為多少時,恰好能形成噴泉?
(3)如不能看到,則膠頭滴管中共滴入多少毫升水恰好能形成噴泉?
答案:(1)不能。(2)8cm。(3)1.2mL。
氨 銨鹽 篇9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氨氣的物理性質及銨鹽的性質。
掌握氨的化學性質、氨的實驗室制法及銨離子的檢驗方法。
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以及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的觀察與分析,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材分析
本節在化學鍵的基礎上,介紹了氨的分子結構,將有助于學生理解氨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在此基礎上又介紹氨與水、氯化氫、氧氣的反應,在介紹氨與水的反應通過“噴泉”實驗,說明氨的化學性質,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通過氨溶于水的過程的學習,進一步鞏因了可遞反應的知識。在介紹銨鹽的性質和銨離子的檢驗時,先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再歸納出銨鹽的共性都能與堿反應產生氨氣,然后采用討論和實驗的方式,讓學生總結出檢驗銨離子的方法。這樣,使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結論的方法。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科學方法。
關于氨氣的實驗室制法,教材采用了討論式的寫,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習思考,再通過實驗進行總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
本節教材安排了較多的實驗,以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節教學重點:氨的化學性質,銨離子的檢驗。
教法建議
引導學生運用結構理論指導氨的性質的學習,對于本節的實驗,可根據實驗特點和教學實際可采用“驗證式”、“探究式”、“邊講邊實驗”等方式 。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又有利于理解和鞏固學生已有的知識。
一、氨
1.氨的物理性質
引導學生寫出氨分子的電子式,從其結構入手,指明 在水中的溶解性、然后利用“噴泉”實驗說明 極易溶于水。然后讓學生閱讀教材歸納 的物理性質。
2.氨的化學性質
(1)氨與水的反應。
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噴泉”的探究性實驗酚酞溶液進入燒瓶后變為紅色,進而分析得出形成堿性溶液,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充分利用氨溶于水過程的可遞反應解釋顯堿性的原因( )并分析氨水中存在的分子和離子。訓練學生應用知識解釋問題的能力。
對于氨水的不穩定性,教師可補充演示實驗,并用潤濕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氨氣的產生。(指明該方法是常用來檢驗氨氣的方法之一)。同時,該實驗也為銨離子的檢驗埋下伏筆。
為更好地區分氨水與液氨,可引導學生列表進行比較。
(2)氨與氯化氫的反應
教師組織學生閱讀該部分內容,然后將[實驗1—3]改為學生實驗驗證此性質,啟發學生聯系氨與水反應生成堿進行思考,分析得出氨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再將該知識拓寬完成氨與硝酸、硫酸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指明氨氣與氯化氫相遇時,會產生濃的白煙,這是檢驗氨氣的一種方法。
(3)氨與氧氣的反應
此知識的引入建議從部分結構入手,氮元素呈-3價,為氮元素的最低價態,只能被氧化。在一定條件能與強的氧化劑發生反應,引出氨氣與氧氣的反應。
二、銨鹽
1.銨鹽受熱分解
銨鹽的受熱分解較分復雜教學中不能隨意拓寬。只要求學生掌握 、 受熱分解情況。但應注意 的受熱分解與 升華的區別。
2.銨鹽與堿的反應
通過[實驗1—5]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得出銨鹽的通性—均能與堿共熱產生氨氣。并讓學生根據 、 與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出離子反應方程式。通過該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氨的實驗室制法
可以采用邊講邊實驗的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反應原理由學生討論選擇實驗裝置,設計實驗方案,并通過實驗進行總結。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氨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2.使學生掌握氨的化學性質及實驗室制法。
3.使學生了解銨鹽的性質。
4.使學生掌握銨離子的檢驗方法。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學習興趣以及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點 氨的化學性質,鋁離子的檢驗。
三、實驗準備 的球棍模型、一集氣瓶 、一燒瓶 、濃氨水、濃鹽酸、 溶液、 晶體、 晶體、 。晶體、酚酞試液、紅色石蕊試紙、試管、燒壞、試管夾、玻璃棒、滴管、酒精燈、雙頭膠塞、乳膠管、止水夾。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氨的性質和用途
第二課時 氨的實驗室制法,銨鹽的性質
五、教學方法 引導—探索法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言】我們知道“氮是生命元素”。氮是蛋白質的重要成分,動、植物生長需要吸收含氮的養料。一般植物不能直接攝取空氣中的游離態氮,只能吸收兩種形式的化合態氮,一種是氨或銨鹽,一種是硝酸鹽,這一節我們就學習氨和銨鹽的一些知識。
【板書】第二節
一、氨
【引入】回研究物質的性質首先要從其結構入手。請用電子式及結構簡式表示氨分子。
【板書】1.氨的結構
【設問】氨分子極性如何?空間構型又如何?
【展示】氨分子的球棍模型。
【思考、討論、書寫】
【觀察、思考、分析、回答】
化學鍵:共價鍵
空間構型:三角錐形
分子極性:極性分子
【展示】一瓶集滿NH3的集氣瓶。
【演示實驗 1-2】噴泉實驗,觀察現象。此實驗說明NH3具有什么性質?
【設問】氨氣具有哪些物理性質?
【板書】2.氨的物理性質
【指導閱讀】課本相關內容。
【強調】氨極易溶于水,也易液化。氣態氨在液化時吸收大量的熱,常用液氮作致冷劑。如各大型場所的制冷設備。
【一位同學上臺聞氣味】刺激性氣味。
【觀察、思考、分析、回答】
1.燒瓶內形成噴泉現象,燒瓶內液體變紅。
2.NH3極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顯堿性。
【思考、回答】
【理解、分析】
【設問】在噴泉實驗中,氨溶于水后顯堿性,這過程中NH3發生了什么化學變化?
