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教案(精選2篇)
第二課 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教案 篇1
第二課 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教案
生活情景鏈接
蒼南縣靈溪鎮張家山村去年換屆選舉中出了怪事,一個有經濟問題、且受到黨紀處分的人當選“村長”。據了解,這個當選的村委會主任張某在XX年至XX年任村支書期間,非法出賣宅基地200多處,村里400多萬元支出多項不清。村里群眾上訪過百次后,張某被免去支書職務,并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但這樣一個人,為何能獲得過半選票?
村民張約漢說,選舉開始之前,張某和一些代理人就四處活動,給群眾送煙、送洗衣粉和糖果,還許下多批宅基地等好處,從而拉走了很多選票。村民郭軍良說,“張某送給我一包‘中華’,我家兩張選票都投給了他。”
上述材料中村民賣掉“選舉權”導致了嚴重后果給我們哪些啟示?
【名師說課要點】(教師用書獨有欄目)
本課由引言和四框內容構成。引言是本課的導入,在全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第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當家作主是全方位、多層次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一是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行使國家權力,把國家的、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二是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三是實行基層直接民主、群眾自治,群眾自己的事情由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這是社會主義民主最廣泛的實踐。
本單元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可以通過積極地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相關政治生活現象。
第一課時 民主選舉:投出理性的一票
【學習目標導航】
內容目標 提示與建議
評述具體事例,比較不同選舉方式的特點;表達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選舉權利的正確態度。 1.針對直接選舉、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差額選舉、競選的規則,評價、比較、權衡其利弊。
2.組織課堂即興演講:讓學生以“假如我是候選人”或“我這一票投給誰”為題,發表各自的見解。
【課前自主預習】
一、選舉方式的選擇
1.選舉方式的多樣性
(1)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從選民角度看)
①直接選舉:是由選民直接投票選舉的方式。它使每個選民都有機會選擇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賴的當家人。
②間接選舉:是先由選民選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們代表選民選舉的選舉方式。它適用于選民較多、分布較廣的情況。
(2)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從被選舉者角度看)
①等額選舉:是正式候選人名額與應選名額相等的選舉方式。它可以比較充分地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但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選民的選擇。
②差額選舉:正式候選人名額多于應選名額的選舉方式。它在候選人之間形成了相應的競爭,為選民行使選舉權提供了選擇的余地。在差額選舉中,開展競選有助于選民了解候選人,但是如果不加以有效規范,容易發生虛假宣傳、賄賂選民等情況。
2.選舉方式的選擇
(1)影響和制約選舉方式的因素
①要根據社會經濟制度、物質生活條件、選民的文化水平等具體條件來確定選舉方式。
②必須體現國家性質,并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狀況相適應。
(2)我國目前的選舉制度
我國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采用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
【自主探究】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差額選舉和等額選舉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提示:目前,我國公民直接參與選舉的活動,在國家事務方面,有縣及縣-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選舉;在社會事務方面,有城市的居民委員會選舉、農村的村民委員會選舉等。縣以上的各級人大代表、鄉及鄉以上各級政府的領導人員由間接選舉產生。人大代表的選舉實行差額選舉。等額選舉只有在極少數的情況下才被采用。
二、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
1.公民行使好自己選舉權利的重要性
(1)選民參加選舉的態度和能力,是影響選舉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行使好民主選舉的權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
(2)是否積極參加選舉,是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重要尺度。
(3)怎樣行使選舉權,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參與能力和政治素養高低的體現。
2.如何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
(1)應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為重;
(2)要了解候選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現,在理性思考、判斷的基礎上,審慎投票。
【思考】“選舉與我無關”、“選誰都可以”。你是否贊同上述觀點?為什么?
