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散文類閱讀第二輪導練復習教案
4.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借所敘述的曹操殺華佗一事,指出了“執柄者”輕殺才能的錯誤,也為下文闡發觀點提供了鋪墊。
b.文章第二段強調史書記載華佗被殺是為了警示后人善待人才,可是后世的奸佞小人卻常以此誤導糊涂的當權者。
c.文章第三段作者以孫權和孔融為例,在對比中突出了曹操輕殺才能的殘暴,表達了自己對“執柄者”的極大憤慨。
d.文章中“前事之不忘,期有勸且懲也”一句表明了作者寫作此文的目的,期待統治者能以古為鏡,有所儆戒。
【解析】 c 本題綜合考查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篩選、文本內容的歸納和概括。第三段作者以孫權和孔融為例,并非以對比突出曹操的殘暴,而是共同來揭示當權者輕殺才能的普遍。
5.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后之惑者,復用是為口實。(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又烏用書佗之事為?嗚呼!前事之不忘,期有勸且懲也。(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后來的糊涂人,又用這作為輕易殺人的借口。
(2)竟不知道到了后悔的時候,才會痛惜被處死的人才不能夠重新獲得生命。
(3)我又何須寫華佗的事呢?唉!不忘記以前的事情,是期望能收到勸善又懲惡的效果!
【參考譯文】
史書上說華佗因自恃才能而厭惡服侍權貴,為曹操所惱恨。荀彧請求說:“華佗的醫術確實高明,這關系到人命,應該考慮他醫術高明而寬恕他。” 曹操說:“何必擔憂天下沒有這樣的鼠輩呢!”最終因為拷打而使華佗死在獄中。直到他的愛子曹沖生病將死、他發現救治也挽救不了兒子性命的時候,才有后悔殺死華佗的嘆息。唉,憑著曹操能夠洞察事物細微變化的深明韜略,然而還是如此輕易地殺掉人才。荀彧有這樣高的智謀、門第和名望,用十分明白的道理來責問他,然而還是不能使他的怒氣平息。掌權者發怒,真害怕這樣的事情啊,對這樣的事情也是執柄者要謹慎的啊!
推究那些史學家在史冊上記載這件事的原因,這是為了使后人放寬對有才能的人的刑罰,采納賢德的人的勸告,而懲戒殘暴者的輕率殺戮。因此從華佗恃能到曹操后悔,全都詳細地記載在史書上了。后來的糊涂人,又用這作為輕易殺人的借口,真可悲啊!賢能的人不會沒有過失,假如按法理處置,有的人一定會提出寬恕他的請求。這時候,那些奸佞小人都會說:“何必擔憂天下沒有人才呢!”竟不知道到了后悔之時,才會痛惜人才的不可多得。有人一定會發出惋惜人才的嘆息。這時候,那些奸佞小人都會說:“譬如他死了,又會怎么樣?”竟不知道到了后悔的時候,才會痛惜被處死的人才不能夠重新獲得生命。這能不說是極大的悲哀嗎?
拿華佗不該殺來說,是十分明白而不用多說的。我只是擔心那史書上的意義闡發不足,于是把這層意思推論而發揮罷了。我看自曹魏以來,那些掌握死生權柄的人,因一怒就殺掉人才的情況是很多的。我又何須寫華佗的事呢?唉!不忘記以前的事情,是期望能收到勸善又懲惡的效果!但那些殘暴者又拿這件事作借口來隨心所欲地殺人。孫權就說過:“曹操殺死孔融了,我對于虞翻比他強多了,怎么能比呢?”而孔融也用應劭殺孝廉來與自己做比較。孫權是近于稱霸的一流人物,孔融有高尚的美名,還都以應該懲殺為先例,更何況其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