【板書】3.氨的化學性質
(1)氨與水的反應
【講解】NH3溶于水,有一水合氨生成,并有少部分一水合氨分子發生電離。例如 0.1mol/L的氨水在25℃時,只有1.34%發生電離。
【板書】
【講述】氨水不穩定,受熱分解,寫出化學方程式。
【思考、回答】
氨溶于水后有堿性物質生成。
【思考、回答】
氨水有弱堿性。
【書寫】
【設問】濃氨水加熱得到大量氨的原因是什么?
【追問】濃氨水中若加入生石灰或固體燒堿會有什么現象?為什么?
【講解】用這種方法也可制取氨。
【討論、分析、回答】
是由于一水合氨分解和氨氣溶解度下降共同作用的緣故。
【思考、分析、回答】
大量氨氣逸出。 或 在水中反應或溶解放出熱量。
【過渡】濃氨水用水稀釋后可以施入土壤,供給農作物生長需要的氮。但實際上氨水卻不能大量用作化肥,這是什么原因呢?
【設問】能否把氨轉化為固體化肥?
【板書】(2)氨與氯化氫的反應
【演示實驗1-3】
【提示】注意觀察兩根玻璃棒接近時發生的現象?并寫出化學方程式。
【思考、討論、回答】
氨水作為化肥的不足是:液態,易揮發,弱堿性。
【回憶、思考】
【觀察、回答、書寫】
大量白煙生成。
【講解】利用這個反應,就可以使氨轉化為固體的銨鹽(銨態氮肥),同時,氨與鹽酸和硝酸等揮發酸反應時,還因氣相反應,直接產生固體銨鹽小微粒,都伴有白煙。鹽酸與氨的發煙現象,可用來檢驗氨的存在。
【提問】請寫出氨分別與硝酸和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氨與酸反應實質是什么?
【領會】
【分析、討論、回答】
【設問】前面氨的性質所涉及的都為非氧化還原反應。在NH3中,氮元素顯現其最低化合價-3價,那么在一定條件下,NH3還能表現什么性質?
【板書】(3)氨與氧氣的反應
【講解】氨有弱還原性,例如氨在一定條件下與 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質發生反應。
氨和 在催化劑(鉑、氧化鐵)作用下,就可發生氧化,生成物為NO和H2O,它是工業制硝酸的方法。請書寫化學方程式,并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思考、討論、回答】
-3價的氮元素價態還可升高,所以氨應具有還原性。
【領會、書寫、評價】
【小結】氨的分子結構和性質。
【回憶、領會】
【指導閱讀】閱讀課本相關內容,總結氨的用途。
【板書】
4.氮的用途
【閱讀、歸納】
(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作致冷劑
(3)制化肥(硫銨、硝銨、尿素等)
(4)制硝酸
【練習—投影】
1.氨氣、液氨、氨水、銨離子有什么區別?為什么?
2.氨水在貯運中應使用什么容器?
3.請用兩種方法檢驗氨氣。
【作業 】
課本一、二3、三1、2、四1
第二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言】工業上是用N2和H2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條件下合成氨的。實驗室可用銨鹽和堿的反應來制備少量的氨氣。一般用氯化銨和消石灰共熱制氨氣。
【板書】5.氨的實驗室制法
(1)原理
【設問】在實驗室制氣體時,選擇氣體、發生裝置和氣體收集裝置的原則是什么?
【追問】實驗室制氮氣應選擇什么裝置?收集方法?為什么?
【書寫】
【思考、討論、回答、評價】
【思考、回答】
因為此反應為固體與固體反應需加熱,可選用制氧氣的裝置。
因為氨氣密度比空氣小和極易溶于水,只能用向下排氣取氣法收集。
【引導】若在實驗室制取并要收集一試管氨氣,在實驗過程中主要注意的事項是什么?
【分析、討論、回答】
在安裝儀器中,注意盛藥品的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
【強調】收集氨的試管口棉花的作用及檢驗氨氣的操作方法。
【板書】(2)裝置
(3)制取
(4)駐滿
(5)尾氣處理
【設問】若制取干燥的氨氣,可選擇哪種干燥劑?能否用濃硫酸?為什么?
【過渡】氨與酸反應的生成物都是由銨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離子化合物,這類化合物稱為銨鹽。
【板書】二、銨鹽
【板書】1.銨鹽是離子化合物
2.易溶于水
【指導實驗】(1-4)氯化銨受熱分解。
在收集氣體的試管口要堵棉花,便于集滿。
在驗滿時,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若變藍色則已滿;也可用玻璃棒蘸取濃鹽酸放在試管口,若產生大量白煙則滿。
在驗滿后,應立即停止加熱,在試管口放一團用水或鹽酸浸濕的棉花球以吸收多余的氨,防止污染空氣。
請兩位學生上講臺來制氨氣,其余同學評議。
【分析、回答】
可用堿石灰,不能用濃硫酸,因為硫酸可與氨氣反應。
【傾聽、領悟】
一位學生上臺[演示實驗1-5](銨鹽受熱分解),敘述實驗現象,其余學生觀察、解釋、評議、書寫化學方程式。
現象:試管內壁附有白色固體
【板書】3.受熱分解
【講解】氯化銨受熱分解為氯化氫和氨氣,遇冷時二者又重新結合為氯化銨,類似于“升華”現象,但不同于I2的升華。NH4HCO3加熱則完全氣化,也出現類似“升華”的現象,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講解】銨鹽受熱分解的產物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一般與溫度和銨鹽里的酸根的氧化性等諸多因素有關。
【設問】銨鹽這類氮肥都是銨態氮肥,在貯存和施用時應注意的事項是什么?
【強調】銨鹽的不穩定性。
【思考、書寫】
【理解】
【思考、回答】
應密封保存在陰冷處。在施肥時,應埋在土壤下并及時灌水,以保證肥效。
【指導實驗】(1-5)銨鹽與堿的反應。
【講解】這個性質是銨鹽共同的性質。其反應實質是什么?