提示:①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這是一種民主選舉素養不高、公民意識不強、主人翁意識不強的表現。②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享有當家作主的權利。選舉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民主權利,公民只有切實行使好這一權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是否積極參加選舉、認真行使這一權利,是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重要尺度,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參與能力和政治素養高低的體現。所以,選舉與每個公民密切相關,公民應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為重;要了解候選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現,在理性考慮、判斷的基礎上審慎投票。
【課堂合作探究】
一、公民的選舉方式
【情境創設】XX年6月12日,北京市懷柔區渤海鎮北溝村選舉產生第八屆村民委員會。選舉分兩輪投票,第一輪海連,按得票多少確定4名正式候選人;第二輪正式投票,選舉產生村委主任一人,委員二人。整個過程都是在村民的自我參與,自我監督下完成的,村民們認真行使了自己的民主權利。
村民委員會的選舉屬于什么選舉方式?
提示:直接選舉、差額選舉。
【知識歸納】我國的選舉方式
選舉方式 含義 優點 缺點
從選
民角
度看 直接選舉 由選民直接投票選舉被選舉人的方式 每個選民都有直接表達自己意愿的機會 在選民較多、分布較廣的情況下不適用
間接選舉 由選民選出的代表選舉產生上一級代表機關的代表或政府領導成員的選舉方式 在選民較多、分布較廣的情況下適用 選民不能直接投票選舉自己心目中的當家人,影響意愿表達
從被
選舉
者角
度看 等額選舉 正式候選人名額等于應選名額的選舉方式 可以充分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 限制選民自由選擇,選民易受誤導,積極性受影響
差額選舉 正式候選人名額多于應選舉名額的選舉方式 為選民行使選舉權提供了選擇的余地,在被選舉人之間形成競爭 可能影響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被選舉人間的競爭易發生虛假宣傳,賄賂選民的現象
【誤區警示】等額選舉當選者已事先“內定”。
分析:錯誤,如果候選人的選票達不到法定的票數也是不能當選的。
【學以致用】例1(•海南卷•9)某省XX年的村民委員會選舉中,有的實行確定候選人的差額選舉,有的實行“海 選”(不確定候選人的選舉)。與“海選”相比,確定候選人的差額選舉的優勢主要體現在
①節約選舉成本 ②減少選舉人之間的競爭
③有利于選民意愿的集中 ④有利于增強選舉結果的合理性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再認、再現知識的能力。確定候選人的差額選舉有利于在候選人之間形成相應的競爭,有利于選民意愿的集中,有利于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故③④的說法正確;①②的說法不符合題意。本題選d項。
答案:d
遷移訓練1.(XX年高考寧夏、遼寧卷,16)在某省XX年的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中,有的實行指定后選人的差額選擇,有的實行“海選”(不制定候選人)與差額選舉相比,“海選”的局限性主要在于
①增加了選舉成本 ②加劇了被選舉人之間的競爭
③不利于選民意愿的集中 ④不利于增強選舉結果的合理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選民居住集中,所以選舉成本變化不大,所以排除①。差額選舉為選民行使選舉權提供了選擇的余地,在被選舉人之間形成了相應的競爭,所以②是差額選舉的優點,而不是“海選”的局限性,排除②。運用排除法知答案選d。
答案:d
當前,我國的民主選舉活動中,選舉方式有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之分。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a.在我國縣級人大代表是間接選舉
b.直接選舉和差額選舉的差別在于是否由選民直接投票選舉被選舉人
c.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的差別在于是否確定候選人
d.直接選舉比間接選舉優越,選舉要盡量直接選舉
解析:在閱卷時,老師發現很多學生誤選a或d。誤選a,是因為沒有記住目前我國直接和間接參與選舉的活動有哪些,在我國縣級人大代表是直接選舉產生的;誤選d是因為不知道各種選舉方式各有其優缺點,不懂得采用什么樣的選舉方式,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要根據社會經濟制度,物質生活條件、選民的文化水平等具體條件水平來確定。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的區別是正式候選人名額和應選名額是否相等,所以c說法錯誤。只有b說法正確。
答案:b
二、我國選舉方式的選擇
【情境創設】鄧小平指出:目前我們的選舉是由我國的社會情況、我們的選舉缺乏經驗以及文盲尚多等實際條件決定的。我們要切合實際,根據我國的特點決定選舉制度和管理方式。隨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我們一定會采用更為完備的選舉制度。
目前我國采取什么樣的選舉方式?
