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譯及斷句復習指南
以上兩例加點的“之”與“而”,只起語助和連接的作用,無實在意義,應不譯。 ㈢換有些文言詞語隨著時代的演變,詞義發生較大的變化:有的詞義擴大了(如“江”,古特指長江,今泛指一般的江河),有的詞義縮小了(如“臭”,古泛指一般的氣味,今特指臭氣),有的詞義發生了轉移(如“犧牲”“,古指祭祀用的牲口,今已無此義)……甚或有些詞語已經不再使用。因此,翻譯時,這些詞語必須用現代漢語進行替換,無論如何不能拿古義視為今義。主要是將單音詞換成雙音詞,詞類活用詞換成活用后的詞,古今同形異義詞換成今義,通假字換成本字……換言之,留的留下,刪的刪去,其他的都是“換”的對象了,這是字詞翻譯的重點所在。⒈楚相孫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窮困負薪而食,不足為也。(全國卷ⅱ)此句中的“妻子”在古文中的意思為“妻子和兒女”,而在現代漢語中它的詞義縮小了,僅指“妻子”而已。因而,在翻譯時須用“妻子和兒女”加以替換。⒉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杯杓”指多喝酒)⒊權起更衣。(“更衣”指上廁所、方便)⒋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視事”譯作任職或工作;“乞骸骨”譯為請求辭職、告老回鄉) ⒌上以胡寇為意,乃卒復問(馮)唐曰(不能譯成“把-------放在心上”,而應譯成“正憂慮擔心”)練習:⒈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⒉可燒而走也 ⒊具言沛公不敢倍項王⒋鄒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⒌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⒍萬鐘于我何加焉⒎思厥先祖父,斬荊棘,暴霜露,以有尺寸之地 ㈣調由于語言的演變和發展,有些文言句式與現代漢語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介詞短語后置句等。對于這些特殊句式,翻譯時,必須按現代漢語的表述習慣,將語序重新調整,得以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⒈其孝謹聞于其族,其信義著于其友。(XX年全國卷)此句屬于狀語后置句,不符合現代漢語語序,因此,翻譯時應調整過來,可譯為“他的孝順恭謹在他的族人中得到傳揚,他的信用道義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顯”。⒉其李將軍之謂也?(XX年全國卷)此句屬于賓語前置句,翻譯時應把前置的賓語調整過來(即“其謂李將軍也?”),這樣才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可譯成“大概是說李將軍的吧?”。⒊屠懼,投以骨。(《狼》)句中“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裝,翻譯為“把骨丟(給它)”。“沛公安在?”, 譯時賓語應回到謂語的后面,“沛公在哪里?”;“村中少年好事者”, 譯時定語應回到中心詞的前面,“村里有個喜歡鬧事的少年”;“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 譯時狀語應回到謂語的前面,“靛青,它從蓼藍草中提取出來,但比蓼藍更青”。⒈石之鏗然有聲者⒉以勇氣聞于諸侯⒊甚矣,汝之不惠!⒋微斯人,吾誰與歸?⒌奇之,立許字以女。(XX年山東卷)⒍吳王困于姑蘇之上,而求哀請命于勾踐。(XX年福建卷)⒎(朱暉)性矜嚴,進止必以禮,諸儒稱其高。(XX年廣東卷)⒏欲而得之,又何請焉?(XX年福建卷)⒐其李將軍之謂也?(XX年全國)⒑其孝義聞于諸侯,其信義著于其友。(XX年浙江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