【講解】銨鹽和堿如果在溶液里的反應,都可用上述離子方程式表示,利用這個性質可檢驗化合物中是否含有 。
二位學生上臺[演示實驗l-5](銨鹽與堿的反應),敘述實驗現象,其余學生觀察、書寫化學方程式。
現象: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產生,并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有 產生。
【思考、回答、書寫】
【板書】三、銨離子的檢驗
【設問】有些地區的土壤呈酸性,要定期澆灑一些石灰水以中和土壤的酸性,在土壤中施用銨態氮肥時,能否同時澆石灰水或堿性物質,為什么?
【歸納】
(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紅)
【思考、分析、回答】
不行。氨氣逸出,肥效降低。
【小結】實驗室制取氨的方法,銨鹽的性質及 檢驗。
【課堂練習—投影】
1.寫出下列物質轉變的化學方程式,是氧化還原反應的請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2.用加熱方法可分離的一組是( )
A.氯化銨和消石灰 B.碳銨和過氧化鈉 C.碘和食鹽 D.氯化銨和氯化鋇
3.只用一種試劑可鑒別 、 、 和 四種溶液,這種試劑是( )
A. B. C. D.
4.若制取少量氨氣(除了用銨鹽和堿)還有其它方法嗎?
【作業 】課本二、三 3、4
七、板書設計
第二節 氨 銨鹽
一、氨
1.氨的結構
化學鍵:共價鍵
空間構型:三角錐形
分子極性:極性分子
2.氨的物理性質
通常,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易液化,易溶于水
3.氨的化學性質
(1)氨與水的反應
(2)氨與酸的反應
(3)氨與氧氣的反應
4.氨的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作制冷劑 (3)制化肥 (4)制硝酸
5.氨的實驗室制法(1)原理 (2)裝置 (3)制取 (4)檢滿 (5)尾氣處理(環保)
二、銨鹽
1.銨鹽是離子化合物
2.易溶于水
3.受熱分解
三、銨離子檢驗
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紅
氨 銨鹽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氨氣的實驗室制法。
(2)掌握銨鹽的性質和銨離子的鑒別方法。
(3)理解氨和銨的異同。
2.能力和方法目標
(1)通過氨氣的實驗制法學習,提高實驗設計能力。
(2)通過氨、銨鹽性質的綜合運用,提高推理能力。
(3)通過有關實驗現象的觀察、實驗結論的分析,提高觀察能力和解釋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銨離子的鑒定。
[教學過程]
見課件[氨、銨鹽(二)ppt文件]
[鞏固練習]
1.四支試管分別充滿o2、no2、cl2、nh3四種氣體,把它們分別倒立于盛有下列各種液體的水槽中,發生的現象如下圖所示,其中充滿cl2的試管是( )。
答案:c。
2.白色固體a的水溶液能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把a裝入試管中充分加熱,a全部消失,同時產生白煙和紫色蒸汽。將加熱生成的煙氣通過濃熱的naoh溶液,紫色消失,但有無色氣體。將這無色氣體通過硫酸溶液,無色氣體明顯減少,再將剩余的無色氣體在空氣中點燃,產物生成水。由此上事實推知:
a的化學式應該是______________;a受熱變化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
答案:nh4i;2 nh4i=2nh3+i2+h2。
3.用一種白色固體a和一種黃色固體b做如下實驗:①a與等物質的量的一元強酸和一元強堿都能完全作用,依次生成有毒氣體c和極易溶于水的氣體d。②b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氣體e。e與c反應又生成b。③將d通入滴有石蕊的水中,溶液呈藍色,再通入e,過量時溶液由藍變紅。④將e與空氣混合通入裝有催化劑的灼熱的玻璃管,氣體出口處有白霧生成。
則(填化學式)a是_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e是________。
答案:a是nh4hs,b是s,c是h2s,d是nh3,e是so2。
4.從某物質a的水溶液出發有下面所示的一系列變化:
(1)寫出a~f物質的化學式。
(2)寫出e→f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
(3)鑒別物質f中陰離子的方法是_______。
答案:
(1)各物質的化學式為:a是(nh4)2so3,b是(nh4)2so4,c是so2,d是nh3,e是k2so3,f是k2so4。
(2)k2so3+br2+h2o=k2so4+2hbr。
(3)f中的陰離子是硫酸根離子,可以加鹽酸、bacl2溶液來鑒別。
氨 銨鹽 篇11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氨氣的物理性質及銨鹽的性質。
掌握氨的化學性質、氨的實驗室制法及銨離子的檢驗方法。
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以及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的觀察與分析,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材分析
本節在化學鍵的基礎上,介紹了氨的分子結構,將有助于學生理解氨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在此基礎上又介紹氨與水、氯化氫、氧氣的反應,在介紹氨與水的反應通過“噴泉”實驗,說明氨的化學性質,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通過氨溶于水的過程的學習,進一步鞏因了可遞反應的知識。在介紹銨鹽的性質和銨離子的檢驗時,先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再歸納出銨鹽的共性都能與堿反應產生氨氣,然后采用討論和實驗的方式,讓學生總結出檢驗銨離子的方法。這樣,使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結論的方法。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科學方法。
關于氨氣的實驗室制法,教材采用了討論式的寫,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習思考,再通過實驗進行總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
本節教材安排了較多的實驗,以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節教學重點:氨的化學性質,銨離子的檢驗。
