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時政熱點歷史學科解讀7:溫家寶發表《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講話
影響:鴉片戰爭后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被卷入資本主義
第二次未能抓住工業革命的原因:
內因:清政府腐敗,國家主權淪喪,洋務運動只引進技術沒有改變制度。
外因: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半殖民半封建性質大大加深,帝國主義瓜分中國。
影響: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資本主義登上政治舞臺,掀起了辛亥革命和戊戌變法。
第三次科技革命未能把握機遇的原因
原因:中國處于解放戰爭和新中國初期,由于戰爭和帝國主義封鎖中國沒有發展科技的環境。
建國后不久由于長期左的錯誤,沒有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沒有發展科技環境。
十一界三中全會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綜合國力增強,應對經濟全球化加入wto、發展科技,發展教育,推進科技強國、教育強國。
(五)新中國以來重大科技成就列表
時間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義
1964.6 第一枚中近程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1964.10 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 我國由此跨入核國家行列。
1966.10 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 中國從此擁有了導彈和原子彈結合的戰略核導彈。
1967.6 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僅三年多一點時間,而同樣技術發展速度,美國用了七年,蘇聯用了四年。
1970.4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 1號”發射成功 重量超過蘇美等國的第一顆衛星。
1975.11 返回式遙感衛星發射成功 中國在空間技術領域躋身于世界先進國家行列。
1973 年 雜交水稻品種“南優 2 號”培育成功 世界上首次育成雜交水稻。
1983 年 “銀河– i ”型巨型計算機研制成功 我國首次研制成每秒運算 一億次的計算機。
1997 年 “銀河–iii” 型巨型計算機研制成功 每秒運算 130 億次的計算機,標志我國高性能巨型機研制技術取得新的突破。
1999 年 第一艘“神舟”號宇宙試驗飛船安全返回 為我國載人宇宙飛船奠定基礎。
年 “神舟”五號宇宙飛船發射成功 中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XX年 “神舟”六號宇宙飛船發射成功 中國掌握多人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XX年 嫦娥一號成功繞月 中國成為第五個向月球發射探測器的國家
(六)新中國科技騰飛的原因與地位
新中國以來科技成就包括保衛國家安全的“兩彈一星”,解決溫飽作出巨大貢獻的“東方魔稻”、跨入世界先進行列的“銀河”計算機系列和改變世界航天格局的“神舟”飛船等。
1.地位:在新中國眾多的科技成就中,國防科技占有重要地位這是因為:
(1)國防集中反映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的綜合國力。
(2)是反對核壟斷威脅和空間壟斷的現實需要。
(3)有利維護國家安全和為世界和平作出貢獻。
(4)能集中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極大激發民族自豪感。
2.新中國以來科技成就的原因
(1)社會主義制度為科技事業提供可靠保證。
(2)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科技工作。制定科技發展規劃。
(3)海外科技工作者回國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和努力。
(4)第三次科技浪潮的影響。
(5)1978年鄧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對科技和生產力結合起著巨大推動作用
(七)歷史啟迪:中國大力發展科技教育,走自主創新的強國之路正是對再次印證了科技發展需要適宜的社會條件:黨的正確領導是核心力量,國家獨立、政治穩定、教育發展是前提,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科教性和自主創新型國家是重要保障,正是應對潮流抓住機遇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