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通用4篇)
第二課 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 篇1
第二課 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
第一框 民主選舉:投出理性的一票
一、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不同選舉方式既有各自的優點,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公民參與民主選舉的積極意義;明確公民依法行使選舉權的正確態度;說明公民如何行使選舉權。
能力目標: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運用所學知識,對有關錯誤觀點和行為進行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權利,增強主人翁責任感;加強法制觀念,培養依法行使政治權利的行為習慣。
二、重點難點
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的優點及局限性;
我國為什么要采用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的選舉方式。
三、預習提綱
第一框 民主選舉:投出理性的一票
1. 民主選舉面面觀
2. 選舉方式的選擇
(1) 直接選舉、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差額選舉以及競選的優點及局限性
(2) 選擇選舉方式的主要依據
(3) 我國采用的選舉方式適合國情
3. 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
(1) 公民參與民主選舉的意義
(2) 公民參與民主選舉的態度
(3) 公民應當如何行使選舉權
四、基礎知識梳理
一 、我國的選舉方式有哪些?他們各自有何特點?
1. 選舉方式的選擇
從選民角度,我國的選舉方式分為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
(1) 直接選舉
、俸x:由選民____________________選舉被選舉人的方式,叫直接選舉。
、趦烖c:它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選擇___________________。
、劬窒扌裕
(2) 間接選舉
①含義:先有選民選出_________________,再由他們代表選民產生上一級代表機關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這種選舉方式,叫做間接選舉。它適用于選民__________、分布__________的情況。
②優點:
、劬窒扌裕
從候選人角度,我國的選舉方式分為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
。3)等額選舉
含義:正式候選人名額與________________相等,我們稱之為等額選舉。
、賰烖c:可以比較充分地考慮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理性。
、谌秉c: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選民可能誤以為將要當選者已事先“內定”,因此__________受到影響。
。4)差額選舉
、俸x:正式候選人名額____________應選名額,我們稱之為差額選舉。
②優點: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被選舉人之間也形成了相應的___________________。
、廴秉c:在差額選舉中,候選人按照既定的規則,采取演講、答辯等方式向選民介紹自己,開展競選。這種選舉方式有助于選民了解候選人,增強政治透明度,有利于公民政治素質的提高。但是如果不加以有效規范,容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區分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
選舉方式
含義
優點
局限性
適用范圍
直接選舉
間接選舉
區分等額選舉與差額選舉
方式
含義
優點
缺點
等額
選舉
差額
選舉
2.制約選舉方式選擇的因素
、僭诓煌臅r期、不同的地區,要根據 、 、 等具體條件來確定。
②選擇具體的選舉方式還必須要體現 ,并與社會進步、 狀況相適應。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要采取符合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選舉方式.根據我國處于___________________,面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狀況,我國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采取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
二、公民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應怎樣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
1. 原因:(1)公民只有切實行使好這一權利,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否珍惜選舉權利,認真行使這一權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樣行使選舉權利,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就要求:(1)公民要不斷提高參與民主選舉的素養,真正代表選出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2)應積極參加選舉,認真行使這一權利,增強公民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增強參與感和責任感。(3)應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參與能力,培養政治素養,在周全考慮、理性判斷的基礎上,鄭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
