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社會科學類閱讀復習教案11
倡導尊重自然規律,學會與自然友好相處,有利于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抵制目前打著各種“開發”旗號進行的“建設性破壞”,切實落實科學發展觀。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人類中心主義的弊端已越來越被更多的人認識。人類對自然的掠奪性開發,導致自然美遭受嚴重破壞,尤其像山體巖礁這類無機自然物,一旦破壞則不可再生!“自然全美”的思想核心恰恰就是要尊重自然原貌的價值。自然并不只是在人的控制、征服、改造、利用中被欣賞,而往往是因為它的原始性、陌生性、多樣性才備受青睞。因而,審美活動的實現不應當再以“自然的人化”為惟一途徑,而應當增加“人的自然化”這一反向生成的維度。對環繞人類的空氣、陸地、水、能量和生命等所有環境因素實行全面、系統的和諧保護。筆者曾以所在城市古樹木為對象創作了一本攝影詩文畫冊,到出版時書中拍攝的近200株古樹已有10株香消玉殞,由此可以想見,如果我們仍不能對諸如大氣能源、山海農田、江河湖泊等等自然環境破壞加以重視,我們明天生存的空間將是多么可怕。
倡導關注自然美,學會以審美的眼光欣賞自然,有利于充分發揮自然美在提高國民素質,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心靈守護作用。審美文化具有涵養國民心態、促進社會和諧的功能。面對目前存在的心靈的空虛、精神的失落的物欲主義傾向,季羨林先生曾感觸地說:“當今世界并不太平,到處都是你爭我奪。而中國向來是一個追求和平、和諧的國度,應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以弘揚。”這是切中時弊的有識之見。
發揚傳統文化中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的精髓,發揮自然美在涵養國民心態方面更直接、更親和、更廣泛的陶冶功效,在全社會普遍養成發現美、欣賞美的目光和對自然的呵護之心,讓人類在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中,得到心靈的陶冶和靈魂的凈化,這不僅有助于在“至美”中引發“至善”,提升國民的審美文化素質,而且有助于抵御物欲主義的侵蝕,在賞心悅目之余培育出全民族的和諧精神。高爾基所謂“美學的未來是倫理學”,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選自XX年10月16日《人民日報》)
5.下列對“自然美”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自然美是審美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b.自然美是生命之美,也就是自然界的有機生命體自身的美。
c.自然美是美的最高境界,其審美價值高于藝術美。
d.自然美有著生態環境保護和心靈保護的雙重作用。
答案 c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藝術具有檔次,所以罕有完美,而完美的東西只有在自然界才能看到。
b.實現審美活動應該有兩個途徑:一是“自然的人化”,二是“人的自然化”。
c.自然并不是在人的控制、征服、改造、利用中被欣賞,而是因為它的原始性、陌生性、多樣性才備受青睞。
d.“自然全美”的觀點認為,自然界中的所有東西都具有全面的肯定的審美價值,這種思想對我們構建環境友
好型社會大有助益。
答案 b
7.根據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自然是完美的,需要人類去呵護,任何對自然的開發,都將導致自然美遭受嚴重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