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四年聯考題匯編
答案 這樣寫,一是與首段的“雨”、“雪”相銜接,只有景和物才能承接“落雨”“落雪”,行文絲絲入扣;二是具體點明與歷史人物相關的景和物,引發我們聯想起與這些人物相關的典故傳說,使文章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間,更含蓄,更具文學色彩。
16.第⑤段寫南北氣候,寒風暖氣來來回回“反攻”“打入”“占領”。聯系全文,你認為作者這樣寫的有什么含義和作用?
答案 作者這樣寫,強調南北關系密切、互補和諧;呼應了上文“一部中華民族史就是北方游牧民族與南方農耕民族紛爭與融合的歷史”,為第⑥段升華主題,畫龍點睛,點明“南方北方都在同一片國土之上”作了鋪墊。
17.文章末尾,作者寫到“黃河長江最終在茫茫的大海上熱烈擁抱”。請探究這樣寫的妙處?
答案 文章末尾運用比喻,以黃河長江比喻祖國大地南北兒女,以同歸大海比喻中華民族的融合,形象生動,
含意雋永,表達了華夏兒女對團結和諧的追求。
XX年4月更新
一、(福建省東山二中XX屆高三質量檢測模擬考試)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題。
古村的雨
費振鐘
這樣的村莊,已經不多了。它們的日漸消失,幾乎必然。無論人們再怎樣刻意保護,還是敵不過時間的力量。當然,古老的村莊現在在江、浙、皖還有幾座,但是它與周圍的一切顯然已失去了時代的聯系。它的存在,只有一種標本的意味。它陳列在那兒,每一塊磚瓦,每一塊石頭,甚至每一棵樹,都表達了某種靜止和停滯的含義。
沿著蘭江南行,不久就可以到達郭洞村。村莊周圍有石頭壘成的圍墻,出入村莊需要通過一道石門,這是村莊設置的關隘,不僅說明村莊在過去為了安全而壁壘森嚴,而且說明村莊封閉式的生活特性。村莊與外界的關聯是隱藏的,采用一種不敞開的保守姿態,過著自足的生活。掩藏村莊的還有圍墻外繁茂的樹木。這些樹木中不乏千年以上的樟、槐、榆、松,它們對村莊長年累月的遮蔽,使村莊更加隱秘在一種古老氛圍之中。這是某種具有審美性和理想的烏托邦式的遮蔽,它讓我們想起當年的武陵桃花源。古木環合,泉水夾帶著野花流過去,只有一道小小的門與外面世界交通,這不是“桃花源”的范式嗎?難怪這個村莊又叫做郭洞村,所謂“洞在青溪何處邊”,外面的人要想走進村莊,莫非亦要打探哪兒才有幽密的通道?
不過,我們走進村莊毫無困難,而村莊的情形也并不像桃花源。它里面是一群精心修筑的明、清風格的民居,大多白墻青瓦。高高筆直的風火墻,連成一片,隔斷了村莊上面的天空,下面則是狹窄的巷道,巷道連接了村莊每一座門戶。由于這些門戶總是長久關閉著,巷道便空虛而冷寂,因此在村莊我們能夠看到“屋舍儼然”,卻不能看到“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的生活情景。人們囿居在高墻和重門后面,這樣一來,村莊無疑增加了更多的私密性質。于是,我們只好將眼光流連在村莊的外表形式上。我們的手指指著白墻上面各種形狀的漏窗,還有鑲嵌在一座座門樓上的磚雕,以及無數的鏤花木刻,我們完全明白了,所有這些無一不是通過能工巧匠的機杼之心,在鄉民們封閉幽深的心情和趣味態度外面裝飾了一層“藝術”。從而借了這精致典雅的形式,來蘊藉他們自己緊閉的生活理想。也許,我們就這樣不經意地走進了村莊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