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散文類閱讀第二輪導練復習教案
如果有獨到的想法,則作者可以自己作序不推讓給地方和官員,只要這樣做的人,就是盡職盡責。所以,序只有一篇,有的另有闡明的,則叫做后序。也有只記錄成書時間而沒有序的。現在卻有兩篇序,有的甚至不止三四篇序。有兩篇序,不符合體例,不是適合作序的人作序是不專業的。世上的君子不好學卻好多說話啊。
如果對書的內容有所發現和明示,可以作序。如果沒有什么發現和明示,只記錄成書的時間就好。人的毛病在喜歡給人作序。
唐朝杜牧在《答莊充書》中說:“自古以來給書作序的,都是像后世宗師這樣的人才做的。現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當今時代,想為您還沒寫完的文章作序,這實在是不可以啊。”讀了這段話,現在那些喜歡給人作序的人應該停止了。
婁堅在《重刻〈元氏長慶集〉序》中說:“序要敘述作序的意圖,大概是開始于子夏為《詩經》作序。后來劉向以校書為職業,每編輯一冊就作序,很是文雅。左思寫成《三都賦》后,自以為名聲不是很大,求皇甫謐為自己作序。所以作文的人多托付別人作序用來傳名。都急切地追求名聲,而惟恐人們不知道我。
至于后來文章流傳的時間長了,留存的刻本也許模糊不清沒法看了,繕寫后重新刻印,于是人們再寫一篇序,這時則應該記敘重新刻印的原因。而現在所記述的,不是追述議論過去的賢者,妄自作優劣的論斷,就是過分地稱贊為好事,過多地用一些宣揚的辭藻,這些都是我所認為不可取的。”讀了這段話,如今喜歡給古人文集作序的人也應該停止(那么做了)。
點撥提升
近年的高考語文試卷中,古代散文的考查種類主要有寫景狀物類、寫人敘事類、議論說理類等,試題的命制形式則基本上都是分為主觀題和客觀題兩大類。
一、明確文體,注意差別
文言散文基本上分為文言議論散文、文言抒情散文和文言敘事散文三大類。這三類文言散文因表達方式有差異而存在本質的區別,所以閱讀時要根據不同文體采用不同的閱讀思路。具體地講,就是要注意文體差別,注意不同的寫作目的和寫作思路。
二、依據特點,巧抓主旨
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就理解了整篇文章。因此,閱讀文言散文時要特別注意對文章主旨的理解。比如,閱讀文言議論散文就要抓論點:有的文言議論散文的論題就是論點,如《勸學》;有的文言議論散文的論點在文章的開頭,如《六國論》一開篇就提出論點“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有的文言議論散文的論點則在結尾,如《過秦論》在結尾才點明論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由此可見,閱讀文言議論散文弄清論點是關鍵,因此要善于分析論點所在的位置。
理解文言抒情散文的主旨則主要是把握作者的情感:有的文言抒情散文的情感作者會直接抒發出來,有的文言抒情散文的情感作者會藏匿在景物描寫中,有的文言抒情散文的情感作者會隱藏在具體的生活細節中,但無論哪種表達情感的方式,我們都能在文章中找到直接或間接表達作者情感的關鍵語句。
三、整體把握,理清結構
文章的結構是作者寫作思路的反映,把握文章的結構是高效、快速閱讀文章的有效措施。文言議論散文的閱讀特別需要通過抓論證結構篩選各段的要點,進而整合文章信息。比如,閱讀《師說》只要抓住各段的要點全篇就會一目了然:“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提出擇師標準;“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道出當時社會現實;“圣人無常師”進一步闡明師道與師生的關系。韓愈就是這樣層層推進,進而闡明了從師的必要。文言抒情散文的閱讀則需要抓感情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