五、鞏固練習
選擇題
XX年12月31日,歷時一年半的全國縣鄉兩級人大代表換屆選舉畫上了圓滿句號。這是社會主義民主一次最廣泛、最深刻的實踐。與此同時,總名額不超過3000人的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于XX年1月選出。其中,婦女代表比例不低于22%,來自一線的工人和農民代表人數高于上一屆,在農民工比較集中的省、直轄市都有農民工代表。
1. 根據法律規定,縣鄉兩級人大由選區實行直接選舉。下列不屬于直接選舉優點的是:
a. 每個選民都有表達自己意愿的機會 b. 能更好地調動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性
b. c. 有利于加強選民與當選者的聯系 d. 可以比較充分地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
2. 選舉期間,我國公民選舉所需經費均由政府開支;國家掌握的報刊、電視、廣播等都為選舉活動服務。這說明:
a. 我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 b. 我國公民的民主權利有切實的物質保障 c. 我國民主主體具有廣泛性 d. 我國民主和專政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3. 選舉是關系到把權力交給什么樣的人掌握的大事情。影響選舉效果的重要因素是:
a.選民參加選舉的態度和能力 b.選舉對象是人大代表還是政府工作人員
c.選舉方式是直接選舉還是間接選舉 d.采用等額選舉還是差額選舉
4. 下列關于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的表述,正確的是:①他們的任期都是五年②他們的產生都是實行直接選舉、差額選舉③他們是由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④他們是由公民直接參與選舉產生的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③④
5.. XX年底結束的全國縣鄉兩級人大代表換屆選舉涉及選民約9億,其中鄉級選舉涉及選民6億多。這說明:
a. 我國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 b.我國縣鄉兩級人大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c. 我國人民民主有制度、法律、物質保障 d.我國的選民不受任何限制,都可以參與選舉
我國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實行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回答 6~7題。
6.一個國家選舉方式的選擇
、倥c選民多少有直接關系 ②必須與本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社會進步相適應 ③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相結合才最民主 ④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的差別在于是否由選民直接選舉被選舉人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④
7.選舉方式有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之分。下列對這些選舉方式的認識,正確的是:
、 各有優點,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②其差別在于是否由人民當家作主 ③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的差別在于是否確定候選人 ④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的差別在于是否由選民直接選舉被選舉人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XX年全國許多地區進行村委會換屆選舉。不少地方在選舉中采取了“海選”方式,候選人向村民發表治村演說,公開唱票、計票,當場公布選舉結果,絕大多數村莊選出了群眾滿意的村委會領導班子。回答 8~9題。
8.實行“海選” ①有利于選票相對集中 ②為選民行使選舉權提供了選擇的余地 ③有利于被選舉人之間的公平競爭 ④一定會帶來虛假宣傳、金錢交易泛濫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某村農民年人均純收入不足千元,在村委會主任選舉中,有人出了230萬元“買”村官,在金錢的誘惑下,大多數村民將選票投給了出錢多的候選人。這告訴我們:
a.金錢萬能,選舉需要金錢做后盾
b.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投票就應該拿錢
c.必須加強立法和完善法律監督體系
d.必須不斷提高公民參與民主選舉的素質,珍惜自己的權利
選舉是表達人民意愿、化解社會矛盾、調整利益關系的重要途徑。公民必須增強責任感提高自身素質;卮 10~11題。
10.在公民的政治生活中,能夠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重要尺度是
a.是否直接參與了國家事務的管理
b.是否直接參與了社會事務的管理
c.是否向國家機關提出建議以及被采納多少
d.是否積極參加選舉、認真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11.下列行為能夠體現公民民主選舉素質高的是:
a.選舉與我無關,選誰都可以,隨便填選票
b.在周全考慮、理性判斷的基礎上,鄭重投出寶貴的一票
c.自己不是候選人,拒絕投票
d. 誰給我錢、誰對我將來有利,就投誰的票
非選擇題
12. 全國許多地方實行直推直選鄉鎮長的方式。直推直選在于把選舉鄉鎮長的權利直接交給了廣大群眾,更能準確地體現和表達民意。密友上級“內定“,沒有領導打“招呼”,沒有操作中的種種“埋伏”,“陽光”下的競爭,獲得了人民群眾的極大支持和認可,群眾政治熱情空前高漲。這不僅增加了人民群眾的民主政治意識,增強了鄉鎮政權建設,也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