教法建議
引導學生運用結構理論指導氨的性質的學習,對于本節的實驗,可根據實驗特點和教學實際可采用“驗證式”、“探究式”、“邊講邊實驗”等方式 。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又有利于理解和鞏固學生已有的知識。
一、氨
1.氨的物理性質
引導學生寫出氨分子的電子式,從其結構入手,指明 在水中的溶解性、然后利用“噴泉”實驗說明 極易溶于水。然后讓學生閱讀教材歸納 的物理性質。
2.氨的化學性質
(1)氨與水的反應。
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噴泉”的探究性實驗酚酞溶液進入燒瓶后變為紅色,進而分析得出形成堿性溶液,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充分利用氨溶于水過程的可遞反應解釋顯堿性的原因( )并分析氨水中存在的分子和離子。訓練學生應用知識解釋問題的能力。
對于氨水的不穩定性,教師可補充演示實驗,并用潤濕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氨氣的產生。(指明該方法是常用來檢驗氨氣的方法之一)。同時,該實驗也為銨離子的檢驗埋下伏筆。
為更好地區分氨水與液氨,可引導學生列表進行比較。
(2)氨與氯化氫的反應
教師組織學生閱讀該部分內容,然后將[實驗1—3]改為學生實驗驗證此性質,啟發學生聯系氨與水反應生成堿進行思考,分析得出氨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再將該知識拓寬完成氨與硝酸、硫酸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指明氨氣與氯化氫相遇時,會產生濃的白煙,這是檢驗氨氣的一種方法。
(3)氨與氧氣的反應
此知識的引入建議從部分結構入手,氮元素呈-3價,為氮元素的最低價態,只能被氧化。在一定條件能與強的氧化劑發生反應,引出氨氣與氧氣的反應。
二、銨鹽
1.銨鹽受熱分解
銨鹽的受熱分解較分復雜教學中不能隨意拓寬。只要求學生掌握 、 受熱分解情況。但應注意 的受熱分解與 升華的區別。
2.銨鹽與堿的反應
通過[實驗1—5]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得出銨鹽的通性—均能與堿共熱產生氨氣。并讓學生根據 、 與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出離子反應方程式。通過該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氨的實驗室制法
可以采用邊講邊實驗的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反應原理由學生討論選擇實驗裝置,設計實驗方案,并通過實驗進行總結。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氨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2.使學生掌握氨的化學性質及實驗室制法。
3.使學生了解銨鹽的性質。
4.使學生掌握銨離子的檢驗方法。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學習興趣以及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點 氨的化學性質,鋁離子的檢驗。
三、實驗準備 的球棍模型、一集氣瓶 、一燒瓶 、濃氨水、濃鹽酸、 溶液、 晶體、 晶體、 。晶體、酚酞試液、紅色石蕊試紙、試管、燒壞、試管夾、玻璃棒、滴管、酒精燈、雙頭膠塞、乳膠管、止水夾。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氨的性質和用途
第二課時 氨的實驗室制法,銨鹽的性質
五、教學方法 引導—探索法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言】我們知道“氮是生命元素”。氮是蛋白質的重要成分,動、植物生長需要吸收含氮的養料。一般植物不能直接攝取空氣中的游離態氮,只能吸收兩種形式的化合態氮,一種是氨或銨鹽,一種是硝酸鹽,這一節我們就學習氨和銨鹽的一些知識。
【板書】第二節 氨 銨鹽
一、氨
【引入】回研究物質的性質首先要從其結構入手。請用電子式及結構簡式表示氨分子。
【板書】1.氨的結構
【設問】氨分子極性如何?空間構型又如何?
【展示】氨分子的球棍模型。
【思考、討論、書寫】
【觀察、思考、分析、回答】
化學鍵:共價鍵
空間構型:三角錐形
分子極性:極性分子
【展示】一瓶集滿NH3的集氣瓶。
【演示實驗 1-2】噴泉實驗,觀察現象。此實驗說明NH3具有什么性質?
【設問】氨氣具有哪些物理性質?
【板書】2.氨的物理性質
【指導閱讀】課本相關內容。
【強調】氨極易溶于水,也易液化。氣態氨在液化時吸收大量的熱,常用液氮作致冷劑。如各大型場所的制冷設備。
【一位同學上臺聞氣味】刺激性氣味。
【觀察、思考、分析、回答】
1.燒瓶內形成噴泉現象,燒瓶內液體變紅。
2.NH3極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顯堿性。
【思考、回答】
【理解、分析】
【設問】在噴泉實驗中,氨溶于水后顯堿性,這過程中NH3發生了什么化學變化?
【板書】3.氨的化學性質
(1)氨與水的反應
【講解】NH3溶于水,有一水合氨生成,并有少部分一水合氨分子發生電離。例如 0.1mol/L的氨水在25℃時,只有1.34%發生電離。
【板書】
【講述】氨水不穩定,受熱分解,寫出化學方程式。
【思考、回答】
氨溶于水后有堿性物質生成。
【思考、回答】
氨水有弱堿性。
【書寫】
【設問】濃氨水加熱得到大量氨的原因是什么?
【追問】濃氨水中若加入生石灰或固體燒堿會有什么現象?為什么?
【講解】用這種方法也可制取氨。
【討論、分析、回答】
是由于一水合氨分解和氨氣溶解度下降共同作用的緣故。
【思考、分析、回答】
大量氨氣逸出。 或 在水中反應或溶解放出熱量。
【過渡】濃氨水用水稀釋后可以施入土壤,供給農作物生長需要的氮。但實際上氨水卻不能大量用作化肥,這是什么原因呢?
【設問】能否把氨轉化為固體化肥?
【板書】(2)氨與氯化氫的反應
【演示實驗1-3】
【提示】注意觀察兩根玻璃棒接近時發生的現象?并寫出化學方程式。
【思考、討論、回答】
氨水作為化肥的不足是:液態,易揮發,弱堿性。
【回憶、思考】
【觀察、回答、書寫】
大量白煙生成。
【講解】利用這個反應,就可以使氨轉化為固體的銨鹽(銨態氮肥),同時,氨與鹽酸和硝酸等揮發酸反應時,還因氣相反應,直接產生固體銨鹽小微粒,都伴有白煙。鹽酸與氨的發煙現象,可用來檢驗氨的存在。
【提問】請寫出氨分別與硝酸和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氨與酸反應實質是什么?
【領會】
【分析、討論、回答】
【設問】前面氨的性質所涉及的都為非氧化還原反應。在NH3中,氮元素顯現其最低化合價-3價,那么在一定條件下,NH3還能表現什么性質?
