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考點專項:哲學的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復習教案
( )
a.正確意識和錯誤意識都來源于客觀世界
b.正確意識和錯誤意識都來源于主觀世界
c.正確意識來源于主觀世界,錯誤意識來源于客觀世界
d.正確意識來源于客觀世界,錯誤意識來源于主觀世界
點評:無論是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意識,意識都來源于客觀世界,故選a。
●考點突破
1.正確理解“意識的能動作用”
(1)意識的能動作用是指意識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所具有的作用。
(2)意識的能動作用首先表現在: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不僅能夠正確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正確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①意識為什么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
首先,實踐證明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人類在實踐活動中能夠取得成功,達到預期目的,就說明原有的認識符合客觀事物的狀態、屬性和規律,證明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
其次,從客觀事物的角度來分析,客觀事物有其相對穩定的狀態,有其固有的屬性和規律,它不是捉摸不定的,因而人是可以認識它的。
第三,從認識的基礎來分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人們過去難以正確認識的事物,隨著實踐的發展,今天或明天就會正確認識它。
第四,從人的認識能力來看,人有正確認識世界的能力,主要是抽象思維能力。這種能力也隨著實踐的發展處于不斷提高之中,人的認識能力今天達不到的正確認識,將來會有一天能夠達到。
②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不等于人們的意識都是一樣的。不同的人對同一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是有差別的,主要是因為從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結論,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③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不等于說每個人的意識隨時隨地都是正確的。人們對同一事物的認識有正確與錯誤之分,原因是:
客觀方面的原因最根本的是指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特別是社會實踐所達到的廣度與深度的制約。主觀方面的原因是:立場不同(利益的立足點不同);世界觀、人生觀、思維方法不同;知識構成不同。
方法論要求:端正立場,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以科學的世界觀為指導,不斷充實科學知識。
(3)意識的能動作用還突出地表現在: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
僅僅承認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意識能夠正確反映物質,還不能體現辯證唯物主義對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的全面理解。辯證唯物主義既肯定物質決定意識,又承認意識的能動作用,承認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
①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含義:
在實踐活動中,意識總是指揮著人們使用一種物質的東西去作用于另一種物質的東西,從而引起物質具體形態的變化,這就是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
注意:從這一概念,我們總結出以下幾點:第一,意識的反作用必須通過實踐;第二,物質的東西只能用物質的東西去直接改變,意識不能直接改變物質的東西;第三,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就在于通過指導實踐而引起物質具體形態的改變。
②意識對客觀事物具有兩種不同的反作用(意識的反作用原理):
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一句話: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