請結合政治生活的相關知識,闡明鄉鎮長直推直選的理論依據及意義。
參考答案選擇:1~5 d、b、a、c、a 6~11 c、d、b、d、d、b非選擇:12.(1)理論依據:①選舉方式的選擇必須體現國家性質,并與社會進步、經濟反展狀況相適應。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要采用符合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選舉方式。鄉鎮長直推直選使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和表達自己的意志,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②隨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識有所增強,政治參與能力提高,希望更多參與國家政治生活。鄉鎮長直推直選順應了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要求。 (2)意義:①有利于提高廣大群眾民主政治意識和參與政治的熱情,從而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②有利于增強鄉鎮長干事創業的積極性,轉變工作作風,提高鄉鎮機關辦事效率,增強鄉鎮政權建設。③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民主政治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有利于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第二課 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 篇2
第二課 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
第一框題 《民主選舉:投出理性一票》
明確目標:點擊考點
☆民主選舉:投出理性一票 □選舉方式的選擇 了解 各種選舉方式的特點
知道 不同選舉方式既有各自的優點,又存在局限性
□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 理解 懂得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
立足基礎:課文導讀
一、 選舉方式的選擇
1、直接選舉:指由選民 選舉的方式。目前我國的直接選舉有 的人大代表的選舉、 的居民委員會和 的村民委員會的選舉等。
2、間接選舉:指先由選民選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們代表 選舉。目前我國 的各級人大代表, 各級政府的組成人員,都是由間接選舉產生的。這種方式適合于 的情況下。
3、等額選舉:指正式候選人名額與 相等的方式。其好處:可以比較充分地考慮 的合理性;不足:會在—定程度上限制選民的 ,影響選民的積極性。
4、差額選舉:指正式候選人名額多于 的方式,其好處:為選民行使 提供了選擇余地,在被選舉人之間形成相應的 ;不足:如果不加以有效規范,容易發生 、 等情況的發生。
5、確定選舉方式的主要根據:采用什么樣的選舉方式,要根據社會經濟制度、
等具體條件來確定。
6、我國選舉制度的發展歷程表明,選舉方式的選擇必須體現 ,與 、
狀況相適應。根據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 ,我國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采用 和 相結合的選舉方式。
二、 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
1、選民參與民主選舉的素養,即參加選舉的 和 ,是影響 的重要因素。
2、是否積極參加選舉,是衡量公民 、 的重要尺度。
3、怎樣行使選舉權,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 的體現。
運籌帷幄:網絡構建
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公民應當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認為“選舉與我無關”“選誰都可以”的觀點是錯誤的。
(1)有這種觀點、想法和做法的人是錯誤的,這是一種民主選舉素養不高、公民意識不強、主人翁意識不強的表現。
(2)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享有當家作主的權利。選舉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政治權利,公民只有切實行使好這一權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3)是否積極參加選舉,是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重要尺度;怎樣行使選舉權,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參與能力和政治素養高低的體現。所以,選舉與每個公民密切相關,應在周全考慮、理性判斷的基礎上,鄭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
重點難點:誤區分析
角度 分 類 特 點
優 點 缺 點
選民 直接選舉
間接選舉
候選人 等額選舉
差額選舉
鞏固提高:能力訓練
1.一個國家確定采取什么選舉方式的具體條件是( )
①社會經濟制度 ②物質生活條件 ③選民的文化水平 ④選民的心理素質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2.在差額選舉中,候選人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向選民介紹自己,開展競選。這種競選方式( )
、倏赡軙䦟е绿摷傩麄,夸大候選人的能力②有助于選民了解候選人③可能會發生賄選現象④有助于候選人向選民展示自己的管理理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事先確定候選人的選舉方式 ( )
