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生活復習教案《生活與哲學》主要原理及方法論
例:應用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神舟系列的發展演變過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嫦娥系列工程。我國的民主政治發展進程;水滴石穿;過猶不及;物極必反。
3.矛盾觀(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20、矛盾就是對立統一,要用一分為二、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例:應用于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或者問題需要解決。事物本身都有利與弊,優缺點等。
21、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
例:應用于分析說明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問題;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或者問題需要解決。
22、矛盾的特殊性,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例:應用于分析萬物莫不相異;對癥下藥;對任何事物的個性分析
2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要求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斷實現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和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例:應用于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政策措施先試點后全面推廣。
2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辯證關系,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但又不忽視次要矛盾的解決,統籌兼顧。(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例:應用于分析說明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抓關鍵,抓重點。
2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辯證關系,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又不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例:應用于分析說明金無赤足,人無完人;對黨的現狀的分析;對各種社會形勢的分析;對某個事物性質的判斷分析(定性分析);整體上、總體上形勢等。
26、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證關系
要堅持一分為二的矛盾分析法,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
4.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樹立創新意識(創新觀)
27、辯證否定觀,要求樹立創新意識。
例:應用于分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創新意識;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28、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樹立創新意識。
第四部分歷史唯物主義(社會歷史觀)
29、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要尊重社會實際,樹立實踐第一的思想。
30、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要用正確的社會意識推動社會的發展。
例:應用于分析說明開展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原因;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建立健全社會誠信體系;社會主義榮辱觀;民族精神的產生及作用。
31、兩大基本規律的矛盾運動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2)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
尊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運用矛盾分析方法;樹立改革創新的意識,
不斷調整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發展的某些方面和環節。
32、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要樹立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33、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堅持以正確的價值觀為指導,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例:應用于正確的價值取向;集體主義價值觀;堅持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榮辱觀等。
第五部分人生觀、價值觀
34、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堅持以正確的價值觀為指導,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