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備考要點教案
(1)①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是事物聯系的環節,其實質是“揚棄”。這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6分)
②創新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作用表現為:創新更新人們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提高勞動者的素質,開辟出更廣闊的勞動對象,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4分)
③創新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節約資源和提高經濟效益、形成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具有重要作用。(4分)
(2)①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振興我國文化產業必須運用當代信息技術手段;(2分)
②我國是一個文化資源大國,振興我國文化產業必須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國豐富的文化資源;(2分)
③不同民族、不同國家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振興我國文化產業必須加強與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合作;(2分)
④文化消費是文化產業發展的目的和動力。振興我國文化產業必須發揮文化消費和文化市場的的作用;(2分)
⑤文化創新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振興我國文化產業必須推動文化創新。(2分)
⑥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振興我國文化產業必須立足于社會實踐,把握時代提供的機遇,加速文化產業的發展。(2分)
2、整合熱點,明確考向。
第一,突出重要熱點。
即政治學科內綜合題(第38、39題)可能涉及的重要熱點。我認為XX年的試題一定會體現和貫徹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著力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核效益,切實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加重視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要細致研究主線與重大熱點問題、以及重大熱點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系。
科學發展觀是指導思想,構建和諧社會是目的;轉變經濟發展發展方式,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主線;調整結構、改善民生是重點;農業是基礎;解放思想、不斷創新是動力;文化是靈魂;民主法制制度建設是保障;社會管理是必然要求;和平的國際環境(和諧世界)是外部條件;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堅持黨的領導是核心。
第二,關注生活熱點。
如09高考寧夏卷中消費券問題。XX年網絡民主、家電下鄉、被時代、手機黃禍、足壇打黑、全民偷菜、阿凡達、青少年成長問題等。
第三,關注新領域熱點。
如低碳經濟、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醫藥產業、信息網絡產業、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產業等。
第四,整合熱點要化繁為簡,注意減輕學生負擔。
對主線和重、熱點問題,不可太深、太細、太廣。教師應學習的深一點,但給學生時要注意適度。
3、加強模擬訓練,提高應試能力。
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下,考生的能力主要是通過書面表達體現的,考生的各種能力最終都集中體現在審題和答題能力上。因此,一定要加強對學生審題和答題能力的培養,通過典型題目反復訓練對試題的分析、理解、構思、作答能力,從而使自身的潛在能力能夠得到順暢的外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