a. 使每個選民都有直接表達自己意愿的機會 b. 使選票相對集中
c. 為選民行使選舉權提供了選擇的余地 d. 使被選舉人之間形成了相應的競爭
4.XX年11月29日,某縣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無記名投票方式實行等額選舉,產生一名分管文教衛工作的女副縣長。這一選舉方式的優點是( )
a.正式候選人名額與應選名額相等 b.可以比較充分地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
c.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選民的自由選舉 d.為選民行使選舉權提供了選擇的余地
5.我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這就決定了我國現階段的選舉方式是( )
a.間接選舉 b.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
c.等額選舉 d.差額選舉
第二課 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 篇3
第二課 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
第二框 民主決策:作出最佳的選擇一、學習目標知識目標:了解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民主形式;識記公民參與決策的意義。能力目標:學會運用歷史的觀點認識我國民主發展的進程;提高參與民主政治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提高關注政治生活的意識,增強公民為民主政治建設作貢獻的責任感。二、重點難點 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三、預習提綱第二框 民主決策:作出最佳的選擇1. 兩種不同的決策方式2. 參與民主決策的多種方式(1)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 專家咨詢制度(3) 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4) 社會聽證制度3. 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1) 有利于決策的科學化(2) 有利于決策的有效實施(3) 有助于培養參與決策的能力四、基礎知識梳理 一、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有哪些?試比較這幾種民主決策方式1. 民主決策的方式(1)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①含義:公民向_______________反映意見、提出建議,參與民主決策。②意義:拓寬_______________,是決策機關進行_______________的重要前提。(2)專家咨詢制度 ①含義: 專家學者利用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較強的重大事項進行分析論證。②意義:有利于集中______________,提高決策的___________。 (3) 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①含義:決策機關將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項決策進行__________,公民在真正了解決策的有關內容后,____________________。②意義:公民享有對涉及公共利益的決策的__________,這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提高決策的_______________和公民的_______________。 (4)社會聽證制度對同公共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公民還可以通過_______________參與決策,聽證于民的目的是為了_______________。 公民參與民主決策方式比較
民主決策的方式
內容
具體方式
依據
意義
社情
民意
反映
制度
專家
咨詢
制度
重大事項
社會公示
制度
社會聽證制度
二、決策是少數政治精英的事嗎?公民參與決策有什么意義?1.決策決不是少數政治精英的事,它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存在這種錯誤觀點的人,是一種民主管理觀念不強,政治素養不高主人翁意識淡薄的表現。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1)從決策者的角度看:①有助于②有助于2)從公民的角度看:①有利于②有利于 五、鞏固練習選擇題1. 生活中,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多種多樣。下列屬于公民參與民主決策行為的是:a. 高三部分適齡學生參加縣鄉人大代表換屆選舉b. 眾多網民對江蘇省教育廳公示的XX年高考新方案提出建議c. 某社區一中學生主動幫助當地居委會出黑板報d. 中學生打電話到電視臺,反映學校亂收費問題2. 精英決策與民主決策的根本區別在于:a. 主體不同,前者局限于少數官員,后者群眾參與b. 內容不同,前者決策國家重大事項,后者決策社會公共利益c. 內涵不同,前者體現權力的高度集中,后者體現民主權利的共享d. 結果不同,前者決策失誤率高,后者更具科學性3.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網站開通后不久,不少青年學子就通過網上主題討論發表對國家科技規劃的意見。幾名大學生提交的《關于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問題的建議》被送到了總理的辦公桌上。這種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屬于:a. 輿論監督制度 b.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c.專家咨詢制度 d.