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四年聯考題匯編
1948年,鄭哲敏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留學,后來讀錢學森的博士。“他很關心祖國的狀況,每周通過朋友收集中文報紙看。”鄭哲敏說,“我們很多中國學生都知道,他回國態度一直是很鮮明的。他在美國工作20年,一直是中國國籍,一直沒有買房子,只租房子住。1950年,他準備回國,票也買了,行李也找旅行社打包了,但卻被美國當局抓起來了。”
“1955年我回國時,錢學森囑咐我兩件事。”鄭哲敏回憶說:“第一,他說經過二次大戰,美國軍事后勤領域發展很快,運用了大量數學和運籌學知識。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是強調計劃發展的,用得上運籌學。他要我把這個領域的信息帶回去,告訴錢偉長。第二是對我的要求:在美國拿了博士學位,回國不能太神氣。”錢學森說:“你回去做什么事呢,不能挑三揀四,原則是國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不要挑剔高低好壞。即使是一些很基礎、很簡單的研究,你也要做。”
錢學森回國后擔任中科院力學所所長,第一件事就是調整學科方向。原來有彈性組、塑性組等三個研究小組,都是搞純理論研究的,與當時的國家建設關系不大。錢學森認為,科學研究必須和中國發展建設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要調整方向。后來,流體力學調整為與航空發動機有關的方向,并增設了化學流體組、物理力學組和運籌學組。
“錢學森不是搞技術的,是搞理論研究的。但回國后國家讓他搞火箭,他欣然同意,從不講價錢,從不講條件。”鄭哲敏說,他牢記錢學森的一句話:回國沒有什么,就是來服務。
孔祥言1956年從北大力學專業畢業后分到中科院力學所工作。
“當時航天在全世界都屬于新興的尖端科學,涉及的專業面很廣、可參考的資料很少。一次錢老問我們有什么想法,我們就老實回答:知識面不夠,怕不能勝任這項工作。”孔祥言說。
錢學森聽完就給他們做工作:航天問題不外乎數學、物理、化學等專業,哪一方面問題不太清楚,就去找書、找資料學習,只要鉆下去,任何問題都可以解決。
不怕困難,是錢學森的一貫風格。王永志說,錢老回國后不久,中央領導問他“中國能不能搞原子彈、導彈”。他回答說:“外國人能干的,中國人都能干。”中央對他的意見很重視,最后決定搞“兩彈”。
“錢學森是我的恩師。”王永志從莫斯科航空學院畢業回國,進入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工作,當時錢老還擔任首任院長。
“錢老對年輕人總是不遺余力地提攜。”王永志說,第一代戰略火箭獲得成功后,國家開始搞第二代戰略火箭,錢學森建議,讓第二代航天人來掛帥,并推薦王永志擔任第二代火箭第一個型號的總設計師。
“當時我只有40多歲,是比較年輕的科研工作者。而總設計師這樣重要的職務,之前都是由德高望重的前輩擔任的。從那個時候開始,像我這個年齡階段的,甚至比我更年輕的人,開始走上總設計師這樣被稱為‘箭頭’人物的崗位。”
“錢學森有一個很重要的思想,就是‘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要靠老的,但更重要的要靠年輕人,要靠他們敢想,中國的科學技術才能夠發展’。”原航天工業部副部長劉紀原說。
XX年12月11日,是錢學森96歲生日。12月10日,科技日報社舉辦了一個“學習錢學森創新思想,培養科技領軍人才”研討會,為他提前祝壽。
“錢老對過生日一向低調,只是家里人簡單聚聚。”錢學森的秘書涂元季說,當他把這件事向錢學森匯報時,他說:“向我學習,我不敢當。但培養科技領軍人才是一件關系國家長遠的大事,希望會議開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