【板書】(3)氨與氧氣的反應
【講解】氨有弱還原性,例如氨在一定條件下與 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質發生反應。
氨和 在催化劑(鉑、氧化鐵)作用下,就可發生氧化,生成物為NO和H2O,它是工業制硝酸的方法。請書寫化學方程式,并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思考、討論、回答】
-3價的氮元素價態還可升高,所以氨應具有還原性。
【領會、書寫、評價】
【小結】氨的分子結構和性質。
【回憶、領會】
【指導閱讀】閱讀課本相關內容,總結氨的用途。
【板書】
4.氮的用途
【閱讀、歸納】
(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作致冷劑
(3)制化肥(硫銨、硝銨、尿素等)
(4)制硝酸
【練習—投影】
1.氨氣、液氨、氨水、銨離子有什么區別?為什么?
2.氨水在貯運中應使用什么容器?
3.請用兩種方法檢驗氨氣。
【作業 】
課本一、二3、三1、2、四1
第二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言】工業上是用N2和H2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條件下合成氨的。實驗室可用銨鹽和堿的反應來制備少量的氨氣。一般用氯化銨和消石灰共熱制氨氣。
【板書】5.氨的實驗室制法
(1)原理
【設問】在實驗室制氣體時,選擇氣體、發生裝置和氣體收集裝置的原則是什么?
【追問】實驗室制氮氣應選擇什么裝置?收集方法?為什么?
【書寫】
【思考、討論、回答、評價】
【思考、回答】
因為此反應為固體與固體反應需加熱,可選用制氧氣的裝置。
因為氨氣密度比空氣小和極易溶于水,只能用向下排氣取氣法收集。
【引導】若在實驗室制取并要收集一試管氨氣,在實驗過程中主要注意的事項是什么?
【分析、討論、回答】
在安裝儀器中,注意盛藥品的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
【強調】收集氨的試管口棉花的作用及檢驗氨氣的操作方法。
【板書】(2)裝置
(3)制取
(4)駐滿
(5)尾氣處理
【設問】若制取干燥的氨氣,可選擇哪種干燥劑?能否用濃硫酸?為什么?
【過渡】氨與酸反應的生成物都是由銨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離子化合物,這類化合物稱為銨鹽。
【板書】二、銨鹽
【板書】1.銨鹽是離子化合物
2.易溶于水
【指導實驗】(1-4)氯化銨受熱分解。
在收集氣體的試管口要堵棉花,便于集滿。
在驗滿時,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若變藍色則已滿;也可用玻璃棒蘸取濃鹽酸放在試管口,若產生大量白煙則滿。
在驗滿后,應立即停止加熱,在試管口放一團用水或鹽酸浸濕的棉花球以吸收多余的氨,防止污染空氣。
請兩位學生上講臺來制氨氣,其余同學評議。
【分析、回答】
可用堿石灰,不能用濃硫酸,因為硫酸可與氨氣反應。
【傾聽、領悟】
一位學生上臺[演示實驗1-5](銨鹽受熱分解),敘述實驗現象,其余學生觀察、解釋、評議、書寫化學方程式。
現象:試管內壁附有白色固體
【板書】3.受熱分解
【講解】氯化銨受熱分解為氯化氫和氨氣,遇冷時二者又重新結合為氯化銨,類似于“升華”現象,但不同于I2的升華。NH4HCO3加熱則完全氣化,也出現類似“升華”的現象,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講解】銨鹽受熱分解的產物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一般與溫度和銨鹽里的酸根的氧化性等諸多因素有關。
【設問】銨鹽這類氮肥都是銨態氮肥,在貯存和施用時應注意的事項是什么?
【強調】銨鹽的不穩定性。
【思考、書寫】
【理解】
【思考、回答】
應密封保存在陰冷處。在施肥時,應埋在土壤下并及時灌水,以保證肥效。
【指導實驗】(1-5)銨鹽與堿的反應。
【講解】這個性質是銨鹽共同的性質。其反應實質是什么?
【講解】銨鹽和堿如果在溶液里的反應,都可用上述離子方程式表示,利用這個性質可檢驗化合物中是否含有 。
二位學生上臺[演示實驗l-5](銨鹽與堿的反應),敘述實驗現象,其余學生觀察、書寫化學方程式。
現象: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產生,并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有 產生。
【思考、回答、書寫】
【板書】三、銨離子的檢驗
【設問】有些地區的土壤呈酸性,要定期澆灑一些石灰水以中和土壤的酸性,在土壤中施用銨態氮肥時,能否同時澆石灰水或堿性物質,為什么?
【歸納】
(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紅)
【思考、分析、回答】
不行。氨氣逸出,肥效降低。
【小結】實驗室制取氨的方法,銨鹽的性質及 檢驗。
【課堂練習—投影】
1.寫出下列物質轉變的化學方程式,是氧化還原反應的請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2.用加熱方法可分離的一組是( )
A.氯化銨和消石灰 B.碳銨和過氧化鈉 C.碘和食鹽 D.氯化銨和氯化鋇
3.只用一種試劑可鑒別 、 、 和 四種溶液,這種試劑是( )
A. B. C. D.
4.若制取少量氨氣(除了用銨鹽和堿)還有其它方法嗎?