提示:我國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采用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方式。
【知識歸納】1.選擇選舉方式的主要依據:要根據社會經濟制度、物質生活條件、選民的文化水平等具體條件來確定選舉方式。選舉方式的選擇必須體現國家性質,并與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必須采用符合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選舉方式。
2.我國采用的選舉方式適合我國國情
①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經濟文化落后,交通也不方便,人民群眾的民主素養還不是很高,我國只在鄉鎮一級實行人大代表的直接選舉。
②隨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識有所增強,政治參與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更多地直接參與國家政治生活,我國將直接選舉人大代表的范圍擴大到縣級,實行普遍的差額選舉
③根據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面對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發展很不平衡的狀況,我國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采用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方式。
【學以致用】例2(•全國新課標卷•18)XX年,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新修改的選舉法規定,全國人大代表名額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相同的原則分配,將農村與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比例,由原來的4:1改為l:1。這一修改的意義在于
①從制度層面消除城鄉選舉差別②在立法和制定重大決策層面更好地維護農民的利益③拓寬農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渠道④保證人大代表平等地行使權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題以選舉法修改為背景,考查選舉法修改的意義。其就是從制度、法律層面保障城鄉同票同權,更好地維護農民的利益,故①②正確。城鄉同票同權是體現公民的平等,③說法不準確;城鄉同票同權是制選舉人大代表的選民平等,故④說法錯誤。
答案:a
遷移訓練2.當前,我國的民主選舉活動中,選舉方式有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之分。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a.在我國縣級人大代表是間接選舉
b.直接選舉和差額選舉的差別在于是否由選民直接投票選舉被選舉人
c.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的差別在于是否確定候選人
d.直接選舉比間接選舉優越,選舉要盡量直接選舉
解析:在閱卷時,老師發現很多學生誤選a或d。誤選a,是因為沒有記住目前我國直接和間接參與選舉的活動有哪些,在我國縣級人大代表是直接選舉產生的;誤選d是因為不知道各種選舉方式各有其優缺點,不懂得采用什么樣的選舉方式,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要根據社會經濟制度,物質生活條件、選民的文化水平等具體條件水平來確定。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的區別是正式候選人名額和應選名額是否相等,所以c說法錯誤。只有b說法正確。
答案:b
【課后提升演練】
“海選”作為中國農村基層民主選舉的方式,目前已在國內絕大多數農村推廣。據此回答1—2題。
1.“海選”是中國農民在村民自治中創造的一種直接選舉方式。這種選舉方式的最大特點是
a.使每個選民都有表達意愿的機會
b.使公民開始真正充分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c.村民選舉不受任何限制
d.《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唯一法定的選舉辦法
解析:直接選舉由選民直接投票選舉被選舉人,因此每個選民都有直接表達自己意愿的機會。故答案選a。bcd三項觀點錯誤,應舍去。
答案:a
2.通過“海選”,村民像從大海里面不受任何限制地撈取珍珠一樣選擇自己信任的人。這就要求村民必須
①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
②選擇與自己關系好,能夠給自己帶來實惠的當家人
③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為重
