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中語文一輪復習精品教案:古代人物傳記
后月余,單于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其一人夜亡告之。單于子弟發兵與戰,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單于使衛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欲自殺,勝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張勝。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謀單于,何以復加?宜皆降之。
單于使衛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鑿地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惠等哭,輿歸營。單于壯其節,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3.《張衡傳》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后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五、通假字
1、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與不? ( “不”通“否”,表疑問語氣)
2、拜送書于庭。 (“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圖。 (“案,,通“按”,審察、察看)
4、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繆”通“穆”)
5、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孰”通“熟”,仔細)
6、不顧思義,畔主背親 (“畔”通“叛”,背叛)
7、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日不死。 (“旃”通“氈”,毛織的氈毯)
8、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去”通“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