【作業 】課本二、三 3、4
七、板書設計
第二節 氨 銨鹽
一、氨
1.氨的結構
化學鍵:共價鍵
空間構型:三角錐形
分子極性:極性分子
2.氨的物理性質
通常,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易液化,易溶于水
3.氨的化學性質
(1)氨與水的反應
(2)氨與酸的反應
(3)氨與氧氣的反應
4.氨的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作制冷劑 (3)制化肥 (4)制硝酸
5.氨的實驗室制法(1)原理 (2)裝置 (3)制取 (4)檢滿 (5)尾氣處理(環保)
二、銨鹽
1.銨鹽是離子化合物
2.易溶于水
3.受熱分解
三、銨離子檢驗
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紅
氨 銨鹽 篇12
[教學目標 ]
1.知識目標
(1)掌握氨氣的實驗室制法。
(2)掌握銨鹽的性質和銨離子的鑒別方法。
(3)理解氨和銨的異同。
2.能力和方法目標
(1)通過氨氣的實驗制法學習,提高實驗設計能力。
(2)通過氨、銨鹽性質的綜合運用,提高推理能力。
(3)通過有關實驗現象的觀察、實驗結論的分析,提高觀察能力和解釋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銨離子的鑒定。
[教學過程 ]
見課件[氨、銨鹽(二)ppt文件]
[鞏固練習]
1.四支試管分別充滿O2、NO2、Cl2、NH3四種氣體,把它們分別倒立于盛有下列各種液體的水槽中,發生的現象如下圖所示,其中充滿Cl2的試管是( )。
答案:C。
2.白色固體A的水溶液能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把A裝入試管中充分加熱,A全部消失,同時產生白煙和紫色蒸汽。將加熱生成的煙氣通過濃熱的NaOH溶液,紫色消失,但有無色氣體。將這無色氣體通過硫酸溶液,無色氣體明顯減少,再將剩余的無色氣體在空氣中點燃,產物生成水。由此上事實推知:
A的化學式應該是______________;A受熱變化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
答案:NH4I;2 NH4I=2NH3+I2+H2。
3.用一種白色固體A和一種黃色固體B做如下實驗:①A與等物質的量的一元強酸和一元強堿都能完全作用,依次生成有毒氣體C和極易溶于水的氣體D。②B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氣體E。E與C反應又生成B。③將D通入滴有石蕊的水中,溶液呈藍色,再通入E,過量時溶液由藍變紅。④將E與空氣混合通入裝有催化劑的灼熱的玻璃管,氣體出口處有白霧生成。
則(填化學式)A是_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E是________。
答案:A是NH4HS,B是S,C是H2S,D是NH3,E是SO2。
4.從某物質A的水溶液出發有下面所示的一系列變化:
(1)寫出A~F物質的化學式。
(2)寫出E→F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
(3)鑒別物質F中陰離子的方法是_______。
答案:
(1)各物質的化學式為:A是(NH4)2SO3,B是(NH4)2SO4,C是SO2,D是NH3,E是K2SO3,F是K2SO4。
(2)K2SO3+Br2+H2O=K2SO4+2HBr。
(3)F中的陰離子是硫酸根離子,可以加鹽酸、BaCl2溶液來鑒別。
氨 銨鹽 篇13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氨氣的物理性質及銨鹽的性質。
掌握氨的化學性質、氨的實驗室制法及銨離子的檢驗方法。
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以及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的觀察與分析,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材分析
本節在化學鍵的基礎上,介紹了氨的分子結構,將有助于學生理解氨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在此基礎上又介紹氨與水、氯化氫、氧氣的反應,在介紹氨與水的反應通過“噴泉”實驗,說明氨的化學性質,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通過氨溶于水的過程的學習,進一步鞏因了可遞反應的知識。在介紹銨鹽的性質和銨離子的檢驗時,先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再歸納出銨鹽的共性都能與堿反應產生氨氣,然后采用討論和實驗的方式,讓學生總結出檢驗銨離子的方法。這樣,使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結論的方法。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科學方法。
關于氨氣的實驗室制法,教材采用了討論式的寫,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習思考,再通過實驗進行總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
本節教材安排了較多的實驗,以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節教學重點:氨的化學性質,銨離子的檢驗。
教法建議
引導學生運用結構理論指導氨的性質的學習,對于本節的實驗,可根據實驗特點和教學實際可采用“驗證式”、“探究式”、“邊講邊實驗”等方式 。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又有利于理解和鞏固學生已有的知識。
一、氨
1.氨的物理性質
引導學生寫出氨分子的電子式,從其結構入手,指明 在水中的溶解性、然后利用“噴泉”實驗說明 極易溶于水。然后讓學生閱讀教材歸納 的物理性質。
2.氨的化學性質
(1)氨與水的反應。
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噴泉”的探究性實驗酚酞溶液進入燒瓶后變為紅色,進而分析得出形成堿性溶液,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充分利用氨溶于水過程的可遞反應解釋顯堿性的原因( )并分析氨水中存在的分子和離子。訓練學生應用知識解釋問題的能力。
對于氨水的不穩定性,教師可補充演示實驗,并用潤濕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氨氣的產生。(指明該方法是常用來檢驗氨氣的方法之一)。同時,該實驗也為銨離子的檢驗埋下伏筆。
為更好地區分氨水與液氨,可引導學生列表進行比較。
(2)氨與氯化氫的反應
教師組織學生閱讀該部分內容,然后將[實驗1—3]改為學生實驗驗證此性質,啟發學生聯系氨與水反應生成堿進行思考,分析得出氨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再將該知識拓寬完成氨與硝酸、硫酸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指明氨氣與氯化氫相遇時,會產生濃的白煙,這是檢驗氨氣的一種方法。
(3)氨與氧氣的反應
此知識的引入建議從部分結構入手,氮元素呈-3價,為氮元素的最低價態,只能被氧化。在一定條件能與強的氧化劑發生反應,引出氨氣與氧氣的反應。
二、銨鹽
1.銨鹽受熱分解
銨鹽的受熱分解較分復雜教學中不能隨意拓寬。只要求學生掌握 、 受熱分解情況。但應注意 的受熱分解與 升華的區別。
2.銨鹽與堿的反應
通過[實驗1—5]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得出銨鹽的通性—均能與堿共熱產生氨氣。并讓學生根據 、 與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出離子反應方程式。通過該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氨的實驗室制法
可以采用邊講邊實驗的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反應原理由學生討論選擇實驗裝置,設計實驗方案,并通過實驗進行總結。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氨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2.使學生掌握氨的化學性質及實驗室制法。
3.使學生了解銨鹽的性質。
4.使學生掌握銨離子的檢驗方法。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學習興趣以及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點 氨的化學性質,鋁離子的檢驗。
三、實驗準備 的球棍模型、一集氣瓶 、一燒瓶 、濃氨水、濃鹽酸、 溶液、 晶體、 晶體、 。晶體、酚酞試液、紅色石蕊試紙、試管、燒壞、試管夾、玻璃棒、滴管、酒精燈、雙頭膠塞、乳膠管、止水夾。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氨的性質和用途
第二課時 氨的實驗室制法,銨鹽的性質
五、教學方法 引導—探索法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言】我們知道“氮是生命元素”。氮是蛋白質的重要成分,動、植物生長需要吸收含氮的養料。一般植物不能直接攝取空氣中的游離態氮,只能吸收兩種形式的化合態氮,一種是氨或銨鹽,一種是硝酸鹽,這一節我們就學習氨和銨鹽的一些知識。
【板書】第二節
一、氨
【引入】回研究物質的性質首先要從其結構入手。請用電子式及結構簡式表示氨分子。
【板書】1.氨的結構
【設問】氨分子極性如何?空間構型又如何?