④了解候選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現,在理性思考、判斷的基礎上,審慎投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①③④三項指出了公民正確行使選舉權的要求,故答案選d。②項不符合公民正確行使選舉權的要求,應排除。
答案: d
讀漫畫《投老張一票給十元!》,回答3—4題。
3.各種選舉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造成漫畫中這種現象的選舉方式是
a.等額選舉 b.差額選舉
c.直接選舉 d.間接選舉
解析:差額選舉正式候選人名額多于應選舉名額,使被選舉人
之間形成競爭,但如果不加以規范,被選舉人間的競爭易發生虛假
宣傳,賄賂選民的現象。漫畫《投老張一票給十元!》就反映了這一
情況,故答案選b。acd三項對漫畫選舉方式判斷錯誤,應排除。
答案:b
4.漫畫《投老張一票給十元!》主要告訴我們
a.我國目前的選舉尚無法可依
b.我國要禁止一切競選活動
c.公民是否積極參加民主選舉影響選舉結果
d.應提高我國公民的民主權利意識,進一步完善監督機制
解析:杜絕賄選現象發生,一方面要提高我國公民的民主權利意識,使選民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另一方面政府等部門要進一步完善監督機制,依法打擊違反選舉法的現象發生。故答案選d。ab項觀點錯誤,c項干肢不符,均應舍去。
答案: d
5.目前,在我國舉行一次全國性的鄉級人大代表的直接選舉,至少需要433萬人的人力投入,3億元以上的財力支出。舉行一次全國性的縣級人大代表的直接選舉,至少需要533萬人的人力投入,6億元以上的財力支出,而實際的支出遠高于此數。這表明
①選舉方式的選擇與我國國情密切相關 ②我們進行直接選舉的條件還不具備 ③在相當長的—段時期內,我國將采取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 ④直接選舉的成本過大得不償失 ⑤我國不能采用直接選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解析:材料反映直接選舉耗費的人力、財力巨大,這說明在選民較多、分布較廣的情況下直接選舉不適用,我國人口眾多,分布較廣,這決定著在相當長的—段時期內,我國將采取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①③符合題意,故答案選a。②④⑤三項觀點錯誤,應舍去。
答案:a
6.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只在鄉鎮一級實行人大代表的直接選舉。這是因為
a.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b.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巨大發展,特別是公民政治參與能力的巨大提高
c.我國當時經濟文化落后、交通不便,人民群眾的民主素養不高
d.鄉鎮級的人大代表與公民的關系最為密切,最能代表公民的利益
解析:選舉方式的選擇,要根據社會經濟制度、物質生活條件、選民的文化水平等具體條件來確定。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當時經濟文化落后、交通不便,人民群眾的民主素養不高,這決定著只在鄉鎮一級實行人大代表的直接選舉。
答案:c
7.某縣人大代表換屆選舉中,選民明確提出,不了解的候選人不選,不辦實事的候選人不選,不替百姓說話的候選人不選。這“三不選”表明
a.選舉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 b.選民的民主意識明顯增強
c.我國的選舉制度已經完善 d.人大代表是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
解析:a這句話正確但材料沒有體現, c我國的選舉制度有待于繼續完善,d只有縣級及縣級以下的人大代表才是直接選舉。“三不選”說明公民的民主意識在逐步增強,所以選b。
答案:b
8.某社區在進行新—屆的居委會選舉中,想了不少辦法來吸引青年人,但效果不明顯。不少青年居民并不熱心,反應冷淡。作為青年居民,應該
①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 ②增強選舉參與感、責任感,積極參加選舉 ③自覺履行政治性義務 ④提高政治素養,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權利,行使這個權利是公民參與管理國家和管理社會的基礎和標志。作為青年居民應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提高政治素養,增強選舉參與感、責任感,積極參加選舉。①②④項符合題意,故答案選b。材料反映的是公民行使選舉權,③項干肢不符,應舍去。
答案:b
9.某縣一中學生坐公共汽車回家,幾位農村婦女正在議論著村里換屆選舉的事情。其中一位興致勃勃地說:為拉選票給俺家送來一只不銹鋼盆”,另一個哈哈大笑道:“俺家不光是不銹鋼盆,還有不銹鋼鍋呢,全是咱們村那幾個想當官的老爺們比著送的,管他選誰不選誰呢,先收下再說。”你一言我一語,分明是“三個女人一臺戲”。
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作為一名選民,應怎樣行使自己的選舉權?
