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政治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復習學案
a.含義:公民向決策機關反映意見、提出建議。
b.意義:信息是決策的基礎,民意是正確決策重要的信息資源。拓寬民意反映渠道,是決策機關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使決策反映社情民意。
c. 具體方式:電話、信函、傳真、電子郵件、新聞媒體等。
(2)專家咨詢制度。
a.含義:專家學者利用自己掌握的專業(yè)知識、相關信息等,對專業(yè)性、技術性較強的重大事項進行分析論證。
b.意義: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可行性。
c. 具體方式:論證會、座談會。(決策機關通過舉行論證會、座談會等方式,組織跨學科、跨部門、跨行業(yè)的專家學者對決策加以研究論證)。
(3)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
a.含義:決策者將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項決策進行公示,公民在了解有關內(nèi)容后發(fā)表意見,提出建議。
b.為什么:a.依據(jù):公民享有對涉及公共利益的決策的知情權,這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前提和基礎。b.意義:有利于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民參與度。
(4)社會聽證制度。
a.含義:對同公共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公民通過聽證會充分發(fā)表意見,提出建議。
b.目的:聽證于民是為了決策利民。
c.作用:可以幫助決策機關發(fā)現(xiàn)擬定的決策方案存在的問題,并加以修正、完善,有利于決策利民。
2、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 是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對決策者:有助于決策者充分發(fā)揚民主,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有助于決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決策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增強決策的科學性,避免片面性。
對公民:有利于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提高落實決策的自覺性,推動決策的實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鍛煉參與決策的能力,增強關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責任感。
(三)民主管理:共創(chuàng)幸福生活
1、農(nóng)村的村民委員會
(1)含義: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務的機構。不是我國的基層政權。(也是村民委員會的性質(zhì))
(2)村民自治的內(nèi)容:
a村民直接投票選舉自己滿意的人擔任村委會干部。這是村民自治的基礎,也是村民參與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徑。
b村民通過村民會議等形式,發(fā)表意見,參與本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yè)的決策與管理。凡是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會議按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討論決定。
c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guī)民約。這是村民規(guī)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為,運用民主的辦法管理村里日常事務的有效途徑。
d運用村務公開、民主評議村干部、村委會定期報告工作等形式,監(jiān)督村干部和村委會的工作,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軌道。
(3)村民自治的主要方式有,理財小組檢查監(jiān)督,村務公開,民主質(zhì)詢會等。
注意:村委會是村民自治組織,不是國家機關;其設立目的是讓村民自我管理本村日常事務,其最高代表是村委會主任;村民自治是我國農(nóng)民在民主管理上的偉大創(chuàng)造。
2、城市的居民委員會
(1)含義:居民委員會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民主管理機構,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組織。不是我國的基層政權。
(2)作用: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辦理本居住地區(qū)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yè),調(diào)解居民糾紛,協(xié)助維護社會治安,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