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備考要點教案
一、關于考綱
1、考綱規定的命題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實現“有助于高校科學公正的選拔人才,有助于實現素質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辦學自主權的原則,符合選拔性考試的規律和要求,體現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理念。
試題以能力立意,將知識、能力、素質融為一體,促進“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課程目標的實現。
文綜科目注重考查學生政治、歷史、地理學科的學習能力及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考查學生對政治、歷史、地理學科課程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運用“新材料、新情境”,強調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聯系,種種時代性和實踐性,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2、考試目標要求
(1)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
獲取信息即從試卷中的文字資料、圖表、各種數據、畫面、符號中發現有用信息,解讀信息即是對上述信息的理解。這一能力決定著答題方向和答案質量。不管在選擇題還是在問答題中,都隱含有答案中需要的信息(圖表、文字)。問題在于要會利用這些信息。可以說,不能放過每一句話,特別是關鍵詞,有時連標點符號都對獲取信息很有幫助。
示例:(09寧夏卷20題)
圖3中兩個市場調查員對同一地區的調查之所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是由
①反映客觀世界的側重點的不同決定的
②意識反映客觀世界的主動創造性的不同決定的
③是否如實反映客觀對象決定的
④是否實現了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統一決定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依據對材料的解讀和有效信息的獲取,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組成答案的觀點。用政治老師的行話說,就是踩點能力。調動和運用哪些教材知識,試題都有暗示或者明確規定。該項能力強,就能將所學知識與試題的形式和內容建立正確的聯系,準確的運用相關知識分析說明問題;該項能力弱,就會犯張冠李戴、調動的知識不正確、遺漏要點、完全脫離教材盲目時政化等錯誤。
示例:(09寧夏卷14題) 某科技企業出對科技人員支付工資外,還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勵方式,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企業效益不斷提高,這說明
①按生產要素分配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
②分配關系的調整有利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③科技人員的腦力勞動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④科技人員的收入取決于科技成果的使用價值
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示例:(09寧夏卷14題)資源再利用是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XX年1月1日《循環經濟促進法》實施,迫切地需要人們提高對資源再利用的認識。有專家指出:“世界上本沒有垃圾,廢物是發錯了地方的資源。”這一認識的根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