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教案
第二課 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一、民主選舉1、選舉方式的選擇(1)各種選舉方式的比較①從選民角度劃分:直接選舉:選民→被選舉人;間接選舉:選民→代表→被選舉人。 優點局限性直接選舉更能直接反映民意,有利于科學決策;更好地調動選民的積極性;有助于加強選民和當選擇者的聯系。在選民較多、分布較廣的情況下,操作難度大,選舉成本高:容易產生分散主義傾向。間接選舉適合于選民較多、分布較廣的情況,便于操作,選舉成本較低;便于討論、便于集中、便于決策。選民與當選擇之間的聯系受到一定阻隔,影響選民意愿的表達,甚而出現對選民意愿的片面的反映和扭曲。②從被選舉者角度劃分:等額選舉:正式候選人名額=應選名額;差額選舉:正式候選人名額>應選名額。 優點局限性等額選舉比較充分地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選民的自由選擇,可能讓選民誤以為將要當選者已事先“內定”,從而影響選民的積極性。差額選舉為選民行使選舉權提供了選擇的余地,在被選舉人之間形成了競爭;競選方式有助于選民了解候選人。如果不對競選加以有效規范,容易發生虛假宣傳、賄賂選民等情況。(2)選擇選舉方式的主要依據各種選舉方式都有各自的優點,也有各自的局限性,采取什么樣的選舉方式,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區,應當根據 、 、 等具體條件來確定。 2、我國的選舉制度(1)我國選舉制度的發展建國初,只在 一級實行人大代表的直接選舉,到現在,將直接選舉人大代表擴大到 ,實行普遍的 。這一發展歷程表明,選舉方式的選擇必須體現 ,并與 、 相適應。(2)我國選舉制度的確立根據 和 ,我國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采用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具體表現在:直接選舉 的人大代表的選舉;城市 選舉和農村 選舉。間接選舉 的人大代表的選舉; 的 組成人員的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