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語文復習攻略詩詞鑒賞對策(六)古典詩詞對比閱讀
例七、閱讀下面這首詩,找出第三聯兩句中的“詩眼”,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過香積寺(唐)王 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危咽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參考答案】詩眼分別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巖石的阻擋,發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煉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意境)。
四、比較意境的營造:優秀詩詞作品總是情與景、意與境交融,感染力強,具有永久藝術魅力。對詩詞意境的揣摩,不僅要把握客觀形象,還要感悟作者主觀感受,從而把握作品所傳達的情感。
解答意境賞析題,可以按照“客觀形象+表現方法+主觀感受+抒發了什么樣的感情”的格式進行。
例八、簡要說明下面兩首唐詩所寫的“山中”景色,各有什么特點?各表現了怎樣的情感?
山 中 王 勃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山 中 王 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參考答案】第一首詩中的“高飛晚”“黃葉飛”是一派蕭瑟凄涼的秋景,烘托了“悲”與“念”的復雜心情,抒發了作者寓居他鄉的羈旅之愁和歸鄉之思。第二首詩中的“白石”“紅葉”“空翠”,色彩鮮亮斑斕而富有變化,是一副迷人的深秋圖,表達了作者在大自然中得到的喜悅之情。
例九、閱讀下面兩首宋詩,葉詩化用陸詩陳句,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試簡要分析。
馬 上 作 陸 游
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靄浮。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來。
游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參考答案】葉詩較陸詩取景小而含意深。加上了“關不住”三字,突出了春意的活躍,使與“關”字相應的“出”字更有精神。借一枝伸出墻外的“紅杏”表現“滿園”的盎然春意,葉詩較陸詩更為鮮明。
五、比較表達技巧:表達技巧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抒情方式、表現手法、篇章結構、修辭方法。具體的有:對比、襯托、映襯、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借古諷今、托物言志、開門見山、卒章顯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伏筆照應、比喻、比擬、排比、對偶、夸張、借代、設問、反問、雙關、用典等。
解答表達技巧賞析題,要結合具體作品加以分析,并按照“手法+材料構件+表達作用”的格式進行表述。
例十、閱讀下面兩首詩歌,看看它們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任選一種結合作品分析其表達效果。
南園(詩二首)李 賀
其一: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其二: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參考答案】這兩首詩都運用了反問、比喻、借代等修辭手法。①“若個書生萬戶侯?”“文章何處哭秋風”運用反問的修辭手法,強化了對讀書人不受重視、功業難成的憤慨之情,不僅增強了語勢,也使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更加鮮明。②“曉月當簾掛玉弓”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表現了讀書人通宵達旦苦讀的情景,將月亮比喻成彎弓,便寓有詩人參戰的遙想,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詩人在動蕩的時局中欲顯身手、欲有所作為的心理。③“男兒何不帶吳鉤”運用借代的修辭方法,用“吳鉤”代指武器,表現出作者想從軍參戰、建功立業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