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中語文一輪復習精品教案:古代人物傳記
[注] ① 媐(xī):嬉戲。 ② 瘞(yì):埋葬 ③ 窶(jǜ):貧窮。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道人瀕行 瀕:臨近
b.客州人劉翁廷傳所 客:寄居
c.遽薄京師 薄:逼近
d.又長于用車,卒不能辦 卒:步兵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童子亦欲學之乎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b.遂言甫于朝 當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為參軍 以勇氣聞于諸侯
d.聽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11.以下六句分別編為四組,全部屬于甫失敗原因的一組是
①甫為京營副總兵,然實無兵予甫
②率皆市中窶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術,又長于用車,卒不能辦
④權貴人俱不習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戰
⑥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申甫小時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過貍鼠的游戲向申甫展示了八陣圖的神奇,兵打算傳授給他,但由于年幼無知申甫不愿意學習。
b.申甫學佛不成改學道人所傳兵書,潁州大俠劉廷傳的叔伯門客雖然喜歡談論兵法,卻都趕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劉廷傳的賞識。
c.申甫到京師后屢遭挫折,后得到劉之綸、金聲等人的舉薦,被皇帝召見后授予京營副總兵的官職,申甫非常感動,表示誓死為國效力。
d.在滿桂兵敗、朝廷遭遇危難之時,申甫親自帶兵上陣殺敵,身重數十箭。為國捐軀,最后卻沒有達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嘆碗。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入嵩山,復遇故童子時所見道人。乞其術,師事之。(4分)
(2)甫數以其術干諸公卿。常不見聽信。(3分)
(3)于是權貴人爭咎甫,而譏劉公、金公不知人。(3分)
答案:
9、【參考答案】d
【試題分析】卒,通“猝”,倉猝。
【高考考點】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易錯提醒】考查重點實詞“卒”的通假情況,一定在原文中理解。
【備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征推斷出詞性。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后詞。用成語比較推導詞義。聯系上下文,前后照應,保持一致。要把對實詞的解釋帶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語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