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中語文一輪復習精品教案:記敘散文
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等,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藝術形象小說《祝福》、《阿q正傳》等先后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先后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魯迅以筆為武器,戰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現代文學的旗幟,是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澤東評價他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
2、巴金,(19xx年11月25日-XX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字芾(feì,第四聲,取“蔽芾甘棠”)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漢族。代表作有《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散文集《隨想錄》。現代文學家,翻譯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中國現代文壇的巨匠。
1927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1929年在《小說月報》發表后引起強烈反響。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陽》《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1931年在《時報》上連載著名的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8年和1940年分別出版了長篇小說《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寫作了“抗戰三部曲”《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馮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抗戰后期創作了中篇小說《憩園》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長篇小說《寒夜》。短篇小說以《神》《鬼》《人》為著名。
3、梁實秋(1903.1.——1987.11.3)原籍浙江杭縣,生于北京。學名梁治華,字實秋,一度以秋郎、子佳為筆名。
19xx年秋考入清華學校。在該校高等科求學期間開始寫作。第一篇翻譯小說《藥商的妻》1920年9月發表于《清華周刊》增刊第6期。第一篇散文詩《荷水池畔》發表于1921年5月28日《晨報》第7版。1923年畢業后赴美留學,1926年回國任教于南京東南大學。第二年到上海編緝《時事新報》副刊《青光》,同時與張禹九合編《苦茶》雜志。不久任暨南大學教授。
最初他崇尚浪漫主義,發表不少詩作。在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時受新人文主義者白壁德影響較深。他的代表性論文《現代中國文學之浪漫的趨勢》1926年在《晨報副鐫》發表,認為中國新文學存在浪漫主義混亂傾向,主張在理性指引下從普遍的人性出發進行文學創作。1930年,楊振聲邀請他到青島大學任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長。1932年到天津編《益世報》幅刊《文學周刊》。1934年應聘任北京大學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1935年秋創辦《自由評論》,先后主編過《世界日報》副刊《學文》和《北平晨報》副刊《文藝》。
七七事變,離家獨身到后方。1938年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到重慶編譯館主持翻譯委員會并擔任教科書編輯委員會常委,年底開始編輯《中央日報》副刊《平明》。抗戰勝利后回北平任師大英語系教授。1949年到中國臺灣,任中國臺灣師范學院(后改師范大學)英語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再后又兼文學院長。1961年起專任師大英語研究所教授。1966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