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4. xx大報告指出,制度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公共政策原則上公開聽取意見。這一要求有利于:①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 ②完善決策信息系統 ③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 ④人民直接行使國家權力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5. 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前提和基礎是:a. 公民享有對涉及公眾利益決策的知情權b. 公民向決策機關反映意見和建議c. 公民通過社會聽證制度參與決策d. 決策機關直接邀請公民參與決策 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可以同歷決策過程,共享決策成果;卮 6~7題。6. 我國公民能夠同歷決策過程,共享決策成果,從根本上說,是因為:a. 我國生產力水平的提高b. 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c. 公民的政治參與能力提高d.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完善7. 實現公民同歷決策過程,共享決策成果,有利于: ①充分反映社情民意,實現決策民主化 ②提高決策科學性,實現決策利民 ③是公民人人說了算,實現還政于民 ④提高公眾的參與度,實現決策透明化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8. 廣州市政府將公交地鐵票價優惠的工作納入惠民66條,并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廣州市公交地鐵票價優惠兩個方案意見。這主要是公民通過:a.專家咨詢制度參與民主決策 b.社會聽政制度參與民主決策c.社會公示制度參與民主決策 d.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參與民主決策9. 之所以要面向社會廣泛征求廣州市公交地鐵票價優惠方案意見是因為:a.民意是正確決策最重要的信息資源 b.政府的各項決策必須努力體現時代性c.民意對決策的形成有決定作用 d.只要讓公民參與,就能做到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10 廣州公交地鐵票價優惠方案舉行聽證會,這樣做有利于:①政府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②市民直接決定城市公共交通定價③密切干部與群眾的關系④從根本上防止腐敗滋生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②11. 此次聽證會之所以要聽取專家代表的意見,是因為:a.專家意見是一切決策的根本立足點 b.專家咨詢有助于增強決策的科學性b.專家富有智慧,能保證決策絕對正確 d.將決策寄托在少數專家身上缺乏民主性12. 有人認為,價格聽證最終是由政府決定的,因此政府決策是政府的事情,與自己無關。持這種觀點的人之所以錯誤,就在于他不懂得:a.決策是由公民制定的,因此決策是否科學、合理至關重要b.決策是為政府制定的,因此決策是否科學、合理,與公民無關c.政府決策會牽涉社會各階層的利益,關系到千家萬戶的生活起居d.政府決策是為當政者的政績服務的13. 下列關于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表述正確的有:①有助于決策者充分發揚民主、反映民意②有利于決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決策的出發點和立足點③有利于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提高落實決策的自覺性④有利于鍛煉公民參與決策的能力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非選擇題14. 某市因外來人口增多,市人口迅速增長,公共基礎設施的緊張狀態越來越突出,為解決這一問題,該市通過了《征收城市增容費條例》,但因沒征求各方意見,致使《條例》一出臺,便遭到許多市民反對,使市政府面臨尷尬處境。(1) 你認為市政府在決策時犯了什么錯誤?(2)如果要繼續解決好這一問題,廣大市民可以怎樣作出努力?15.XX年1月2日,國家發改委和信息產業部發出公告,于1月中下旬在北京舉行降低移動電話國內漫游通話上限標準聽證會。本次聽證會代表由消費者代表、專家學者代表、有關部門代表組成。消費者代表由中國消費者協會推薦。(1) 在上述材料中,公民是通過什么途徑參與民主決策的? (2) 你覺得這種參與形式怎么樣?試予以評價。(3) 以上探究,對我們中學生參與政治生活有什么啟示?參考答案選擇: 1~5 b、c、b、a、a 6~10 b、b、d、a、b 11~13 b、c、d非選擇:14.(1)該市政府在決策時沒有征求市民意見,不了解民情,侵犯了公民的知情權,沒有堅持做到民主決策,得不到民眾支持和理解。(2)為促進這一問題的順利解決,廣大市民可積極參與決策,可以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社會公示制度和社會聽證制度參與到民主決策中來,為城市發展、社會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15.(1)在材料中,公民是通過社會聽證制度參與民主決策的。(2)①通過聽證會,公民充分發表意見、提出建議,可以幫助決策機關發現擬定的決策方案存在哪些問題,并加以修正、完善。因而,社會聽證制度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重要途徑。②實行聽證制度的目的,在于實現決策利民。③實行社會聽證制度,讓人民直接參與決策,體現了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本質要求;有助于充分發揚民主,充分反映民意;有助于端正決策的立足點,增強決策的科學性;有助于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推動決策實施;有助于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 (3)增強主人翁應有的政治責任感和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能力;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參與政治生活;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正確處理權利和義務的關系;負責任地行使權利;進行有序的政治參與;重視實踐,自覺地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第二課 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 篇4