【展示】氨分子的球棍模型。
【思考、討論、書寫】
【觀察、思考、分析、回答】
化學鍵:共價鍵
空間構型:三角錐形
分子極性:極性分子
【展示】一瓶集滿NH3的集氣瓶。
【演示實驗 1-2】噴泉實驗,觀察現象。此實驗說明NH3具有什么性質?
【設問】氨氣具有哪些物理性質?
【板書】2.氨的物理性質
【指導閱讀】課本相關內容。
【強調】氨極易溶于水,也易液化。氣態氨在液化時吸收大量的熱,常用液氮作致冷劑。如各大型場所的制冷設備。
【一位同學上臺聞氣味】刺激性氣味。
【觀察、思考、分析、回答】
1.燒瓶內形成噴泉現象,燒瓶內液體變紅。
2.NH3極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顯堿性。
【思考、回答】
【理解、分析】
【設問】在噴泉實驗中,氨溶于水后顯堿性,這過程中NH3發生了什么化學變化?
【板書】3.氨的化學性質
(1)氨與水的反應
【講解】NH3溶于水,有一水合氨生成,并有少部分一水合氨分子發生電離。例如 0.1mol/L的氨水在25℃時,只有1.34%發生電離。
【板書】
【講述】氨水不穩定,受熱分解,寫出化學方程式。
【思考、回答】
氨溶于水后有堿性物質生成。
【思考、回答】
氨水有弱堿性。
【書寫】
【設問】濃氨水加熱得到大量氨的原因是什么?
【追問】濃氨水中若加入生石灰或固體燒堿會有什么現象?為什么?
【講解】用這種方法也可制取氨。
【討論、分析、回答】
是由于一水合氨分解和氨氣溶解度下降共同作用的緣故。
【思考、分析、回答】
大量氨氣逸出。 或 在水中反應或溶解放出熱量。
【過渡】濃氨水用水稀釋后可以施入土壤,供給農作物生長需要的氮。但實際上氨水卻不能大量用作化肥,這是什么原因呢?
【設問】能否把氨轉化為固體化肥?
【板書】(2)氨與氯化氫的反應
【演示實驗1-3】
【提示】注意觀察兩根玻璃棒接近時發生的現象?并寫出化學方程式。
【思考、討論、回答】
氨水作為化肥的不足是:液態,易揮發,弱堿性。
【回憶、思考】
【觀察、回答、書寫】
大量白煙生成。
【講解】利用這個反應,就可以使氨轉化為固體的銨鹽(銨態氮肥),同時,氨與鹽酸和硝酸等揮發酸反應時,還因氣相反應,直接產生固體銨鹽小微粒,都伴有白煙。鹽酸與氨的發煙現象,可用來檢驗氨的存在。
【提問】請寫出氨分別與硝酸和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氨與酸反應實質是什么?
【領會】
【分析、討論、回答】
【設問】前面氨的性質所涉及的都為非氧化還原反應。在NH3中,氮元素顯現其最低化合價-3價,那么在一定條件下,NH3還能表現什么性質?
【板書】(3)氨與氧氣的反應
【講解】氨有弱還原性,例如氨在一定條件下與 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質發生反應。
氨和 在催化劑(鉑、氧化鐵)作用下,就可發生氧化,生成物為NO和H2O,它是工業制硝酸的方法。請書寫化學方程式,并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思考、討論、回答】
-3價的氮元素價態還可升高,所以氨應具有還原性。
【領會、書寫、評價】
【小結】氨的分子結構和性質。
【回憶、領會】
【指導閱讀】閱讀課本相關內容,總結氨的用途。
【板書】
4.氮的用途
【閱讀、歸納】
(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作致冷劑
(3)制化肥(硫銨、硝銨、尿素等)
(4)制硝酸
【練習—投影】
1.氨氣、液氨、氨水、銨離子有什么區別?為什么?
2.氨水在貯運中應使用什么容器?
3.請用兩種方法檢驗氨氣。
【作業 】
課本一、二3、三1、2、四1
第二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言】工業上是用N2和H2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條件下合成氨的。實驗室可用銨鹽和堿的反應來制備少量的氨氣。一般用氯化銨和消石灰共熱制氨氣。
【板書】5.氨的實驗室制法
(1)原理
【設問】在實驗室制氣體時,選擇氣體、發生裝置和氣體收集裝置的原則是什么?
【追問】實驗室制氮氣應選擇什么裝置?收集方法?為什么?
【書寫】
【思考、討論、回答、評價】
【思考、回答】
因為此反應為固體與固體反應需加熱,可選用制氧氣的裝置。
因為氨氣密度比空氣小和極易溶于水,只能用向下排氣取氣法收集。
【引導】若在實驗室制取并要收集一試管氨氣,在實驗過程中主要注意的事項是什么?
【分析、討論、回答】
在安裝儀器中,注意盛藥品的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
【強調】收集氨的試管口棉花的作用及檢驗氨氣的操作方法。
【板書】(2)裝置
(3)制取
(4)駐滿
(5)尾氣處理
【設問】若制取干燥的氨氣,可選擇哪種干燥劑?能否用濃硫酸?為什么?
