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五學案社會科學類文章閱讀
孔子的這套儒家思想,對于一個國家的"治國"者,對于現在世界上那些發達國家的統治集團,不能說是沒有意義的。如果把孔子的"仁學"理論用于處理不同文明之間的關系,那么在不同文明之間就不會引起沖突以至于戰爭,從而實現"文明的共存"。孔子的"仁學"理論雖然不能解決當今人類社會存在的"文化的共存"的全部問題,但它作為一種建立在以"仁"為本之上的"律己"的道德、要求,作為調節不同文化之間關系的一條準則,使不同文化得以和諧相處,無疑仍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要使不同文化之間和諧相處并不容易,孔子提倡的"和而不同"可以提供極有意義的準則。孔子認為,以"和為貴"而行"忠恕之道"的有道德、有學問的君子應該做到在不同中求得和諧相處;而不講道德沒有學問的人往往強迫別人接受他的主張而不能和諧相處。如果把"和而不同"用作處理不同文化不同關系的原則,對于解決當今不同國家與民族之間的紛爭應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1.對文中下列概念的內涵解說準確的一項是( )
a."飛禮"作為儒家"仁學"的行為準則,指的是規范人的思想和行為的禮儀制度。
b."克己復禮"是指通過克制自己的私心,使"愛人"之心出乎內在,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口頭上。
c."文明的共存"指的是世界上各個不同文明的國家和民族之間要和睦相處,不再引起沖突以至于戰爭。
d."和而不同"指的是有道德有學問的君子應該做到與人和諧相處,它對于解決不同文明之間的紛爭有積極意義。
2.以下不屬于儒家"仁學"思想的一項是( )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親親"擴大到"仁民",把自己的愛心推及天下百姓。
b."復禮"是進入社會、成為一個社會人的必要條件,也是實現"天下歸仁"的理想的前提條件。
c.社會要和諧安寧,需要人們有對"仁"的自覺追求,并按照一定的規范把"仁愛"實現于日常社會中。
d."仁愛之心"大人都有,而最愛的是自己的親人,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親人都不愛,是不可能推己及人的。
3、本文看,下列對儒家"仁學"理論現實意義的分析,最準確的一項是( )
a儒家的"仁學"理論,為消除當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戰爭提供了理論依據。
b儒家的"仁學"理論,為實現當今世界不同文化之間的和諧相處提供了極有意義的準則。
c儒家的"仁學"理論,在當今可以用來規范人的行為,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使之和睦相處。
d儒家的"仁學"理論,在當今可以作為調節不同文化之間關系的有效手段,促進世界的和平共處。
4、根據本文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儒家"和而不同"的原則應該成為當今社會處理不同文化之間關系的一條重要原則。
b.一旦"仁學"理論為當今社會不同國家和民族所了解,不同文明之間就不會引起沖突以至于戰爭。
c.儒家"仁學"理論的建立雖然距今久遠,但依然對世界實現文明共存產生著積極的作用。
d.要把"忠恕之道"作為"為仁"的準則,必須"推己及人",由愛自己的親人擴大到愛天下的百姓。
【參考答案】
一、1.c(“東突厥斯坦”與“東突厥汗國”是兩個不同的歷史概念,所以“東突”分裂分子是兩個不同的歷史概念,所以“東突”分裂分子是東突厥汗國的突厥人的后裔,這種說法不準確。)
2.d(“最直接的根源”。這種說法不準確。“突厥人受到泛斯拉夫主義的廣泛壓迫”不準確,應該是突厥語族中的韃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