第一框 民主選舉:投出理性的一票一、學習指導(一)知識網絡(二)課程標準要求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框要掌握的主要內容有:識記直接選舉、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差額選舉、競選的含義;了解不同選舉方式的特點;懂得選擇選舉方式的基本依據;理解在我國采用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主要是由我國的國情決定的;明確積極參加選舉是公民參與民主選舉的正確態度。(三)學法指導1.運用比較方法。比較是指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同類事物辨別異同或區分高下。本框開篇提供了一組(三則)“民主選舉面面觀”的情景資料,要求指出“鏡頭一和鏡頭二的選舉方式有哪些異同”,評估“這幾種選舉方式的意義和效果”。第二目“選舉方式的選擇”中的“說一說直接選舉、間接選舉的好處及其局限性”等,都要求運用比較的方法。2.學會正確判斷。有人根據事物本身的是非曲直進行判斷,有人根據自己的好惡作出判斷,有人根據事物與自己的利益關系大小作出判斷。究竟怎樣判斷才是正確的呢?一般地說,應當根據事物本身的是非曲直進行判斷,才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本框教材在“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這部分中有一則選舉村委會主任的材料,講了選民中有七種不同想法,接著提出問題:“在上述各種想法中,你比較認同哪一種或哪幾種想法?說說你的理由!边@實際上就是考查我們的是非判斷力。二、知識點撥(一)關于“民主選舉面面觀”教材提供了一組(三則)背景材料:材料一講的是一位百歲老人由孫子背著去投票站參加村主任的直接投票選舉;材料二講的是某鎮采用無記名差額選舉的方式對鎮長候選人進行投票選舉;材料三講的是楊老師保存了十幾張選民證和他四次令人特別難忘的選舉。隨后提出了四個探究問題。第一,材料一和材料二的選舉方式有什么異同?(1)相同點:①都采用了演講和答辯等形式,都帶有競選的性質;②都采用無記名、直接選舉的方式進行投票選舉;③都屬于差額選舉。(2)不同點:①材料一是對村主任進行的正式選舉,結果是直接產生村主任,材料二是對鎮長候選人進行的選舉,結果只是確定鎮長候選人,鎮長人選還有待進行正式選舉;②材料一是全體村民都參加選舉,材料二是各戶派代表參加選舉;③材料二比材料一更強調競選的方式。第二,你還知道哪些選舉方式?除了直接選舉外,還有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差額選舉等。第三,你能對這幾種選舉方式的意義和效果,作出自己的評估嗎?這是學習中要探究的問題,這里不一定能回答出來,等到學完本框內容后,可以得出比較明確的答案。第四,材料三給了你什么啟示?這個問題不要求統一的答案,能講出一兩點即可。提示如下:(1)新中國成立后,選舉制度經歷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正在逐步走向完善;(2)選舉是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一種重要方式;(3)選舉是體現公民民主權利的重要方面;(4)經歷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公民積極參加民主選舉,民主意識、參政議政的意識增強了。(二)選舉方式的選擇1.選舉方式的多樣性從國家的角度來說,民主選舉是政治文明的體現,它是民主政治的基石。從公民的角度來說,它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是一種重要的政治權利。早在我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建設中,就采用了民主選舉這種方式,表達人民群眾的意志,選擇老百姓信得過的人代表他們參事議事或者參加各級人民政權。目前,我國采用的選舉方式主要有:等額選舉、差額選舉、直接選舉、間接選舉等。直接選舉是由選民直接投票選舉被選舉人的方式。間接選舉是指不由選民直接投票選舉產生,而是由選民選出的代表或選舉人投票選舉被選舉人的一種方式。等額選舉是指正式候選人名額與應選名額相等的一種選舉。差額選舉是指正式候選人名額多于應選名額的一種選舉。在差額選舉中,候選人按照既定的規則,采取演講、答辯等方式向選民介紹自己,開展競選。競選分為民薦競選和自薦競選,是近年在中國民主實踐中出現的新生事物,目前在高校、區縣人大代表選舉中,特別是農村村委會的選舉中都存在著。2.不同選舉方式的利弊直接選舉、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差額選舉,都有各自的優點,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從理論上講,直接選舉比間接選舉更民主、更完善,具有一些顯而易見的優點:(1)選民的選舉權可以直接作用于一切被選舉人;(2)任何被選舉人都能受到廣大選民的直接監督;(3)選民個人的選舉意志可以直接得到體現,而無須經過中介作用去表達。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選舉實踐中,直接選舉并不是輕而易舉就可以實現的。目前,我國在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鄉、民族鄉、鎮人大代表的選舉中,實行直接選舉。但對于縣(不含縣級)以上的各級人大代表的選舉,仍然采取間接選舉的方式。等額選舉與差額選舉的比較 不同點 利弊比較 含義 特點 有利方面 弊端方面等額選舉 等額選舉是指候選人名額與應選名額相等的一種選舉。 候選人名額與應選名額相等。 