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第二課:《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識記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內容;正確理解中學生參與政治生活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說明參與政治生活的方式。
2.能力目標:從各種媒體的報道中,從對所在社區的考察中,收集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的積極表現。從身邊參與政治生活的具體事例入手,逐步提高辯證分析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和從現象到本質的能力。從對社會政治生活以及親自參與政治生活的體驗中,提高中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實踐活動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熱情,提高參與政治生活的素養,自覺投身于政治生活中。通過學習,體會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激發愛國熱情,堅定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立場。說明公民有序參與政治生活的意義。
教學重點
政治生活的主要內容,參與政治生活的方式。
教學難點
參與政治生活的方式。
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我國的國家性質、我國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義務以及參與政治生活的原則等問題。那作為中學生應該怎樣對待政治生活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課第三框:政治生活:積極參與重在實踐。
新課教學
一、自覺置身于政治生活
教師:“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同學們平時關注國家大事,比較關心哪些內容?有沒有同學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你了解到的新聞?
學生:略。
教師:說到環境問題,同學們有沒有關注廣東十大新聞?其中有一條是關于番禺垃圾焚燒項目選址的。有沒有同學給我們介紹一下這則新聞的內容?
學生:番禺居民通過各種渠道表達了民主的訴求,使番禺區停止了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教師:為什么當地居民如此反對建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因為垃圾焚燒發電焚燒不可避免產生以二惡英類為主的嚴重空氣污染。二惡英是國際上公認的劇毒物質,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已將其列為一級致癌物,它具有強致癌致畸性。番禺居民是通過哪些渠道來表達民主訴求?下面請同學詳細講述“番禺事件”的全過程。
學生:XX年2月4 日,廣州市政府發出通告,決定在番禺區大石街會江村與鐘村鎮謝村交界處建立日處理噸垃圾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計劃于XX年建成并投入運營。
10月25日,番禺大石數百名業主發起簽名反對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抗議活動。11月5日,廣東省情中心對垃圾焚燒廠8公里內的12個小區調查證明,97.1%受訪居民反對建垃圾焚燒發電廠
11月22日,廣州市政府召開新聞通報會,表示“要堅定不移推動垃圾焚燒”。
11月21-22日,據中央電視臺報道,廣州番禺垃圾焚燒廠該項目的建設沒有按照法定程序進行,沒有與選址附近的居民進行溝通,就作出在番禺大石街會江村建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決定,是全國性的公共政策事件。
11月23日,番禺區長召開了“創建番禺垃圾處理文明區工作座談會”,稱“環評不通過不動工,絕大多數群眾反映強烈不動工”。同日,番禺大石鎮近300名居民因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問題到市城管委上訪之后,又到市信訪局繼續上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