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 高三政治復習哲學學案 第二課 百舸爭流的思想
3.
二.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66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題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三.簡析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23.(12分)
24.(1)(6分)
(2)(6分)
自我反思與總結:
第二課 百舸爭流的思想•參考答案
一.基礎知識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 思維和存在何為本原 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
2.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
3.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二.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66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d d a a a b b d a a
題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c c d d d c c b a d a
三.簡析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23.①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缺乏科學依據,把物質歸結為某種具體的物質形態,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辯證唯物主義在概括總結了近代自然科學的最新成就,嚴格區分物質具體形態與哲學物質概念,指出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一特性在于其客觀實在性,深刻而科學地揭示了世界的物質本質。(4分)②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在主張世界物質性的同時,存在形而上學的錯誤,辯證唯物主義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統一,堅持了全面、聯系與發展的觀點。對世界的看法既是唯物的,又是辯證的,因而是科學的。(4分)③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在社會歷史觀上具有唯心主義的局限性。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統一。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揭示了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與社會歷史發展趨勢等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4分)
24.(1)材料一把人的主觀精神當成第一性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乃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反映的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材料二把客觀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反映的是客觀唯心主義觀點。二者的共同點都是把思維當作世界的本原。(6分)