等額選舉可以比較充分地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方法簡單,耗費時間較少,容易獲得成功。 一是選舉時沒有選擇余地,影響民主權利的實現,使不少人對選舉產生冷漠和抵觸心理。二是候選人幾乎不會落選,容易使當選者只對上級負責而不對選民負責。差額選舉 差額選舉是指候選人名額多于應選名額的一種選舉。 候選人多于應選人。 有利于體現選舉人的意志;有利于通過較充分的選擇,產生素質更高、更有責任心的代表;有利于選民對當選者實行監督。 在選舉中可能出現不超過半數以上的情況,如果按相對多數確定當選,只可能是半數以下選民的意志;如果復選,會造成選舉成本的增加,而且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仍然難以成功。競選方式最明顯的優點是,有助于選民更多地直接了解候選人,選出選民自己認為滿意的人。但是如果不加以有效規范,容易導致虛假宣傳、金錢交易等情況的發生。3.選舉方式選擇的依據采取什么樣的選舉方式,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區,要根據社會經濟制度、物質生活條件、選民的文化水平等具體條件來確定。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經濟文化落后,交通也不方便,人民群眾的民主素養還不是很高,從這樣的國情出發,我國只在鄉鎮一級實行人大代表的直接選舉。隨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識有所增強,政治參與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更多地直接參與國家政治生活。順應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的要求,我國將直接選舉人大代表的范圍擴大到縣級,實行普遍的差額選舉。我國選舉方式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1953年12月,我國首次普選,采用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其中鄉鎮人大代表實行直接選舉。1979年,我國直接選舉的范圍擴大到縣級,而且規定實行差額選舉。1986年,我國各級人大代表一律實行差額選舉。1995年,我國簡化了直接選舉的程序。XX年,人大代表換屆選舉,采用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其中,縣鄉人大代表實行直接選舉。各級人大代表的選舉都實行差額選舉。我國選舉制度的發展歷程表明,選舉方式的選擇必須體現國家性質,并與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要采用符合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選舉方式。根據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面對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發展很不平衡的狀況,我國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采用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例題:每個選民都有表達自己意愿的機會,選民直接投票選舉被選舉人的方式是( 。゛.等額選舉 b.直接選舉 c.差額選舉 d.間接選舉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各種選舉方式的認識,b項符合題意。(三)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1.對待選舉要有正確的態度公民只有切實行使好選舉權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是否積極參加選舉、認真行使這一權利,是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重要尺度。那種“選舉與我無關”、“選誰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識、民主意識和主人翁意識不強的表現。2.提高自身素養,培養政治參與能力選民參與民主選舉的素養,即參加選舉的態度和能力,是影響選舉效果的重要因素。怎樣行使選舉權,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參與能力的體現,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養高低的重要標志。只有每個人都在周全考慮、理性判斷的基礎上,鄭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才能選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真正實現民主選舉的預期目的。例題:在公民的政治生活中,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重要尺度是( )a.是否直接參與了國家事務的管理b.是否直接參與了社會事務的管理c.是否向國家機關提出建議以及被采納多少d.是否積極參加選舉、認真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解析:對于一般公民而言,由于受到諸多因素和條件的制約,a、b、c這三項是很難做到的,因此,作為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重要尺度沒有多大實際意義。d項符合題意。三、學習自評(一)單項選擇題1.為選民行使選舉權提供了選擇余地,在被選舉人之間形成了相應競爭的選舉方式是( )a.直接選舉 b.間接選舉 c.差額選舉 d.等額選舉2.之所以要將等額選舉改為差額選舉,主要是因為等額選舉( 。僖欢ǔ潭壬舷拗屏诉x民的自由選擇、诓荒艹浞挚紤]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塾绊懝衩裰鳈嗬膶崿F、苁共簧偃藢x舉產生冷漠和抵觸心理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采用什么樣的選舉方式,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區,要根據等具體條件來確定。