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三語文作文常用八大思維方法
3、“同中求異”的比較方法,還可以使文章的論證思路更為嚴密。比如《淺談自信》一文,中心論點是“自信是事業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文章以門捷列夫、居里夫人作為例證,進而運用因果論證:“在探索科學的道路上難免要遇到困難、冷漠、譏諷和挫折,但如果有自信作為忠實的伙伴,獲得成功就大有希望。”至此,論點已經得到論證。這時文章分析了自信和自負的不同之處:“自信的基礎是豐富的知識,它的力量來自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和對事業的必勝信念。而自負往往伴隨著淺薄無知,聽不進不同意見,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不敢正視,而急于掩飾遮蓋,這只能自己堵塞了自己前進的道路。”這一段比較,使我們認識到既要自信而又不可自負,于是文章接下去又論述了如何才能做到既自信而又不自負,論述的思路顯得極為嚴密。
異中求同這種比較的方法,它的作用之一在于能夠幫助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比如一篇作文《自負和自卑》中指出,自卑和自負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理狀態,但究其根源,卻有共同之處,那就是不能正確地認識主客觀世界,而且其結果都是成為“前進道路上絆腳石。”以上這種“異中求同”的“同”,指的是本質的相同。異中求同的“同”字如果是指事物特征的相近之處,那么異中求同則可以幫助我們構成比喻。“比喻論證”方法就運用了“異中求同的比較”。
任何事物既不可能完全相同(近),也不可能完全不同,所以尋找相同點、尋找共同點、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往往可以綜合運用。如作文《高分和高質量》,其中既指出“高分和高質量不是一回事”,既找出兩者的不同點,又指出兩者之間的聯系,即相同點,最后得出結論說:“高質量是高分的充分條件,而高分則是高質量的必要條件。”
運用比較要注意以下三點:第一,比較的雙方必須是同一范疇的事物,必須在同一關系下進行。木頭的長度和夜的長度是不可以比的,因為一是空間的長度,一是時間的長度。智慧的多少與谷物的多少也是不可比的,因為一是有形的,一是無形的。第三,明確比較目的,制定比較點,逐項進行比較。在議論文寫作中,經常要在事物的現象、本質、原因、結果方面展開比較。第四,安排好比較的結構,在表達形式上要做到前后照應、條理清楚,以增強比較的效果。通常采用的結構有兩種。比如將“骨氣”與“傲氣”作比較,可以采用下面兩種結構形式:
第一種 1.開頭 2.骨氣 ①表現 ②本質 ③結果 3.傲氣 ①表現 ②本質 ③結果 4.結尾
第二種 1.開頭 2.表現 ①骨氣 ②傲氣 3.本質 ①骨氣 ②傲氣 4.結果 ①骨氣 ②傲氣5.結尾
[思考和練習]
1.閱讀《電腦與人腦》,指出文中運用了哪些比較的方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業精于勤荒于嬉》、《奉獻與索取》、《在榮譽(或成功)面前》、《常立志與立常志》。
3.《勇敢秘魯莽》、《骨氣與傲氣》、《高分與高質量》、《羨慕與嫉妒》。
4.《自大和自卑》、《欺“軟”與怕“硬”》。
(6)高考作文常用思維方法之“綜合與概括”
綜合應當以分析為基礎,但綜合又不應當是分析中所得到的局部性的認識的簡單的相加、湊合。根據這一原則,作為結論的綜合,一方面要做到“水到渠成”、“順乎自然”,而不能讓人感到缺乏基礎,生硬牽強,甚至無中生有,突如其來;另一方面還要力在綜合中形成新的認識,讓讀者從中受到新的啟發。其次,作為結論的綜合,在表述上力求簡明扼要,力求三言兩語便能畫龍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