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中語文一輪復習精品教案:古代人物傳記
(3)倘罪之,后之邊臣,將不敢為先事之備矣。
答:
答案:11.【答案】a
【解析】趨:奔赴。如“夜趨高郵”(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嘗趨百里外”(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12.【答案】d
【解析】③和⑤不是。③是說有人煽動說儂智高在南詔將要入侵之事,張方平認為一定是謠傳。⑤表現的是張方平上奏的十四條計策好。
13.【答案】c
【解析】(不是“解散士兵,停止其它戰爭,到上元觀燈”,而是“路遇征調前來戍守的軍隊就讓他們回去,并停止其他勞役,此時適逢上元節日(即元宵節),他又讓城門三天不關”)
14.【答案】⑴在這期間(趁機)挑選將領,操練士兵,加固城墻,修整器械,這才是必勝的方法。(“厲”1分;“堅”1分;“除”1分;判斷句1分。若語意有誤,則該句不得分)
⑵下詔催促方平前往,并答應(他)讓他斟酌事宜自行處置。(“趣”1分; “便宜從事”1分;省略句1分。若語意有誤,則該句不得分)
⑶如果對他治罪,以后的邊境大臣,將不敢事先做防備了。(“罪”1分;“為先事之備”1分;語句順暢1分。若語意有誤,則該句不得分)
附文言文翻譯:
張方平,字安道,應天宋城人。從小聰明過人。被舉薦為茂材,才能出眾,任昆山知縣。趙元昊將要反叛,寫來文辭輕慢的書信,打算(意圖)讓朝廷譴責他并與他斷絕關系以激怒他的部屬。方平向朝廷請求說:“(應)順從他的意思,讓他沒有發動反叛的籍口,贏得短暫的時間,在這期間(趁此機會)挑選將領,操練士兵,加固城墻,修整器械,(這是)必勝的方法。”當時國事強盛,都認為他的意見是姑息縱容,(最終還是)決定用兵。方平奏上《平戎十策》,認為:“入侵的敵寇其后方巢穴防守一定空虛,應該揮兵直撲那里。”宰相呂夷簡賞識他的計策但最終沒有實行。夏人入侵邊境,四路因向上回復失去了時機,劉平等軍隊覆沒,各路主帥都獲罪受責。
元昊臣服后,與契丹有嫌隙,來朝請求斷絕與契丹的往來。方平說:“(如果這樣做,這是)得到了新近依附的西夏,卻失去了長久和好往來的強大對手,不是合適的辦法。應該賜詔給元昊,讓他謹慎處理,只要嫌隙早晨消除,那么封冊就在傍晚下達。這樣,對于西、北就能兩得。”當時肯定了他的計謀。
任益州知州。還沒到任,有人煽動說儂智高在南詔,將要入侵,攝守急忙調兵修筑城墻,日夜不得休息,百姓很受驚擾。朝廷聽說后,調發陜西軍隊,不斷前往守蜀。下詔催促方平隨之前往,答應他能斟酌事宜自行處事,方平說:“這一定是謠傳。”路上遇見駐守兵卒,都讓他們回去,其他勞役都停止。(此時)正值上元節張燈,(方平讓)城門三天不關,蜀地百姓才安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