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四年聯考題匯編
(有刪節)
11.開頭兩節的四個問句,對文章內容的表達有什么作用?
答案 ①創設懸念,引發讀者閱讀興趣;②層層設問,引出下文對楊公堤的描寫;③引導讀者思考楊公堤的
變化;④對修復楊公堤的喜悅與驚奇;⑤通過類比,說明楊公堤是和蘇堤、白堤一樣“占盡西湖風光”。
12.文中說“楊公堤仍是一條路”,又說“不僅僅是一條路”,作者這樣說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 “楊公堤仍是一條路”,因為楊公堤具有交通使用功能,比如連接故居舊屋,方便游覽。(此問是從楊
公堤的物質岑層面設問的)
“不僅僅是一條路”,因為楊公堤①激活了湖西的自然風光、人文風貌;②融貫文史,連接了不同時期的文
化;③是觀賞游覽的新風景線;④折射了杭州人平等的精神、開闊的胸懷;⑤豐富了西湖的人文內涵。(此問
是從楊公堤的精神層面設問的)
13.本文寫的是游覽楊公堤,但不以記敘見長。請結合全文,具體說明在藝術表現上有哪些特色。
答案 ①采用描寫、議論和抒情相結合的手法;②聯想想像:由眼前的楊公堤聯想到雷峰塔下逃逸歸來的青
蛇;③對比反襯:由眼前故居的修繕、對外開放,想到“文革”時的大門緊閉;④移步換景:隨著游覽,不
斷呈現西湖新景象;⑤比喻擬人:描寫茅家埠水面的笑聲、小橋,生動形象;⑥由實到虛:由楊公堤的物質
層面寫到精神層面;由自然層面寫到人文層面,寫出幾百年興衰;⑦首尾呼應,結構緊湊。
14.請探究作者在楊公堤上“隨想”了哪些內容。
答案 ①幼時所知的西山旱路;②“文革”時名人故居舊屋等被遮沒;③杭州對清廉正直精神的懷念;④更
老西湖鄉村風情的原貌;⑤楊孟瑛疏浚西湖修筑長堤;⑥杭州人的文化胸襟——西湖是天下人共享的西湖。
八、(安徽省合肥市XX屆高三第二次質檢)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1—14題。
有墻薜荔
朱以撒
①在滋潤的水鄉小鎮上行走,目的是很模糊的。這種沒有目的的行走,使人步履徐緩,包括心緒。那些急沖沖的步調,一眼便知受著時間的限制,欣賞必須抓緊。實際上,在他們奔向另一個景點的過程中,一些很值得品味的外延被忽視了。
②這時,我看到了一堵過去的墻。
③墻體爬滿了薜荔。薜荔是我小時候在草莽風格的家園里常見的木本植物。它旺盛而堅韌,吸附于墻上很難分離。它的果實從莖上拗斷時,溢出如乳一般的白色汁液,研磨成團粘稠無比。在屈賦里,薜荔表示了清高和芳潔;更多的詩文,薜荔則是一種荒涼破敗、前塵舊夢的意象。有許多場景,要以特定的意義展示,營造氛圍,薜荔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