參考答案:⑴公民要不斷提高參與民主選舉的素養。
⑵公民應增強公民意識和主人翁意識,積極參加選舉,增強自身的參與感和責任感。
⑶公民行使選舉權應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為重,要了解候選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現,在周全考慮,理性判斷基礎上,鄭重投出自己的一票。
10.材料一:XX年6月19日,某村村民一大早就來到投票站,第一次參加由他們直接選舉村民委員會主任的投票。此前,3名候選人已經進行了13場演講和答辯,面對面地回答村民提出的有關問題。
材料二:某鎮在正式選舉鎮長前,以競選的方式對鎮長候選人進行民意測驗。在鎮長候選人競選演說大會上,5名候選人分別就各自的治鎮方案發表演說。演說結束,他們回答了選民提出的各種問題。隨后,全鎮各戶代表對候選人進行無記名投票。
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選舉方式有哪些異同?
(2)請你談談這幾種選舉方式的意義和效果。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選舉制度和選舉方式,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第(1)問,首先依據各種選舉方式的特點判斷材料一、材料二的選舉方式,材料一采取的是直接選舉、差額選舉,材料二采取的是間接選舉、差額選舉。然后依據教材知識指出其異同點。第(2)問較為簡單,題目涉及直接選舉、間接選舉、差額選舉三種選舉形式,依據教材相關知識指出這幾種選舉方式的意義和效果即可。
答案:(1)①相同點:都采用了差額選舉的方式。選村委會主任有3名候選人。選鎮長有5名候選人,而都要求只選1人;正式候選人名額多于應選名額,符合差額選舉的特征。②不同點:材料——選舉村委會主任為直接選舉方式,由村民直接投票選舉;材料二選舉鎮長為間接選舉方式,由各戶選出代表對候選人進行投票。
(2)①直接選舉是由選民直接投票選舉被選舉人的方式。使用這種方式,能使每個選民都有表達自己意愿的機會,投票的積極性比較高,選擇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賴的當家人。但在選民較多、分布較廣的情況下不宜使用。②間接選舉是由選民選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們代表選民選舉產生上一級代表機關的代表或政府領導成員,這種選舉是在選民較多、分布較廣的情況下使用。但不是每個選民都能有表達自己意愿的機會。③差額選舉是正式候選人名額多于應選名額的選舉,能給選民提供較多的選擇余地,在被選舉人之間也形成了相應的競爭。但要注意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對候選人的競爭耍加以有效規范。
第二課 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教案 篇2
第二課 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一、民主選舉1、選舉方式的選擇(1)各種選舉方式的比較①從選民角度劃分:直接選舉:選民→被選舉人;間接選舉:選民→代表→被選舉人。 優點局限性直接選舉更能直接反映民意,有利于科學決策;更好地調動選民的積極性;有助于加強選民和當選擇者的聯系。在選民較多、分布較廣的情況下,操作難度大,選舉成本高:容易產生分散主義傾向。間接選舉適合于選民較多、分布較廣的情況,便于操作,選舉成本較低;便于討論、便于集中、便于決策。選民與當選擇之間的聯系受到一定阻隔,影響選民意愿的表達,甚而出現對選民意愿的片面的反映和扭曲。②從被選舉者角度劃分:等額選舉:正式候選人名額=應選名額;差額選舉:正式候選人名額>應選名額。 優點局限性等額選舉比較充分地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選民的自由選擇,可能讓選民誤以為將要當選者已事先“內定”,從而影響選民的積極性。差額選舉為選民行使選舉權提供了選擇的余地,在被選舉人之間形成了競爭;競選方式有助于選民了解候選人。如果不對競選加以有效規范,容易發生虛假宣傳、賄賂選民等情況。(2)選擇選舉方式的主要依據各種選舉方式都有各自的優點,也有各自的局限性,采取什么樣的選舉方式,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區,應當根據 、 、 等具體條件來確定。 2、我國的選舉制度(1)我國選舉制度的發展建國初,只在 一級實行人大代表的直接選舉,到現在,將直接選舉人大代表擴大到 ,實行普遍的 。這一發展歷程表明,選舉方式的選擇必須體現 ,并與 、 相適應。(2)我國選舉制度的確立根據 和 ,我國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采用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具體表現在:直接選舉 的人大代表的選舉;城市 選舉和農村 選舉。間接選舉 的人大代表的選舉; 的 組成人員的選舉。〖提示〗前面講的公民行使選舉權僅指人大代表的選舉,本處講的民主選舉則更為廣泛。3、公民應當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1)為什么? ①選民參與民主選舉的素養,即參加選舉的 和 ,是影響 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切實行使這一權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 ②是否積極參加選舉,是衡量公民 、 的重要尺度。那種“選舉與我無關”、“選誰都可以”的想法,是 不強、 不強的表現。 (2)怎么樣?只有每個人都在 、 的基礎上,鄭重投票,才能選出真正代表人民意志的人。 二、民主決策1、公民間接參與決策的方式人民(民主選舉)→決策機關→參與、審議、監督、制定決策。(例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2、公民直接參與決策的方式適用范圍具體方式原因或意義
