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散文類閱讀第二輪導練復習教案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吾為子新其亭,而更題曰“一柱”,可乎?(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觀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見其為人矣。(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為你新修那座亭子,并重新題名為“一柱”,可以嗎?
(2)(我)體察李維肅給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據(此)約略看出他的為人。
【解析】 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第(1)句中的得分點為 “新”“其”“更”。“新”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譯為“新修建”;“其”為指示代詞,譯為“那”;“更”作副詞,可譯為“重新”。第(2)句的得分點為“觀”“少”以及省略句式。其中“觀”根據上下文,可譯為“考慮,體察”,“少”為通假字,通“稍”,稍微。翻譯時,應記得補出全句主語“我”,介詞“以”的賓語“之”(這,此)。
重要提示:由于福建高考對文言虛詞和句式沒有單獨命題考查,因此,所考查的翻譯句,往往會有意識地選擇含有虛詞和句式考點的句子,考生判斷句子的得分點時,應注意將這兩個考點內容考慮在內。
【參考譯文】
元仁宗延祐五年,我奉天子的命令,到臨川征召吳幼清先生。七月二十八日,船停靠在彭澤。第二天去攀登小孤山,看到小孤山雄偉突出險峻壯觀的景象,不由得豪情勃發,想起那些曠放逍遙于山水名勝的杰出人物,以及所有心里郁積憤懣而懷有感慨的人登上這座(小孤)山時,沒有一個不(因此)覺得心胸開闊,樂于登山后的眼界高明,目光遠大,覺得沒有什么排遣不了的幽憤感慨。
(小孤山)原來有一座亭子在半山,(站在亭子里)完全可以把天下的流水容納在自己腳下,把萬里美景盡收眼底。(登山之人)輕松自在地坐在那里欣賞景色,可以度過一整天。(亭子的)石級盤旋而上,以磚石砌成,堅實而細密。欄桿扶手完整堅固,能讓登山的人忘記了它的險要。這座亭子大概是宋朝江州守臣厲文翁修筑的,距離現在已經六十二年了。因為看守此亭的人存心不誠,(以致于亭子)一天天倒塌毀壞。每登一級臺階,都要等兩腳站穩,就怕倒塌傾覆。
(現在)甚至有人在亭上牧羊,弄得荒蕪骯臟不堪,竟使人一點也不能在亭上來回走動。這時彭澤縣令在場,也為此感到羞愧而激怒,(他們)振足精神,要鏟除荒穢,把亭管好。
問看亭人的意見,看亭人卻回答說:“(小孤山)不屬于彭澤縣管轄。”他們這才一起含怒而無奈地離開。 第二天經過安慶,安慶府判李維肅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于是把這件事告訴他。他說: “這是我管轄的土地。我為你新修那座亭子,并重新題名為‘一柱’,可以嗎?所以稱‘一柱’的原因,是因為它卓然獨立,不偏向哪邊,也不倚傍什么,而江水的侵凌撞擊,從四面八方一起涌來,亭子始終也不會因此而動搖;使它具有排斥上天,澆灌太陽之勢,即使窮盡天下所有驕橫強悍的力量,也都將拜倒馴服在一柱亭下,聽從一柱亭的命令而離開。不是這個山峰,那么有誰能夠抵擋(這種力量)呢?要修建的一柱峰亭那高峻特立的模樣,現在好像已在我的眼前了。你應當為我記錄下它。”
李先生是真定人,在朝廷做官幾十年,歷任郎官,被稱為有資歷的老臣。他文雅有高材,以正直有骨氣作為自己的操持,很是被迎合世俗風氣的人們所顧忌。很久之后,才被任命為安慶府判。有的人對于起用李維肅擔任府判感到憤憤不平,認為他不夠資格。李維肅認為不值得與他們計較。(我)體察李維肅給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據(此)約略看出他的為人。況且一座微小的亭子,對于郡政并沒有大的損益。(李維肅)到這里上任不到十天,一旦知道自己應當做的事,立即把它作為自己的責任,由此可以推想而知(李維肅)對于興辦那些比筑亭更重要的大事,一定能夠有所作為,我對此確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