【過渡】氨與酸反應的生成物都是由銨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離子化合物,這類化合物稱為銨鹽。
【板書】二、銨鹽
【板書】1.銨鹽是離子化合物
2.易溶于水
【指導實驗】(1-4)氯化銨受熱分解。
在收集氣體的試管口要堵棉花,便于集滿。
在驗滿時,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若變藍色則已滿;也可用玻璃棒蘸取濃鹽酸放在試管口,若產生大量白煙則滿。
在驗滿后,應立即停止加熱,在試管口放一團用水或鹽酸浸濕的棉花球以吸收多余的氨,防止污染空氣。
請兩位學生上講臺來制氨氣,其余同學評議。
【分析、回答】
可用堿石灰,不能用濃硫酸,因為硫酸可與氨氣反應。
【傾聽、領悟】
一位學生上臺[演示實驗1-5](銨鹽受熱分解),敘述實驗現象,其余學生觀察、解釋、評議、書寫化學方程式。
現象:試管內壁附有白色固體
【板書】3.受熱分解
【講解】氯化銨受熱分解為氯化氫和氨氣,遇冷時二者又重新結合為氯化銨,類似于“升華”現象,但不同于I2的升華。NH4HCO3加熱則完全氣化,也出現類似“升華”的現象,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講解】銨鹽受熱分解的產物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一般與溫度和銨鹽里的酸根的氧化性等諸多因素有關。
【設問】銨鹽這類氮肥都是銨態氮肥,在貯存和施用時應注意的事項是什么?
【強調】銨鹽的不穩定性。
【思考、書寫】
【理解】
【思考、回答】
應密封保存在陰冷處。在施肥時,應埋在土壤下并及時灌水,以保證肥效。
【指導實驗】(1-5)銨鹽與堿的反應。
【講解】這個性質是銨鹽共同的性質。其反應實質是什么?
【講解】銨鹽和堿如果在溶液里的反應,都可用上述離子方程式表示,利用這個性質可檢驗化合物中是否含有 。
二位學生上臺[演示實驗l-5](銨鹽與堿的反應),敘述實驗現象,其余學生觀察、書寫化學方程式。
現象: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產生,并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有 產生。
【思考、回答、書寫】
【板書】三、銨離子的檢驗
【設問】有些地區的土壤呈酸性,要定期澆灑一些石灰水以中和土壤的酸性,在土壤中施用銨態氮肥時,能否同時澆石灰水或堿性物質,為什么?
【歸納】
(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紅)
【思考、分析、回答】
不行。氨氣逸出,肥效降低。
【小結】實驗室制取氨的方法,銨鹽的性質及 檢驗。
【課堂練習—投影】
1.寫出下列物質轉變的化學方程式,是氧化還原反應的請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2.用加熱方法可分離的一組是( )
A.氯化銨和消石灰 B.碳銨和過氧化鈉 C.碘和食鹽 D.氯化銨和氯化鋇
3.只用一種試劑可鑒別 、 、 和 四種溶液,這種試劑是( )
A. B. C. D.
4.若制取少量氨氣(除了用銨鹽和堿)還有其它方法嗎?
【作業 】課本二、三 3、4
七、板書設計
第二節 氨 銨鹽
一、氨
1.氨的結構
化學鍵:共價鍵
空間構型:三角錐形
分子極性:極性分子
2.氨的物理性質
通常,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易液化,易溶于水
3.氨的化學性質
(1)氨與水的反應
(2)氨與酸的反應
(3)氨與氧氣的反應
4.氨的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作制冷劑 (3)制化肥 (4)制硝酸
5.氨的實驗室制法(1)原理 (2)裝置 (3)制取 (4)檢滿 (5)尾氣處理(環保)
二、銨鹽
1.銨鹽是離子化合物
2.易溶于水
3.受熱分解
三、銨離子檢驗
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紅
- 氨、銨鹽(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掌握氨氣的實驗室制法。(2)掌握銨鹽的性質和銨離子的鑒別方法。(3)理解氨和銨的異同。2.能力和方法目標(1)通過氨氣的實驗制法學習,提高實驗設計能力。(2)通過氨、銨鹽性質的綜合運用,提高推理能力。...
- 氨、銨鹽(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掌握氨氣分子的結構、性質、用途及相互關系。(2)掌握氨水的性質、掌握有關氨氣溶于水的計算。(3)了解氨水、液氨的區別,能分析氨水溶液中存在有關平衡問題。...
- 氨 銨鹽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氨氣的物理性質及銨鹽的性質。 掌握氨的化學性質、氨的實驗室制法及銨離子的檢驗方法。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以及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
- 氨 銨鹽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氨氣的物理性質及銨鹽的性質。 掌握氨的化學性質、氨的實驗室制法及銨離子的檢驗方法。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以及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
- 氨 銨鹽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氨氣的物理性質及銨鹽的性質。 掌握氨的化學性質、氨的實驗室制法及銨離子的檢驗方法。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以及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
- 1-2-2 氨、銨鹽(第二課時)
1-2-2 氨、銨鹽(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掌握氨氣的實驗室制法。(2)掌握銨鹽的性質和銨離子的鑒別方法。(3)理解氨和銨的異同。2.能力和方法目標(1)通過氨氣的實驗制法學習,提高實驗設計能力。...
- 1-2-1 氨、銨鹽(第一課時)
1-2-1 氨、銨鹽(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掌握氨氣分子的結構、性質、用途及相互關系。(2)掌握氨水的性質、掌握有關氨氣溶于水的計算。(3)了解氨水、液氨的區別,能分析氨水溶液中存在有關平衡問題。...
- 氨 銨鹽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氨氣的物理性質及銨鹽的性質。 掌握氨的化學性質、氨的實驗室制法及銨離子的檢驗方法。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以及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
- 鹽類水解[第一課時](精選7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理解鹽類水解的本質。理解鹽類水解對溶液酸、堿性的影響及變化規律。了解鹽類水解的利用。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對比法和依據客觀事實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 高三化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