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五學案社會科學類文章閱讀
3.d(外國相關的政府對“東突”分裂勢力是持打擊和壓制的態度的)
4.b(是有些人的幻想,并未成為事實。)
二、1.c (a、“源于古人想象的一個神話故事”,“來源”不正確,原文信息是“民間傳說或神話并非完全出于古人的想象”。b、“古代”不如原文“遠古時期”準確,且以偏概全,原文說“是一則典型的以隕石為主兼容其他天文、地質、氣象、地理現象的事件”。d、“在原來文化的基礎上”與原文“當地繁盛古文化的中斷”不吻合。
2.d(d、“一代又一代的傳說和文人加工”與題干“源自史前一次隕石雨撞擊地球”不
吻合;且“文人加工”材料中無此信息。
3.d(a、“先民戰勝自然災害”表示“已然”,而神話表現的是“將然”,是表達人們的美好愿望,見原文“女媧補天的神話反映的應該是災害平息之后河北平原的景象”;b、不是“山西北部到河北西部”,而是“河北平原”;c、擴大范圍,不是“河北平原”,而是“白洋淀” 4.a(a、將“可能性”誤用為“必然性”)
三、1.c(a.規范的只是"行為",不包括"思想"b.只講了"克己",沒有講"復禮"了"和"而沒講"不同";d最后一句講的是作用而非內涵 )
2.d(原文中"愛自己的親人最根本"的意思不是"最愛自己的親人",而是"愛自己的是起點、 是基礎")
3.b(a.原文是:如果把仁學理論用于處理不同文明之間的關系,不同文明之間就不起戰爭。選項中說"為消除……戰爭提供了理論依據 " 不妥 c.本文議論的是"仁學"在現實生活中不同文明之間文化共存的關系,而不是指調節"人與人之關系" d."手段"不對 )
4.a(b.因果關系不當。只"了解"是不會產生"引起沖突以至于戰爭"的結果的 c.儒家理論尚未被用于處理不同文明之間的關系 d. 因果關系不當。前后內容顛倒了)
例.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文化要發展 環境需寬松
當下,“文化”成為最熱的詞之一。人們現在都同意,“文化”很重要,如何繼承發揚傳統文化、形成中國人自己的文化,增強我們的文化軟實力,已成熱門話題。但這種共識其實是相當模糊的,很多爭議正因此而生。學繁體字,背《弟子規》,恢復唐裝,開國學班,行祭拜禮……近年來,圍繞“傳統文化”生出的熱鬧一場接一場,包括這幾天引發如潮批評的“中華文化標志城”項目,但討論的背后都離不開對“文化”概念的深層次辨析。
“中國有極好的傳統文化,但沒有注意保留。忘記了舊的,又沒有建立起新的。”作家池莉對“中國文化的遠去”深感憂慮。這種憂慮肯定不止她一個人有。
文化內涵十分寬泛龐雜。我們所言的“傳統文化”其實僅是紙上記載的“文化”,而且多半是今人帶著有色眼鏡改造過的“文化”。
從今年開始,傳統的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可以放假了,我們因此就能接續傳統嗎?憑空造起一座“文化城”,炎黃子孫就能擁有精神家園嗎?那些主持孔子或其他某子祭拜典禮的官員,對孔子或某子的精神思想有多少理解?講莊子的于丹登上了福布斯財富名人榜,講三國的易中天粉絲如潮,說明國學復興了嗎?
我們先得搞清楚: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什么是我們當下的文化,我們想要一個什么樣的文化,我們可能得到一個什么樣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