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中的歧義句專項訓練
④ 變換句式。
根據(jù)語意將原來的一般句式變?yōu)椤鞍选弊志浠颉氨弧弊志洌允拐Z意唯一。如例④可變?yōu)椤皩W生的天職是把書讀好。”
⑤ 設置語境。
當一個語意環(huán)境不“一定”時,應繼續(xù)設置語境,使其達到“一定”,從而消除句子的歧義。如例⑤可加上“把粉遞給他”,全句的意思即為“他要用粉來蒸肉”。
⑥ 添加標點。
對于那些因邏輯停頓不同而產(chǎn)生的歧義,在書面上添加適當?shù)臉它c即可消除歧義。如例⑥可在“告”或“寫”后添上標點,變?yōu)椤斑@份報告,我寫不好。”或“這份報告我寫,不好。”
⑦ 讀出停頓。
對于那些因邏輯停頓而造成的歧義,如是口語,則可根據(jù)具體情況讀出停頓,如例⑦可讀為“我/哥哥姐姐的同學”,或“我哥哥/姐姐的同學”等。
⑧ 讀出重音。
在口語中,為了強調(diào)某一意義,可以讀出句中的邏輯重音,以消除歧義,準確地表達出自己要表達的意義。如例⑧可根據(jù)需要重音“打”或“他”。
二、跟蹤訓練
下列句子都有歧義,試說出它們的不同理解。
⑴他走了一個多小時。
⑵馬路的一邊站著一個孩子。
⑶躺在床上沒多久,他想起來了。
⑷遺產(chǎn)糾紛已告某某。
⑸他借我一本書。
⑹天快黑了,自行車還沒修好,修車的急壞了。
⑺這個人頭發(fā)長的怪。
⑻游擊隊對敵人的襲擊有充分的準備。
⑼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區(qū)遭到水災。
⑽身長等于頭長和尾長的一半。
⑾三個報社的記者來這里采訪。
⑿孩子們很喜歡離休干部王大伯,一來到這里就有說有笑,十分高興。
⒀他有一個女兒,在醫(yī)院工作。
⒁這份報告,我寫不好。
⒂你說不過他也得說。
⒃不適當?shù)毓芙毯⒆訉⒆拥某砷L不利。
⒄本市市長、市委書記和其他市領導同志出席了揭幕儀式。
⒅他來了沒幾天,許多人還不認得。
⒆我在屋頂上發(fā)現(xiàn)了他。
⒇老李看到他很不高興。
參考答案:⑴“走”可指“行走”,也可指“離開”。⑵“一邊”可指“某一邊”,也可指“每一邊”。⑶“想”可指“回憶”,也可指“打算”、“希望”。⑷“告”可理解為“告訴”,也可理解為“控告”。⑸“借”可理解為“向我借”,也可理解為“借給我”。⑹“修車的”可理解為“這的主人”,也可理解為“負責修車的人”。⑺“長”可多作cháng,相對于“短”而言;也可多做zhǎng,“生長”的意思。⑻可理解為“游擊隊做好準備襲擊敵人”,也可理解為“敵人襲擊游擊隊,游擊隊已作好準備”。⑼可理解為“山西全省、河南的部分地區(qū)”,也可理解為“山西、河南兩省的部分地區(qū)”。⑽可理解為“頭長加一半的尾長”也可理解為“頭長加尾長的和的一半”。⑾“三個”可修飾“報社”,即“三個報社”;也可修飾“記者”,即“三個記者”。⑿“有說有笑、十分高興”可指“孩子們”,也可指“王大伯”。⒀“在醫(yī)院工作”的是他,還是他的女兒?⒁在“寫”的后面停頓,意思是不贊成自己寫;在“我”的后面停頓,意思是自己沒把握。⒂在“你說”后停頓,意思是兩人說;在“他”后停頓,意思是一個人說。⒃在“不”后停頓,表意側(cè)重在“要注意管教孩子”;在“不適當?shù)亍焙笸nD,表意側(cè)重在對“管教不當?shù)呐u”。⒄在“其他”后停頓,表示本市的另外一些領導;在“其他市”后停頓,表示除本市外還有另外市的領導參加。⒅“他”不認識其他人,“許多人”還不認得他。⒆“在屋頂上”的是他,還是我?⒇可理解為老李不高興,也可理解為他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