社情民意
反映制度
所有事項公民通過電話、電郵、信函、新聞媒體等向決策機關建言獻策 是決策的基礎, 是正確決策的最重要的信息資源。拓寬 ,是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
專家咨
詢制度
、 較強的重大事項決策機關組織舉行專家論證會、座談會集中學者智慧,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社會公
示制度
涉及 的各項決策決策機關將涉及公眾利益的決策進行 公民享有對涉及公眾利益的決策的 ,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前提和基礎。對之進行公示,能提高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
社會聽
證制度
同 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決策機關召開 聽證于民,可以完善決策,才能決策利民。〖要求〗通過比較,掌握公民直接參與決策的四種方式的不同點和相同點。3、公民參與決策的重要意義總的來說:公民通過各種渠道參與決策,是推進決策 、 的重要環節。 具體來講: (1)一方面,對決策者來說: ①有助于決策者了解 ,反映 ,集中 ,珍惜 ,做到決策利民; ②有助于決策者把 作為決策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實現科學決策。 (2)另一方面,對公民來說: ①有利于促進 ,提高 ,推動 ; ②有利于提高公民 ,鍛煉 ,增強 。 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選舉以及民主監督,都是民主管理的要求。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基層民主中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1、農村村民自治(1)村民自治的機構:村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性質:是村民自我 、自我 、自我 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村民的民主管理機構。 〖提示〗村民委員會的性質是基層自治組織和民主管理機構,不是基層國家機關。(2)村民自治的內容①民主選舉:村民直接選舉村干部。這是村民自治的 ,也是村民參與民主管理的 。 ②民主決策:村民通過 等形式,發表意見,參與本村事務的決策和管理。 ③民主管理:村民通過 等形式,來規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為,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務。④民主監督:村民通過 、 、 等形式來監督村干部和村委會,使村民自治走上 、 的軌道。 2、城市居民自治(1)居民自治的機構:居民委員會①居民委員會的性質:是城市居民自我 、自我 、自我 的民主管理機構,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組織。 〖提示〗居民委員會的性質是基層自治組織和民主管理機構,不是基層國家機關。②居民委員會的作用:維護 ,辦理 ,調節 ,協助 ,反映 等。 (2)居民自治的內容①民主選舉:居委會干部由居民選舉產生。②民主決策:居民通過 參與決策和管理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務。 ③民主監督:居委會實行 制度,定期向 匯報工作,接受居民的監督和質詢。 3、實行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重要意義實行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擴大 ,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社會主義民主 的實踐,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 工作。 4、青少年學生應自覺參與民主管理四、民主監督1、公民的民主監督權(1)監督的對象: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2)監督權的內容適用范圍聯系實際批評權 建議權對其工作中的缺點、錯誤和違法、失職行為,均可實施缺點錯誤如:態度粗暴、辦事拖拉、工作推諉、吃拿卡要、形象工程等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作風。申訴權 訴訟權當我們或家人自身遭受其不公正待遇時不公正待遇如:行政處分(罰款、拘留、吊銷證照等)、訴訟判決不公,遭受壓制、歧視等。控告權 檢舉權當我們發現其有違法失職行為時違法、失職行為如:濫用職權、貪贓枉法、以權謀私、營私舞弊、玩忽職守等。〖聯系〗此處所講的民主監督權是對前面所講的公民的監督權的具體展開和細化。 