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備考要點教案
①物的資源或廢物的性質取決于人們對物的態度
②廢物向資源的轉換需要一定的技術性
③廢物和資源之間具有本質上的抽象同一性
④廢物或資源的性質是由其所處不同實踐關系決定的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
即書面表達能力。這一能力要求考生能正確表述事物的現象,準確描述和解釋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并作出正確的闡釋。辯證地、歷史地考察事物,對事物進行學科的和跨學科的描述與闡釋,意義完整。該項能力不足的表現在:一是不會運用專業術語,而是使用生活語言、口語答題。二是語句不通,錯別字多。三是答非所問。答案脫離材料的意思,答不到點子上。
示例 (09寧夏卷39題)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在菲律賓馬克坦島上航海家麥哲倫遇難的地方,有一座紀念亭,亭中立有一塊石座銅碑。碑的正面有這樣的文字:“費爾南多•麥哲倫。1521年4月27日,費爾南多•麥哲倫死于此地。他在與馬克坦島酋長拉普拉普的戰士們交戰中受傷身亡。麥哲倫船隊的一艘船——維多利亞號,在埃爾卡諾的指揮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駛離宿務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環球航海就這樣完成了!
這塊碑的背面,則刻著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戰士們,在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殺死了他們的首領——費爾南多•麥哲倫。由此,拉普拉普成為擊退歐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賓人!
(1)紀念碑正面和背面鐫刻的文字都包含著對逝者的價值評價,其依據有何不同?這種評價差異反映了價值判斷的什么特點?(14分)
(2)從這座奇特的紀念碑,說明文化遺址保護的文化意義。(12分)
(4)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
此項能力要求考生能運用判斷、歸納、演繹、比較、概括等方法論證問題。在論證中觀點明確、表述清晰、邏輯嚴謹。論證中要防止出現“理論和實踐”兩張皮、片面性等錯誤。培養這項能力首先要樹立問題意識,要對社會熱點多問幾個“為什么”和“怎么辦”。其次要學會運用歸納、演繹的方法組織答案。再次,回答有關政治經濟意義的問題,既要緊扣具體材料尋找答案要點,又要體現發散性思維的要求。最后,評析性的問題要注意思維的辯證性,看到問題的正反兩面。
示例 (09寧夏卷38題) :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XX年,國家繼續加大對“三農”、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節能減排、自主創新、中小企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財政部負責人表示,XX年我國的財政可能“非常困難”,但民生仍然是財政投入的關鍵點。中央財政在XX年分別按月人均15元和10元的標準,提高了城市和農村的低保補助資金。
材料二
XX年1月,某市政府拿出1億元財政資金,向特困戶、退休市民、殘疾人和在校中小學生等8類人員共67萬人發放消費券,成人每人200元,學生每人100元。消費券可在400多家商家使用,不但能抵用同等面額的現金,還可以享受程度不同的讓利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