( 。゛.國家法律規定、國家政策規定、選民的意志和要求b.國家的法律法規、社會民主發展程度、選民民主意識c.社會經濟制度、物質生活條件、選民的文化水平d.社會政治制度、民主發展水平、選民的政治素養4.在選民較多、分布較廣的情況下,往往采用( 。゛.直接選舉 b.間接選舉 c.差額選舉 d.等額選舉5.在我國,人民代表的選舉中采用差額選舉的是( 。゛.鄉級 b.縣鄉級 c.省級以下 d.各級6.在我國人民代表選舉中,實行直接選舉的有( )a.省級以下 b.地(市)級以下 c.縣鄉級 d.鄉(鎮)級(二)非選擇題1.結合我國實際,談談為什么要采用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2.有這樣一幅資料照片:冬日的陽光照耀在打谷場上,十多個村干部候選人依次坐著,在每個候選人身后都放著一只碗,村里的農民在他們的身后依次走過,“同意誰,就把豆子丟在誰的碗里”。丟豆子的農民一臉的神圣和莊重,將手中的豆子丟在自己看中的人的碗里。這幅“草根民主”的真實寫照,記載著六十多年前晉察冀邊區的農民用豆粒作選票行使自己民主權利的莊嚴一幕。(1)用“丟豆子”的方法進行的選舉,具有當今選舉方式的哪些特征?(2)為什么在當年采用這種方式進行選舉?四、能力拓展1.《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依照憲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開展自治活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薄斑x舉村民委員會,由本村有選舉權的村民直接提名候選人。候選人的名額應當多于應選名額。”(1)《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上述幾條規定與民主政治的哪些方面有關?(2)這些規定體現了民主選舉的哪些方式?2.在1998年的村委會換屆選舉中,吉林省梨樹縣又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措施。例如,選舉一步到位,即取消候選人的預選程序,由村民一次投票直接選舉村委會,第一輪得票過半數的自動當選。優化選舉方式,即為了簡化選舉過程,節省選民時間,梨樹縣決定,如果兩輪投票仍然選不出村委會,在征得多數選民同意的前提條件下,第三輪投票貫徹簡單多數的原則,不要求候選人得票過半。嚴格選舉程序,保證選舉質量,從選舉的宣傳鼓動、組織領導、選民登記到投票、唱票、計票直至公布選舉結果、頒發當選證書、進行就職演說等,都做出了具體的規定。(1)材料中的選舉采用了哪些選舉方式?(2)談談你對上述材料中競選的看法。(3)結合上述材料,談談民主選舉的重要性。五、相關信息(一)規范的競選規則一是合法。候選人的競選活動必須在法律范圍內活動。具體說,候選人發表的言論、作出的承諾、使出的“手段”等,都必須是法律、法規和政策所允許的。但是,候選人請客送禮、用金錢物資賄賂選民、授意他人或直接出面脅迫選民投自己的票,甚至封官許愿、拉攏選民等都是不合法的。二是公平。即在競選規則面前,所有候選人一律平等,公平競爭,任何選舉組織者不能對候選人有親疏之分,支持某人的競選,不支持某人的競選。候選人在競爭中應相互尊重、友好相待,不能相互進行人身攻擊和誹謗。三是公開。在選舉開始時,要公開說明允許競選,并公開競選的有關規則和程序,允許競選者開展一些公開場合的競選活動。四是合理。要建立合理的競選程序。在候選人提名前,可以設置參加競選人員登記、資格審查、競選演講三個步驟。具有選民資格的選民都可以運用某些手段宣傳自己,動員選民提名;在正式候選人競選階段,可以按確定正式候選人、組織候選人選舉日發表競選演講、對正式候選人投票選舉等三個步驟進行操作。(二)民主選舉:從“海推直選”到“自薦海選”XX年,余杭在全區推出的“自薦海選”并不是他們對基層民主建設的第一次探索。XX年7月,余杭區村民在村委會換屆選舉時聽到了一個新名詞──“海推直選”。以前,村委會候選人都是由組織提名選舉的,而“海推直選”則不確定具體候選人,村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取心目中的村委會班子成員。推行后不久,大家發現,由于在“海推直選”中沒有具體的選舉目標,候選人首輪得票數往往超不過半數,需要進行多次選舉。XX年,余杭又在全區推出“自薦海選”的辦法。凡具備村委會成員任職條件的村民,均可報名參加競選,整個選舉程序包括自薦資格審核、現場演講和選舉投票。村民有了相對集中的目標候選人,減少了選舉環節,節約了選舉成本。目前,通過“自薦海選”形式當選的村領導班子都已經進入了自己的角色。當選的村官大多是村里的致富帶頭人,他們懂得管理和經營,又在百姓中有一定的聲望。有專家評論說,余杭區村級民主政治建設實現了村級民主政治發展和村民富裕和諧的良性互動。在候選人提名、推薦階段,為了避免“海推”的盲目性和異化弊端,余杭所創造的自薦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大力發展各種村民團體,如婦女組織、老人組織、外來民工組織、農民合作社組織、產業協會等,也是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只有這樣,在自薦基礎上的以團體為單位的提名推薦才能不流于盲目,當選者也才不至于忽視弱勢團體的訴求。有了這個基礎,候選人的中間競爭以及最終的直接選舉,才能更好地確保民主在最大程度上的實現。(三)農村的民主選舉按照憲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法律法規,由村民直接選舉或罷免村民委員會成員。村民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三至七人組成,每屆任期三年。在選舉過程中,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由村民直接提名和參加投票選舉,當場公布選舉結果,做到公正、公開、公平。村民的參選熱情高漲,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農村居民的平均參選率在80%以上,有的地方高達90%以上。截至XX年底,中國農村已建立起64.4萬個村民委員會。全國絕大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普遍完成了五至六屆村委會換屆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