2、公民進行民主監督的渠道具體方式特點及作用信訪舉報制度給國家機關寫信、打電話或向有關人員當面指出等方式信訪舉報制度是我們在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實行民主監督的 。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公民通過人大代表反映意愿,并形成議案,上傳到國家權力機關人大代表一頭連著國家權力機關,一頭連著廣大人民群眾,因此這一制度能夠使公民行使監督權、參與民主監督得以 ,得到 。輿論監督制度公民依法在新聞媒體上公開發表意見輿論監督以其 、 、 、 等特點,在民主監督中發揮著 的作用。此外, 、 、 等活動,都是近年出現的民主監督的新形式。〖區別〗監督聽證會與社會聽證制度社會聽證制度是就決策進行聽證,屬于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范圍。監督聽證會就決策執行情況聽證,屬于公民參與民主監督的范圍。 〖區別〗公民提出批評建議的兩種情況公民如在決策過程中提出批評建議,則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公民就決策執行情況提出批評建議,則是公民參與民主監督。3、公民參與民主監督的重要意義(1)對國家:有利于 ; (2)對公民:有助于 ; 4、公民要負責地行使民主監督權(1)一方面,要敢于同邪惡勢力進行斗爭,勇于行使監督權; (2)另一方面,要負責地實行民主監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 ①要求我們遵守法律,依照規則和程序辦事,不能采用諸如 、 等非法方式;②要求我們檢視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 、 事實, 、 他人;③要求我們不能以 為名制造事端,干擾 的正常工作,不能 、 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 綜合探究:有序與無序的政治參與1、為什么?有序的政治參與,是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序的政治參與,其重要意義在于: (1)對公民自身來說:可以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愿,可以切實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可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等。(2)對國家和社會來說:可以改善社會公共管理,可以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可以促進國家機關的廉政建設等。2、怎么樣?有序與無序的政治參與的準繩是 。有序與無序的政治參與,其區別在于: (1)是否依法參與 、 、 、 ; (2)是否依法行使 、履行 ; (3)是否正確處理 的關系; (4)是否堅持 的領導。 附:第一課常見錯誤觀點評析
1、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公民當家作主。(注:公民與人民不能等同。)2、在我國,公民的權力和義務是相統一的。(注:權利與權力不是一回事。)3、我國是人民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注:人民民主與人民民主專政不一樣的。)4、在我國,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主體是全體人民。(注:符合條件的公民都享有。)5、選舉權就是選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權利。(注:選舉權是選舉權力機關代表即人大代表的權利。)6、享受權利才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體現。(注:人民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都是當家作主的體現。)7、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公民的權利就越多。(注: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響公民享有的權利的多少。)8、公民享有的權利都是一樣的。(注:公民享有的具體權利是有差異的。)9、等額選舉當選者已事先“內定”。(注:等額選舉的候選人的選票達不到法定票數也不能當選。)10、“選舉與我無關”“選誰都可以”(注:這是公民意識不強、主人翁意識不強的表現。)11、決策是少數精英的事,讓公民參與決策過程,只會干擾決策的形成。(注:公民參與決策,反映公民的意愿,集中公民的智慧,有助于形成科學的決策。)12、公民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監督權,實行民主監督,是弱者對強者進行監督,不起任何作用。(注:公民實行民主監督,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見課本第29頁。)13、村民委員會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務的國家機關。(注:村民委員會不是國家機關。)教學資源,完全免費,無須注冊,天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