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類文本閱讀指導教學設計1
③新聞的各個基本組成部分的作用等;
④傳記、新聞中的細節描寫有何作用;
解題是時應注意一般具體相結合。
舉例說明:這篇短短的通訊用了許多數字。請舉例說說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4分)
——《擦鞋者說》(汕頭市XX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模擬試卷19題)
答案要點:⑴本文使用許多數字,如“別人擦鞋1元一雙,這里卻要2元”“毛收入10萬元”“7平方米的門面,月租800元”“經過近百次試驗”,(僅舉一例即可)使事件表述十分具體,事實顯得確鑿可信,體現了新聞“真實性”的特點。
(這個答案還可用于這篇文章怎么體現了新聞“真實性”的特征)
⑵用數字表現人物非常形象,如“那是XX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兩白酒”,具體的時間、酒量,凸現了郭兆松興奮的心情,以及研制成功鞋蠟對他的重要意義。
(這個答案也可以考察新聞細節的描寫的作用)
⑶本文用“別人擦鞋1元一雙,這里卻要2元”的具體數字進行對比,突出了郭兆松比其他擦鞋者貴一倍卻生意紅火,造成懸念,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這個答案可以回答這篇文章的導語部分有什么特點)
⑷本文用“1991年”XX年“XX年11月6日”等具體數字顯示時間的具體推移,使事件更加清晰。
2、未能整合、大段摘抄
此類錯誤常出現在概括內容要點,篩選文中信息的題型上。
示例:作者稱父親為“逝去的儒者”,綜觀全文,請指出父親身上所具有的“儒者”特征。(5分)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親梁漱溟》(韶光市XX屆高三第一次調研試題19題)
學生答案:他常責備自己修養不夠,他捍衛孔子,替儒家思想辯護。以“不容自昧”作為自律的底線,面臨當時的政治高壓,他依然具有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面對可能發生的任何結果。他說:“一切禍福、榮辱、得失之來完全接受,不疑訝、不駭異、不怨不尤。”對他而言人生最重要的是“破我執”、 “忘我”, 他認為自己對整個中國文化甚至于中國前途,都有所見,甚至有責任。他信奉孔子的“仁者不憂”,“樂天知命”。
學生答案分析:照抄原文原句,這種答案是對內容的“陳述”,不是對內容“特點”的“概括”。
解題思路:在圈定文本有效信息區域的基礎上,抓關鍵詞,對具體的描述進行提煉、概述。
參考答案:重視內在修養,推崇儒家思想,勇者無懼,淡泊名利,當仁不讓(或對國家民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仁者不憂,樂天安命。
解題方法:①整體閱讀,通盤把握;
②明確目的,劃定區域;
③根據要求,整理呈現。
3、片面理解,草率答題
此類錯誤常出現在分析詞語或句子含義,從不同層面發掘文本的深層意蘊,提出自己的見解的題型上。
示例1:“從此,清照將永遠是孤雁一只了”一句話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李清照傳》(華南師大附中07-08高三綜合測試二20題)
學生答案:這句話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引出了下文。
學生答案分析:只注意到此語句在結構中在作用,沒有注意到在內容層面上在作用。
解題思路:解答此類題,除了要注意到關鍵語句在文章層次結構中起的作用外,還應該重視語句在內容上的深層意蘊,答題時不應草率完成,要學會聯系背景,分析語句中的修辭手法,剝開修辭的外衣,找尋蘊藏在當中的抽象道理和深層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